17:1 耶稣说了这话,就举目望天说:“父啊,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1After Jesus had spoken these words, he looked up to heaven and said, "Father, the hour has come; glorify your Son so that the Son may glorify you,
荣耀(动词)耶稣的祷告从“荣耀”开始。如果用我们属肉体的人生经验去类比,什么是荣耀的生命意识?“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政治家当选美国总统?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企业家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那么,什么样的荣耀,才是耶稣此刻所期待的荣耀?还记得旷野试探的一幕吗?(路加福音 4:5-8)魔鬼又领他上了高山,霎时间把天下的万国都指给他看,对他说:“这一切权柄、荣华我都要给你,因为这原是交付我的,我愿意给谁就给谁。你若在我面前下拜,这都要归你。”耶稣说:“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侍奉他。’” 可见这些人眼中的非常荣耀,在耶稣眼里却犹如尘土。当我们读到耶稣向父神祈求说:父啊,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我们的第一个反应也许是,耶稣上十字架的时候到了,耶稣在期待他自己受死的一刻。因此,我们感动了,因为耶稣为我们牺牲,把“死”当作“荣耀”。我认为,在耶稣的荣耀里,如果只看见“死”,其实还是“老我”的“看见”,在这样的“看见”里,无论你有多大的感动,无论从中产生多少联想,激发出多少向善的愿望,都仍然可能是属于“老我”的。为什么?因为,在十字架上,老我看见了“死”;新生命看见了“生”。还有,耶稣说: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并不是与父讨价还价什么的,而是说,荣耀属于父与子共有的。就好像说,父亲啊,儿子考上北京大学,这个荣耀是我们共同的。 我们当反省,在我们的日常经历里,有没有这种强烈的与天父共享荣耀的生命意识?(生命的悲剧受苦意识;生命的动物快感意识;生命的道德责任意识;生命的荣耀意识)。
17:2 正如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2since you have given him authority over all people, to give eternal life to all whom you have given him
永生;凡有血气的;你所赐给他的人;张力:有血气的与永生这里出现第一个张力:“有血气的”与“永生”。注意,这里的“管理”不是“Management”,而是:“Authority over”,可以理解成:你把决定人类命运的权柄赐给了他。(“管理凡有血气的”并不是最恰当的翻译,因为给人“管理老我生命”的联系。)这里的权柄主要不是指“管理”,乃是指“拯救”,也就是“赐永生”的权柄。可以把“凡有血气的”理解成“已经从永生里失落,但是仍然暂时活在肉体里的人”,因此,凡有血气的,也就是所有人。在All people 里,你特别赐给我一些人: All whom you have given him。为什么只是一些人,而不是全部人?是因为神的拣选吗?如果是因为神的拣选,那为什么说,神爱世人呢?我们必须清楚,神的拣选并不违背人的“自由意志”,赐所有人“自由意志”是神在创世里的定意。(伊甸园里的两颗树)。所以说,神的拣选是基于结果的拣选,因此神的爱与公义同时得以成全。为什么说十字架的死,是儿子最大的荣耀?因为,儿子生命的全部意义。如今借着十字架的死,使神的爱与公义同时得以成全。结果是,一个全新人类的族类(All whom you have given him)因此诞生!
17:3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3And this is eternal life, that they may know you, the only true God, and Jesus Christ whom you have sent .
什么是“永生”?是不再生病?不再贫穷?不再受苦?从此安乐?是指有血气的人此生的好处?当然不是。“永生”是指与“永生之神”重新连接,因此“永生”就是“重生”。什么是“有血气的人得永生”(也就是“重生”)的秘诀?(尼哥底母之问),就是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是“得永生”的秘诀。什么是“认识”,就是指生命相交,在旨意中连接。如何“认识”?就是与耶稣基督的生命相交,也就是与耶稣基督的生命旨意相联合。因为,耶稣基督是人“认识”上帝的唯一道路和中介。这就是主基督降卑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为罪人钉死在十字架上,所要传达的伟大却简单的信息。(是的,伟大却简单。对此,我们信吗?)
17:4 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4I glorified you on earth by finishing the work that you gave me to do .
