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二日,站在海那边的众人,知道那里没有别的船,只有一只小船;又知道耶稣没有同他的门徒上船,乃是门徒自己去的。23 然而有几只小船从提比哩亚来,靠近主祝谢后分饼给人吃的地方。24 众人见耶稣和门徒都不在那里,就上了船,往迦百农去找耶稣。25 既在海那边找着了,就对他说:“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26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 27 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 神所印证的。”28 众人问他说:“我们当行什么,才算作 神的工呢?”29 耶稣回答说:“信 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 神的工。”30 他们又说:“你行什么神迹,叫我们看见就信你?你到底作什么事呢?31 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如经上写着说:‘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32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33 因为 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
34 他们说:“主啊,常将这粮赐给我们。”35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36 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37 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38 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39 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40 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41 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他,42 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43 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要大家议论。 44 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45 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 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46 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从 神来的,他看见过父。47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48 我就是生命的粮。49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50 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51 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52 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53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54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55 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56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57 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58 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像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59 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
60 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61 耶稣心里知道门徒为这话议论,就对他们说:“这话是叫你们厌弃吗(“厌弃”原文作“跌倒”)?62 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63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64 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65 耶稣又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
66 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67 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68 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69 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 神的圣者。”70 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71 耶稣这话是指着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他本是十二个门徒里的一个,后来要卖耶稣的。
默想金句:
6:27 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
6:29 耶稣回答说:“信 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 神的工。”
6:35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6:37 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6:45 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 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
6:46 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从 神来的,他看见过父。
6:48 我就是生命的粮。
6:51 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6:56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
6:57 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