前三节经文,耶稣表明了他在地上的生命意义,是一个“动词”荣耀。因此也重申了他在十字架上受死的意义:是一个“动词的完成”。这个动词的完成,就好像妇人的生产,是关乎众人的生,而且是永远不死的生命。这就是“你的工”。在属世的眼里,耶稣卑微屈辱地死了;在属灵眼里,这是耶稣在地上生命的荣耀最高点(做成你的工)。可以说,第四节经文,是主耶稣基督与天父之间的一句亲密的对话。儿子说,父啊,你交托的事情,我已经完成了,我希望你因此而欢欣喜悦。 这就是十字架的喜悦!没有悲伤,只有喜悦;没有绝望,只有希望。多么美好!基督徒总是喜欢说,与上帝建立关系。那么,我们是否认真思考,在我们与天父的关系里,什么是天父在我们生命里的旨意?什么是父交托给我们、并要我们成就的工?是买大房子?做大生意?在我们赢得属世的名利里,让天父与我们同享荣耀?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天父在我们生命里的旨意是什么呢?我们成全了吗?
17:5 父啊,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5So now, Father, glorify me in your own presence with the glory that I had in your presence before the world existed 荣耀(名词)
我们说,在祷告里,我们可以向父放胆求我们所需的。这句经文,就是主耶稣基督当时所渴求的。那是什么呢?就是“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接上一句,主说,我已经完成了你交托给我的任务了,现在我可以向你求我所要的了:使我同你享荣耀。让我们默想,这个要求是大还是小?在我们的心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渴求?这里的“同享荣耀”,与主在地上与天父同享荣耀是不同的,甚至与十字架上的同享荣耀也是不一样的。(十字架还只是地上的事)。这里是指主受死、复活、升天以后,回到天父身边、与天父同享荣耀。所以主接了一句,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因此也点出了主的真实身份。在世界以先,在亚伯拉罕以先、在摩西以先,就有主了。他就是那位“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的”的“道”。他是欧米伽,他是阿尔法。前者是“创世”的荣耀,是时间的起始;后者是“重生”的荣耀,是时间的末了。在我们的祷告祈求中,往往仍然困于此生的需求、属世的好处,却忽略了属天的福分。这是我们的眼光短浅所致。愿这句经文给我们启示。实际上,这句经文也是主耶稣为我们全体基督徒代求,也就是约翰福音 14:2 所应许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的注解。
17:6 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你的名显明与他们。他们本是你的,你将他们赐给我,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6"I have made your name known to those whom you gave me from the world. They were yours, and you gave them to me, and they have kept your word 你的名;道;世界;他们
在约翰福音第一章,有三句关于世界的经文: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约翰福音 1:10)与世界对应,有三句是关于“他们”的基要真理:他们本是你的(却在世界),你将他们赐给我,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耶稣在地上赐永生的那些人,到底是怎样的人?有三点:(1)他们本是你的。也就是以弗所书(1:4)说的,“神从创立世界以先,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里面成为圣洁,无有瑕疵”。(2)你将他们赐给我。所以这些被拣选的人,唯有在耶稣里面才能的永生,因为神把他们交给了耶稣;他们是耶稣的羊。(3)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因为,羊认得牧人的声音。换言之,那些不遵守你的道的人,就不在 “他们”之列。“遵守你的道”的真正含义,就是“顺从圣灵、与圣灵同行(Walk by the Spirit)”。所以,这三点归纳起来,就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合一真道”,十字架救恩的奥秘,就是 From the Father; By the Son;; Of the Spirit!
17:7 如今他们知道,凡你所赐给我的,都是从你那里来的;8 因为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已经赐给他们。他们也领受了,又确实知道,我是从你出来的,并且信你差了我来。7Now they know that everything you have given me is from you; 8 for the words that you gave to me I have given to them, and they have received them and know in truth that I came from you; and they have believed that you sent me .
在英文里这是一个很长的复合句,进一步说明了主是怎样找到“他们”,“他们”又是怎样找到主的。也就是“他们”是如何重生的。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为“重生三部曲”:(1) “赐予” (given);(因为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已经赐给他们); (2)“领受”,(received)(他们也领受了); (3) “信了”(believe) 。“信了”什么?信你差了我来,也就是“合一的真道”。所以说,“信”是在重生三部曲的最后一步。借着信,进入合一。我还注意到,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已经赐给他们。这里的“道”,英文里用“words”,也就是“话语”。
耶稣把话语告诉了他们。他们接受了,并在真理里“知道”了。 他们本是属灵的瞎子,又如何真正“接受”耶稣的话语啊?耶稣说,这里的关键是:know in truth,在真理里明白。也就是说,在“灵性的接受”,必须以“悟性的明白”作为前提。基督徒唯有在“灵性”和“悟性”上统一以后,才能产生对“父子合一”真道的信心。因此,这句经文是约翰福音 4:23(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的注解。Receive 就是“心灵的领受”;know in truth 就是进入真理(在悟性上明白)。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对于陷入罪中的世人,做到“灵性”加“悟性“(心灵与诚实),是一件极端困难、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我们还认为, “心灵与诚实”很容易,只能说明我们仍然陷在自欺中而不自觉。基督徒能够进入“心灵与诚实”,其代价就是十字架的宝血。
17:9 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他们本是你的。9I am asking on their behalf; I am not asking on behalf of the world, but on behalf of those whom you gave me, because they are yours.
这里引出第二个张力:“他们”与“世界”。从 17:9 到 17:16,都是对这一对张力概念的讨论。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在耶稣离开世界之际,不为世人祈求?可见,在耶稣的眼里,世界的真正价值在于世界里的 “他们”,即“你赐给我的人”,因为“他们本是你的”。而且后面还要说到,他们“不属于世界”,他们属于天国,是天国里的宝贝。 在“他们”与“世界”的对立里,主耶稣只为“他们”祈求,不为“世界”祈求,阿门!许多基督徒不能脱离这个世界,总是希望耶稣为世界祈求,当思考这段经文的属灵含义。须明白,如果不把其中的“他们”算进来,这个“世界”在极终上是没有价值的。
17:10 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并且我因他们得了荣耀。10All mine are yours, and yours are mine; and I have been glorified in them. 合一的源头:同源“他们”之所以宝贝,是因为他们都是你的产业,这是父在创世以先就在子里面预定的旨意。注意,这里有一句非常有分量的话:我因他们得了荣耀。这是什么意思?是说耶稣因基督徒而得荣耀。换言之,使基督得荣耀是基督徒的生命意义。我们活着是为了基督得荣耀,就好像基督活着是为了上帝得荣耀。如果荣耀是一个链条反应,从基督徒、到基督、再到天父,一切荣耀都归给全能的天父上帝。
17:11 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他们却在世上,我往你那里去。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11And now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but they are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your name that you have given me, so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one .
现在,我们需要解决(思考)一个重要问题:耶稣离开世界以后,基督徒为什么还要留在这个世界上?(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他们却在世上,我往你那里去)。基督去天父那里,基督徒作为基督的代表(特使)留在世界。C. S.路易斯对此有一个传神的比喻,基督徒是基督留在敌占区的间谍,负有特殊使命。外表看起来与常人没什么两样,也吃也喝也赚钱,但是内心不属于这个世界。他们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留在汉呢?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去思考。(1)主借着环境和经历,陶冶、锻造和完善我们这个器皿。(2)为主做事,成就各种各样符合上帝公义的善事。(3)荣耀、见证神的大能。特别救恩和新生命的大能。其实,前面两条虽然都很重要,但都是指向最后一条。也就是说,器皿(任何器皿,无论多么尊贵)本身也不重要,事情(任何事情,无论多么美善)也不重要,只要器皿(无论多么卑微)和事情(无论多么琐碎)能够荣耀、见证神的大能。见证什么?见证耶稣基督就是恩典与真理。