经文精读:耶稣使五千人吃饱(太 14:13-21;可 6:30-44;路 9:10-17)
1 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2 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3 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4 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5 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 6 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7 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
8 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9“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10 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11 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12 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13 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14 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15 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耶稣在海面上行走(太 14:22-33;可 6:45-52)
16 到了晚上,他的门徒下海边去,17 上了船,要过海往迦百农去。天已经黑了,耶稣还没有来到他们那里。18 忽然狂风大作,海就翻腾起来。19 门徒摇橹约行了十里多路,看见耶稣在海面上走,渐渐近了船,他们就害怕。20 耶稣对他们说:“是我,不要怕!”21 门徒就喜欢接他上船,船立时到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
第一句,“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约翰福音 6:1),“这事”指的是耶稣安息日在毕士大池边治病,犹太人因此要杀他。耶稣告诫众人,“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惟有看见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样做。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还要将比这更大的事指给他看,叫你们希奇。(约翰福音5:19-20)。在第五章里,主还说,“我不受从人来的荣耀。但我知道你们心里没有神的爱。”(约翰福音 5:41-42)请注意,主没有说,世人不爱他,而是说,世人心里没有神的爱。这是不一样的。现今的基督徒也努力体验自己对天父的爱,其实,更根本的是,我们心中有没有来自神的爱。因为人爱天父,可以凭人自己的血气来爱父。耶稣现在遇到的就是这样的问题。耶稣行神迹治好了毕士大池边上的病人,当时的犹太人反而不高兴,指责耶稣干犯了安息日的诫命。他们对治病本身没有意见,但他们认为不应该在安息日。他们不愿意看到他们所尊重、仰望、爱戴的耶稣,居然藐视神的诫命。要知道,干犯神的诫命的人是要受到神的处罚的啊!旧约里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啊!耶稣,你干嘛不能既治病,又守律法(在安息日以外的日子里),这难道不是更完美、更加符合你的身份、让众人更加尊重你、并以你为楷模吗?当然,他们在内心也不愿意看到传统的宗教秩序受到耶稣的挑战。于是,他们与耶稣之间产生了矛盾。他们的观点是,正因为你是神所差来的,你更应该尊重律法才对啊。他们认为,批评耶稣乃是出于爱耶稣,爱耶稣的名誉,爱耶稣的身份。可是,他们缺的就是不能从病人的身上去感受耶稣的善举。所以说,他们的问题出于“心里没有神的爱”。
在这样的背景下,耶稣在第六章的开头,就行了一件叫众人都心满意足的神迹:五饼二鱼,叫五千人吃饱;不仅人人看见,而且人人有份。因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生病,所以这件事大得人心,受到了喝彩。耶稣在瞬间成了众人追捧的明星和英雄。耶稣知道,众人要强迫逼他做王。为什么?因为众人得好处。这也是众人关于神的观念:为了人的好处,要神做“神”。“神”成了人帮助人谋利的工具。这就是人对“神”发自内心的、即单纯又强烈的爱!对此,耶稣还能做什么呢?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约翰福音 6:15)耶稣独自退到山上,连门徒也没有带,因为此时的门徒心理也与众人一样,甚至还有过之无不及呢!因为他们更爱主,要他做王的心思也更切。耶稣上山干吗?向父祷告,单单与父合一,回到生命的原点,荣耀的根本,那就是天父的旨意。
从第 16 节开始,记述门徒要过海往迦百农去。马太福音记载说,“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去,等他叫众人散开。23 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马太福音 14:22-23)后来,发生了一件在门徒看来先是意外,后来是惊喜的事情:“到了晚上,他的门徒下海边去,上了船,要过海往迦百农去。天已经黑了,耶稣还没有来到他们那里。忽然狂风大作,海就翻腾起来”。(约翰福音 6:17)耶稣以超自然的方式及时出现,止住了风浪。这个神迹,只在门徒面前行的。门徒下午刚刚目睹了五千人吃饱,看来跟着此人,今后身体的需求不会有问题;现在又看到让风浪平息,此人的权柄真是不得了,连海都要听他。今后跟着他不会错,世上任何的权势都不在话下了。多么风光,多么荣耀。开船吧,到对岸去,世人还在等我们呢!等我们荣耀的主!
22 第二日,站在海那边的众人,知道那里没有别的船,只有一只小船;又知道耶稣没有同他的门徒上船,乃是门徒自己去的。
23 然而有几只小船从提比哩亚来,靠近主祝谢后分饼给人吃的地方。24 众人见耶稣和门徒都不在那里,就上了船,往迦百农去找耶稣。25 既在海那边找着了,就对他说:“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
从 22 节开始,就是耶稣那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演讲。前面的“五饼二鱼”的神迹,只是这场演讲的序曲和铺垫。群情激动的众人,那天早上发现耶稣不在这边,就赶紧坐船渡到对岸,果然发现耶稣已经在那里了,觉得此人真的不可预料,非常神奇(因为他们知道昨晚耶稣没有上船),就情不自禁地问:“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就在这个当口,耶稣开始了这场“关于生命之粮”的伟大演讲。
26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
这些人寻找耶稣,真的是因为看到了耶稣所行的神迹啊!耶稣怎么说不是因为见了神迹?当然也是因饼吃饱,但是叫他们惊奇的不是面包,乃是神迹。他们不是刚刚还追问,问耶稣什么时候来的?在他们看来,耶稣此刻出现在海对岸,也是一个神迹。耶稣这个人充满神迹,这个人就是神迹!这已经很清楚了。这让他们狂喜,要拥戴耶稣为王。耶稣说,你们是“因饼吃饱”,这话未免太尖刻了吧!他们不服气。我们今天的基督徒也不服气。是的,在我们的祷告里,更多的是求现世的好处,可是,那只是附带的啊!我们当然更看重永生啊!永远的生命,多好啊!