对此,主说: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主为留在地上的基督徒祈求父的保守。保守什么?英文是:keep them in your name that you have given me, so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one. 保守在天父的名下,就是父赐给子、子赐给他们的天父的名。“名”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大能?基督徒往往祈求天父赐下行神迹奇事的大能,或者各种合我们心意的果子(如,圣灵的果子),而不是一个似乎虚无缥缈的“名”。一个基督徒的“名”有什么用啊?可是,耶稣不这样看。他在关键时刻,只为我们求一个天父儿子的名份,(也就是与世人所分别的“间谍”的名)。在主的眼里,有了这个“名”,羊就不再是孤立分散的了,而在“名”下合而为一了,就如父与子的合一。由“名”引出“合一”的概念。所以,“名”的强大,是因为“合一”。耶稣的能力,不正是来自与天父的合一吗?耶稣以前不是一直强调,离开了父他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吗?可见,“合一”是能力的奥秘所在。对此,世人的想法恰好是相反的。世人认为,“脱离”才是“能力”、“骄傲”才是“自我荣耀”,“谦卑”是虚弱、失败的象征。基督徒在与主的合一里,学会了降卑,从而获得了属天的能力。这也正是主为我们所求的:keep them in your name that you have given me, so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one. 也是基督徒此生得胜的秘诀。当我们平时互相之间祝福说,求神保守你。我们的意思是,求神保守你不从新生命(即恩典的生命)里掉落出来。“保守”只是“恒久的守住”,而不是“不断的索取”,前者是“恩典”生命的祝福,后者是“律法”公民的心态。对于基督徒来说,保守就是祝福,就是得胜了。
17:12 我与他们同在的时候,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了他们,我也护卫了他们;其中除了那灭亡之子,没有一个灭亡的,好叫经上的话得应验。12While I was with them, I protected them in your name that you have given me. I guarded them, and not one of them was lost except the one destined to be lost, so that the scripture might be fulfilled 灭亡之子
当主还与门徒们同在(在世上)的时候,门徒有没有受苦?还记得在撒玛利亚妇人讲道一章里,耶稣的门徒到城里找吃的吗?还有当拉撒路生病的消息传来的时候,门徒们感受的担忧焦虑?他们还担心过途中有人用石头打他们呢。这些我们常人在世界里不愉快的遭遇,与耶稣在一起的门徒似乎也没有能够得以避免,更别提各地所亲眼目睹的惨痛经历了。耶稣说,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了他们,我也护卫了他们。可见,耶稣这里说的“护卫”指的不是肉身的护卫,乃是灵魂的护卫,他们的灵魂得以在耶稣的名里得“保守”,他们全部与恶者遭遇,却一个也没有被恶者掳去。只有一个灭亡之子除外。耶稣为什么没有能力“护卫”那个灭亡之子呢?是因为“叫经上的话得应验”吗?如果这样理解,那就陷入宿命论的泥潭了。犹大的卖主是出于自由意志。上帝的救赎以自由意志的接受为前提。唯有如此,上帝的爱与公义在十字架荣耀里同时得以成全。耶稣拣选犹大作为门徒,是“叫经上的话得应验”。甚至可以说,这是卖主者犹大在地上生命的意义,他原本离救恩已经那么近了,却出于自己的选择,最后成为一个反面的“灭亡之子”的鲜活见证。
17:13 现在我往你那里去,我还在世上说这话,是叫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13But now I am coming to you, and I speak these things in the world so that they may have my joy made complete in themselves 喜乐
耶稣是怎样“叫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这涉及基督徒在世上喜乐的秘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有两点:(1)现在我往你那里去。这是指主耶稣不仅是生命的主,而且还是复活的主。因为如果单单是生命的主,我们这些在灵里已经死去的人(凡属血气的),就没有希望了;藉着耶稣复活的大能,我们得以重生!所以“重生”是我们喜乐的源泉。(2)我还在世上说这话。耶稣说了什么重要的话?我们会发现,耶稣在即将离开世界的日子里,对世人讲的最多的是“合一的真道”,还有“圣灵内住”和“祷告大能”的应许。
让我们试想,如果光有“重生”,却没有“在圣灵里生、靠圣灵而行”的“合一的生命”,基督徒的生命就不能成长,要从葡萄树上剪去。这样的基督徒,就像保罗说的“从恩典里坠落”了。当然也就活不出一个喜乐的生命了。基督徒经常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喜乐总是不能持久?不能完全?如果我们的喜乐不是来自 “合一”的生命,那一定从“从恩典里坠落”,又回到属肉体的经历里了。注意,基督徒可以过一个“属肉体的信仰生活”,也可以自觉很属灵、很喜乐。但只要是属肉体的,其喜乐一定不会长久的,反而很快就成为难以背负的“重轭”了。哦, 基督徒啊,我们又该怎样地明辨,我们的喜乐到底来自哪里?是属乎天,还是属乎地?如果我们不能明辨,或者真正在乎的还是那些属乎地的喜乐,那么我们与耶稣赐给我们的福分,不是还隔着一个天地的距离了吗?
17:14 我已将你的道赐给他们,世界又恨他们;因为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14 I have given them your word, and the world has hated them because they do not belong to the world, just as I do not belong to the world. 不属世界
他们原本、或者在接受道之前,是属于世界的。(注意,我已将你的道赐给他们,这里的“道”是单数 word,不是复数 words。)但是,当我把你的道(your word)赐给他们以后,他们就不属于世界,因为,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他们于是就成了我派驻在世界里的“间谍”了。读到这话,我们心里是难过,还是喜乐?如果是难过,和遗憾,甚至恐惧,乃是老我的正常反应;如果是喜乐,乃是新生命的正常反应。老我仍然、永远属于世界;新生命不属于世界。注意,新生命的喜乐,不是因为世界爱他们,乃是因为世界又恨他们。可见,因为“世界之爱”产生的喜乐,都是不长久的;唯有因为“世界所恨”产生的喜乐,才是持久、永恒的喜乐。这是不是说,厌世等于喜乐?爱世界就不能喜乐?不是的。新生命的标志是“世界之恨”,不是“我恨世界”。这是有区别的。基督徒为世界所恨,但基督徒对世界(包括世人)的态度不是恨,乃是怜恤、甚至是爱。因为“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3:16)!因为“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1:10)”!这也是基督徒对待世界的态度。 “世界所恨”为什么能够产生属天的喜乐?因为这是属天生命的标志。因为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这是耶稣说的。阿门。
写到这里,我有一个重要问题:基督徒能不能、或应该不应该从世界里产生“喜乐”?或者说,基督徒可不可以爱世界?爱世界之物? 我认为,是可以,而且应该的。想想约翰福音第二章所描写的迦南婚宴,再想想约翰福音第 21 章描述的海边篝火,我们就应该得到启示了。这里的关键,还不是区分“属肉体的爱”,和“属灵的爱”,关键是,“爱世界之心”是否大于“爱主之心”?关键是比较词:“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如果比这更深,约翰的儿子西门就升华成教会的柱石彼得了。换言之,基督徒与“世界”不一定是分裂的,只有在主的爱里,这个世界仍然可爱!只不过要牢记,这个可爱的世界,在极终意义上,仍然是暂时的,只是我们的暂居之地。我们要珍惜,但不可眷恋,以致迷失,中了撒旦的诡计而不自知。(参考约翰一书 2:15-17)
17:15 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或作“脱离罪恶”)。15I am not asking you to take them out of the world, but I ask you to protect them from the evil one 恶者
恶者,就是一个:撒旦!也就是约翰福音第 10 章说的: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10:10)。撒旦当然是基督徒在世界上要遭遇的敌人。但是,关于这个敌人,基督徒在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比如,基督徒留在世上,是为了帮助上帝(与上帝同工)征服、打败、乃至最后消灭撒旦吗?就好像《启示录》所预言的那样?如果是这样的意思,就不仅仅是脱离那恶者了。可见,基督徒在世上与恶者的遭遇战,与一般人思想中的战争不一样。争战的主要目的,不是主动战胜、消灭恶者,乃是被动的、不被对方消灭。那么,“被动”是否意味着逃离、躲避啊?也不是。如果是逃离、躲避,那就大可以离开世界就好了。所以, “被动”乃是不采取主动攻击,乃是主动被对方攻击,却不被对方所击倒。在对方的攻击中,强壮自己。想起耶稣说的,有人打你的左脸,就把右脸也给他打,可以是“脱离恶者、但不逃离”的形象说明。撒旦攻击我们往往是借着世人来攻击的。所以,世人也就成了上帝锻造、强壮我们的工具了。在我们与恶人相遇时,神不仅对我们有美意,很可能在那迫害我们的恶者身上也寄有美意。迫害使徒的扫罗就是一个例子。这也许就是“爱仇敌”教训的更深层的注解。在与恶者的遭遇战里,激起我们的不应该是恨,而应该是爱,因为在恨中我们不能建造自己(和对方),唯有在爱、怜悯和宽恕中,我们得以强壮和成长。
17: 16 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16They do not belong to the world, just as I do not belong to the world.