其实,在我看来,主耶稣并不尖刻,乃是他触到了我们内心深处、灵与魂的交接之处。真理的光芒刺痛了我们的神经。什么是神迹?神迹就是看不见的上帝,向我们显示为看得见的事件或能力;看不见的降卑为看得见的;无限的降卑为有限的;灵降卑为魂与体所能感受的。神迹就是神的降卑。对于人来说,神迹就是一个十字路口。人必须做出选择:其一是向上,看到了神迹背后的神,并生出爱慕、敬畏和感恩的心;其二是向下,看到了神迹带给我们的好处,把注意力放在神迹对我们的影响(或好的,或坏的)。所以人类在神迹面前分成两类。对于第一类人,神迹是通向天堂的天梯;对于后一类人,神迹是滑向地狱审判的快车。
法利赛人要看神迹。耶稣说,只有约拿的神迹。所以说,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神迹就是耶稣三天复活,就是十字架的救恩。今天有一类基督徒,最关心的是自己有没有得救,能不能进天堂。乍听起来,他们很在意天堂,似乎非常属灵。其实他们只在意救恩(神迹)对自己的影响。所以他们仍然属于第二类人。第二类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追求神迹,越多越好,永远不够;一旦神迹没有如期出现,就信心低落,甚至开始抱怨神。他们把对神的渴慕,不自觉中变成了对神迹的渴慕:十字架的救恩太好了!我得救了吗?“因信称义”太好了!我得救了吗?“认罪悔改”?没问题。不需要行为吗?好!也需要行为吗?好!要与神建立个人关系?好! 只要能进天国,我都愿意去做,都愿意顺服。问题是,我们的教义,对于我们要做什么才能进天国,真的没有讲得很清楚,一会儿说要看行为,一会儿又说不看行为,好吧,为了保险起见,我就信心和行为一起来吧!总之,对于第二类人来说,在救恩面前,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我能进天国吗?或者,我该如何做,才能进天国?因此,“行为”与“信心”,纠缠在一起,永远是一个嚼不烂的酸苹果! 你也许会问,我要进天国,难道有错吗?难道不是好的动机吗?是的,进天国,本身就是一个神迹,我追求这个最大的神迹,难道有错吗?为什么耶稣一口咬定说是“因饼吃饱”?为什么“因饼吃饱”不可取?为什么追求神迹不可取?为什么甚至追求救恩这样的神迹都不可取?且听耶稣如何回答。
27 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 神所印证的。”
任何神迹,如果离开了施神迹的上帝,都是暂时的,都是会朽坏的食物。你们唯有追求那不可朽坏的、永生的食物。从哪里来?从人子来,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谁?你?耶稣?你那么伟大?哦,不,不是我伟大,乃是父神伟大,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那么,世人追求永生,算不算追求神迹的好处?算。如果“追求永生”却不想追求“永生的食物”,那就是追求神迹的好处。从追求“永生”(即好处)开始,到追求“永生的食物”(即好处的源头),这样的信仰道路就对了。因为“永生的食物”就是神本身!
28 众人问他说:“我们当行什么,才算作 神的工呢?”
哦,当然,我们要不朽坏的食物。主啊,你能给吗?哦,我相信你能给,因为我们看到了你行神迹的大能。可是,请你告诉我们,我们当做什么,你才会愿意把“永生的食物”赐给我们? 今天的基督徒也有类似的问题:主耶稣啊,我们已经相信你了,相信你的救恩。但如果没有行为,岂能证明我们的信心呢?必须还有与信心相称的行为,才能得永生。耶稣啊,我们这样理解对吗?
29 耶稣回答说:“信 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 神的工。”
什么意思?不用做什么特别的工了,只要相信就可以了?那么,耶稣啊,我们都已经相信你是神所差来的,岂不是说,我们都可以从你那里得到“永生的食物”了?耶稣的回答已经够明白了,可是众人反而更加糊涂了。岂止当时的众人,就是今天的基督徒,也听糊涂了!要知道,我们已经相信你了,否则怎么会跟着你,追问说“我们当行什么?”如果不相信你,还会问你吗?难道你的意思是,我们还信得不够?难道你还要行更多、更大的神迹让我们更相信你?
30 他们又说:“你行什么神迹,叫我们看见就信你?你到底作什么事呢?31 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如经上写着说:‘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
既然耶稣指的是食物,众人当然也就联想到古时候摩西所行的神迹:天降吗哪。难道你耶稣也能行此般神迹吗?这并不说明众人只想得食物,他们对眼前这个神奇的人,还有更多、更大的期待呢!比如说,你是否愿意做我们的王?
32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
面对这些情绪迫切、神情兴奋的众人,耶稣不失时机地把一个重大的真理告诉他们:赐真粮的不是摩西,乃是我们的天父。众人此时一定觉得耶稣也太把他们当小孩了,难道我们不知道摩西只是一个先知,赐吗哪的乃是耶和华?但是,众人在这里忽略了耶稣信息里的一个重要细节:那耶和华就是“我父”,人子的父!