这句经文是 17:14 的同义重复。这是在一篇不长的祷告文里,两次出现,寓意深刻。基督徒到底属不属于这世界?我们每日仍然生活在世界里,我们仍与世界打交道。说我们不属于世界,是不是有点过于理想化了?不符合我们的实际经历?我们当然会说,我们的“新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我们的“老我”仍然属于这世界。难道基督徒可以一分为二,既在世界,又不在世界?这岂不成了分裂人格和自欺欺人?耶稣说,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耶稣当然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可见容许自己活在分裂的人格里,并不是耶稣的教导,我们就与耶稣不一样了。可是,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像耶稣一样,活出一个没有分裂的生命呢?这里,引出了另一个重要主题:成圣,即基督徒在地上如何成圣的问题。
17:17 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17 Sanctify them in the truth; your word is truth.
耶稣一针见血,把“成圣”与“真理”联系起来。什么是“真理”?(彼拉多之问。)耶稣给出标准答案:你的道就是真理。对于世人来说,上帝的道以两种方式向我们启示(1)圣经;(2)耶稣(道成肉身)。耶稣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约翰福音 5:39-40)可见,圣经是指向耶稣的。正如圣约翰说的:律法本是藉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约翰福音 1:17)。主耶稣自己也见证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 14:6)。
我还注意到,虽然世人对于什么是“真理”众说纷沓,但关于“真理”如何使人“成圣”,虽然已有太多不同的学说、主义、理论和宗教了,其大致的见解倒是众口一致:无非都是教导人学习真理,言行一致、持之以恒,最终自我完善,得以成圣。可以说,犹太人的见解与佛家、儒家等等大致相同。因此,唯有主耶稣基督的教导独树一帜:在这污秽、邪恶的世界里,人无论怎样学习真理、言行一致,都无法“成圣”;唯 一的希望,就是放弃企图靠自己的力量成圣的一切念头,彻底绝望,然后置之死地而后生,进入真理的道,也就是耶稣基督的生命,在耶稣这个道成肉身的“真理”里成圣。这里的关键是介词“in”,在真理里面,而不是外面!所有世人的学说(或宗教)都是在“真理”的外面(且不论世人眼中的“真理”的是非真伪了);耶稣说,Sanctify them in the truth;任何企图在“真理”以外成圣,都是痴心妄想。唯有在道成肉身“真理”里面才是世人(包括基督徒)的成圣之道。阿门!
17:18 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18As you have sent me into the world, so I have sent them into the world. 道成肉身的两步论
这句经文是对“道成肉身”真理的“二步论”阐述: 前半句“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是“道成肉身”真理的起头;后半句“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是“道成肉身”真理的发展。所以,道成肉身的含义,不仅包括耶稣在地上的生命,也包括耶稣的生命在基督徒身上活出来的见证。这里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耶稣为什么没有说,我也因此留他们在世上,而是说,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我们不是本来就在世上的吗?我的理解是,原来在世上的,只是我们的“老我”。“老我”是不能“经锻造、成圣、作见证、传福音”的。唯有耶稣藉着真理赐给我们的新生命,才可以完成这样的使命。我们的新生命是藉着耶稣从天上进入我们的,这个新生命不属于世界,但是耶稣差他们进入世界,来完成耶稣的使命。耶稣使命中最重大的内容,就是“叫永生赐给你赐给我的人”,使世上失散的羊得救。我发现,现今的许多基督徒,只看重“留在地上受锻造(器皿的完善)”,却忽略了“留在地上传福音”,因此阻碍了自己灵命的成长。
17:19 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 19And for their sakes I sanctify myself, so that they also may be sanctified in truth 分别为圣
在讨论了 why and what(也就是基督徒留在地上是为了“锻造、成圣、作见证、传福音”)以后,我们可能要急不可耐地问,How? 我们如何做到这一切呢?现在,耶稣开始进入 How 了。耶稣再一次以自己为榜样,“分别为圣”。注意,“分别为圣”是传统犹太教义中的重要基石。在传统犹太人的理解里,上帝颁发摩西律法,就是为了使犹太人从世界万族里分别出来。在后来的实践中,割礼、受安息日、不与外邦人通婚、不拜外邦人的偶像、十一奉献,等等,都是“分别为圣”的重要标志。犹太人因着“律法”,从万族里“分别为圣”。可以说,这是上帝救恩计划的第一步。那么,什么是上帝救赎计划的第二步?就是经文 17:19: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这里的他们不再是犹太人,而是所有因亚伯拉罕蒙福的上帝的子民。(参考加拉太书 3:7 所以你们要知道,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8 并且圣经既然预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9 可见那以信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在救恩的第二步,“分别为圣”的途径,已不再是“摩西律法”了,乃是“我”!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耶稣本来就是圣者,为什么说“自己分别为圣”?乃是指“道成肉身”来到世界,活在律法之下。他是唯一在律法之下活出圣者的生命,所以说,“分别为圣”不是离开世界,也不是像在律法下的犹太人一样,从世界里隔离出来,或者,躲避与恶人遭遇,躲进教会里,与世界“分别为圣”。这些都不对。乃是在真理里面,因着真理,分别为圣。这就是 How。 注意:“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中文翻译并不十分准确,应该是“在真理里面成圣” (sanctified in truth)。这里的细微区别,可以造成理解上的极大偏离。比如,现代基督徒说,我们靠自己行不出来,但靠着学习上帝的话语,我们就可以行出来。在我看来,这就是外邦人的犹太教:“上帝的话语”成了供学习、效法的“真理”,不仅要有“信”,还要“努力遵神的话语去做”,就成了“因真理成圣”的自我幻觉。这是不对的,因为“学习、效法真理”,可以仍然是在真理之外成圣;而在真理里面成圣,就不一样了,是指内在的生命,而不是外在的行为了(包括外体可见的标志,如割礼;受安息日;不通婚;或者决志;受洗;教会崇拜)。这个新生命在世界里当然是分别为圣的,就好像耶稣自己在世上分别为圣。因此,基督徒在地上分别为圣,不是因为自己(耶稣是因为自己),乃是因为耶稣。因为耶稣,基督徒与世界分别为圣。基督徒成圣不是靠自己能够做什么,乃是因为耶稣已经成就。英文说的比较清楚:for their sakes I sanctify myself, so that they also may be sanctified in truth. 既然耶稣在世上分别为圣的目的,是为了他们能够在真理里分别为圣,耶稣的目的是不会落空的,所以他们也“分别为圣”是不会落空的。这是耶稣的应许。我们担心自己也许不能 “成圣”,当思考这句经文。
17:20“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20"I ask not only on behalf of these, but also on behalf of those who will believe in me through their word,
如果耶稣的祈求(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只是为那区区的 11 个门徒,如果仅仅到此为止,那十字架的救恩也就太受限制了。当然不是。救恩是赐给所有的世人的,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所以说,救恩是普世的恩典,也给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再一次重申传福音的意义)。得救以后的人有什么特征呢?这正是 17:21 所讨论的题目了。
17:21 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21that they may all be one. As you, Father, are in me and I am in you, may they also be in us, so that the world may believe that you have sent me. 合一
到了这里,按着顺序,引出了三部分人:由最初的使徒,到“教会”,再到“世人”(the world),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得救”以后有什么特征?就是“合一”(使他们都合而为一)。什么是“合而为一”?耶稣立即说明: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耶稣又一次以自己作为普世的榜样(不仅仅是教会的榜样),与天父合一,即可成圣。陷入罪中的世人与天父如何合一?耶稣说,不难,只要信。信什么?(1)你差了我来;(合一的同源);还有,(2)信“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合一的同在)。也就是说,信耶稣基督这样一个活生生、道成肉身的生命见证,都是真实的。这个“信”要信到一定的程度,以至于我们自己,也成了活生生的、道成肉身的生命见证。什么是基督徒的生命见证?不是其它,乃是重生的见证。所以说,不仅福音是普世的,所用的方法也是普世的。什么方法?就是“在真理里面成圣”。从使徒、到教会、再到世人,人人平等,借着信,进入真理里面,救恩(重生)就可以临到每一个人。注意:“得救”与 “成圣”是一个概念:不“成圣”哪来得救?不“得救”哪来成圣?而且,所用的方法也是一样的:进入主耶稣基督的生命,在“合一”里“得救”和“成圣”!阿门!(许多基督徒喜欢把“得救”理解成某一个时间的瞬间,把“成圣”理解成“得救”以后的新生命成长,是时间的展开,这也无妨。但是,我们应该注意,无论是“得救”(也就是“重生”),还是“成圣”,都是指“新生命”在耶稣里面“永恒”相连接,因此都已经超越“时间”概念了。)
17:22 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22The glory that you have given me I have given them, so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one, 荣耀与合一
从经文 17:22 开始,再一次回到开头的主题“荣耀”。什么是“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了?这里的“他们”是谁?我们认为是指(回到了)与耶稣同时代的信徒(主要是使徒)。在过去三年半的时间里,“他们”藉着道成肉身的耶稣话语和所做的事情,亲身亲历了耶稣在地上与天父合一的荣耀。虽然在这个时间点上,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荣耀还没有完成。但在属灵的眼睛里,耶稣已经看到,他在地上的使命业已完成。什么使命?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这里,对于“认识”(救恩的关键词!),耶稣进一步启示:“认识”就是“永生”;“永生”就是“合一”。 “合一”的标准不是别的,乃是耶稣与父的合一,那是绝对的、完美的合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所以说,与天父(借着耶稣)合一的荣耀,是地上的最高级别的荣耀。(注意: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受欺骗,误以为与创造者“分离(独立)”是被造物(人)的最高荣耀,因此从“合一”坠落了)。
17:23 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23I in them and you in me, that they may become completely one, so that the world may know that you have sent me and have loved them even as you have loved me 荣耀与爱
“合一”与“爱”是什么关系?上帝的爱无所不在,但上帝的爱,唯有在合一的境界里,才能得以完全。什么样的完全?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父与子的爱是完全的,这份爱在亚当那里失落了。如今借着 “知道”(与“认识”是同一个词),又回给了“他们”。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乃因为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又因为子与父的合一,是如此的完美,所以他们之间的合一,也可以是完美的,并成为世人的见证,见证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见证上帝爱世人,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上帝就是爱。因此,合一的荣耀,也就是爱的荣耀。
17:24 父啊,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因为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24Father, I desire that those also, whom you have given me, may be with me where I am, to see my glory, which you have given me because you loved me 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创世以先的爱
合一的荣耀,就是创立世界以先的荣耀;合一的爱,也是创立世界以先的爱。在即将离别之际,耶稣向父表达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对那些父所赐给的人(使徒和教会),主不愿意与他们有片刻的分离(请回想耶稣关于差派圣灵的应许)。主耶稣祷告跨越时间,超越空间,把使徒与教会直接带到创世以先的荣耀和爱里面。就是今日这个世界里,全部爱、一切爱,其源头都来自上帝,来自创世之初。但是随着灵的隔离,爱的管道也被阻塞。现在,虽然他们将留在世界里,但是,借着信,爱的管道重新畅通,在你的爱里(圣灵),我将与他们同在。
17;25 公义的父啊,世人未曾认识你,我却认识你,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来。25"Righteous Father, the world does not know you, but I know you; and these know that you have sent me.
回到了创世以先的爱的源头,耶稣情不自禁地发出强烈的赞叹:父啊,你是公义的。这个世界因为不认识你,陷入罪中,他们与你的爱隔离,是公义的。如今因为我认识了你;“他们”因为我,也认识了你(知道你差了我来),所以,父啊,他们重新与天父的爱的源头接上了,也是公义的。救赎的门已经开启,对于蒙恩的“他们”,上帝的“公义”和“爱”同时得以成全。哈利路亚,感谢赞美主!
17:26 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还要指示他们,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26I made your name known to them, and I will make it known, so that the love with which you have loved me may be in them, and I in them." 爱
既然“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为什么说,还要指示他们?因为,按照上帝的旨意,十字架荣耀的使命,并不会因为耶稣“道成肉身”的完成而结束;还要藉着基督徒“道成肉身”,疆域继续扩张。所以,这句经文与主祷文的起始句:“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遥相呼应,寄托了主耶稣对他们(还有世界)的美好盼望。至此,主耶稣的祷告,从荣耀开始,跨过“天与地”鸿沟,跨越“时间与空间”,在“合一的信心”的应许里,张开了“望”的翅膀,与“爱”的源头汇合。
2011 年 7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