33因为 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 英文是:For the bread of God is he who comes down from heaven and gives life to the world.
什么?再说一遍,你说上帝的粮是一个人(he)?是的,耶稣说的正是这个意思。上帝的粮是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要赐生命给全世界。比吗哪还要厉害?是的,比吗哪还要厉害!怎么啦?你不相信?
34 他们说:“主啊,常将这粮赐给我们。
”哦,不,我们相信。请你赶快把这生命的粮给我们啊!还等什么啊?本来我们以为我们还需要做什么,你才会给我们,既然你说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给,那赶快给吧! 显然,他们误解了耶稣前面话语的意思。耶稣没有说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给,耶稣说:“信 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问题是,他们都以为自己已经信了,所以,“主啊,常将这粮赐给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是否犯了同样的错误,也认为自己已经信了,要求耶稣赶快把生命的粮赐给我们,连同那些美妙无比的圣灵的果子,都赐给我们吧!
35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也许,对于耶稣来讲,没有比这句话更加清楚明白了,没有用比喻,没有用故事,一句简单的陈述句:我就是生命的粮。可是,对人来说,没有比这句话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古时代从天而降的吗哪,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还是可以想象;如今这个活生生站在前面的汉子,却说自己就是生命的面包,实在是不可思议的胡话了。
36 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
可是,耶稣啊,我们本来都已经信你了,如今你说这般的胡话,你叫我们怎样信你呢!但愿你还是用比喻吧?是的,我们看见你了,但是我们没有看见面包!耶稣的意思是,你们虽然看见了我,却没有信我;你们虽然看见了我所行的神迹,也信了神迹,只是没有信我。众人也许要说,不对啊,我们因为看见你所行的神迹,就信你了,怎么硬说我们没有信你呢?可见,对于什么是“信”,众人(也许还包括我们今天的基督徒)的理解与耶稣的不一样。让我们继续听听耶稣如何说?
37 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前面耶稣说过,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这里,耶稣进一步解释,谁是“到我这里来的”?就是那些“父所赐给我的人”。所以说,并不是说,此刻站在我前面、热切地追问我问题的人,都是 “到我这里来的”。哦,不是的,只有“父赐给我的人”,才是“到我这里来”;也只有这些人,我一个也不丢弃,而且赐永生给他们。所以说,得永生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你必须是父赐给我的人! 众人一定会问,什么意思?我们如今已经到你这里来了,也信你了。你却说这也许不算,也许我们不是父所赐给你的人?难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也许不能得永生?
38 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
耶稣回答说,是的,我正是这个意思。其实,我的意思并不重要,因为…….
39 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
所以,你们不用紧张。因为父神说,只要你是他赐给我的,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这是父神的意思。众人说,好吧!可是谁是父神赐给你的呢?
40 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现在,耶稣面对一个基本的问题:谁是“父神赐给你的人”?在场的每一个人,一定都翘首以待,屏息而听。是啊,谁是呢?耶稣说,就是那些“见子而信”的人!问题是,谁是“见子而信”的人?什么是 “信”的定义?我们这些人算是“信”的人吗?
41 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他,42 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
到了这里,犹太人不得不严肃起来了。耶稣说“见子而信”是得永生的条件,那么,我们这些人到底算不算“信”呢?于是他们开始认真地讨论起什么是“信”了。从所行的神迹看,眼前的这个人确实不简单,有来头,与我们凡人不一样。但如今他的话是否也过分了一些,难道我们不知道他的父亲就是拿撒勒的木匠约瑟吗?面对这个人,我们算不算“见子而信”的人?我们信他的话吗?这时候,他们也许发现,自己是一边信,一边又怀疑。今天的基督徒,请问在我们的信心里面,是否也经常有许多怀疑?我们所谓的“信心”是否也是经常性的上下起伏?对于什么是“信心”,我们是否也应该像犹太人一样,好好地议论一番?
43 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要大家议论。44 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45 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 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
在英文里,3:43 一句用“Do not grumble among yourself”。Grumble 含有抱怨、含怒的意思。我们基督徒有时候也会私底下或一起抱怨,神啊,你为什么不做一点事情,让我们更容易信你呢?你为什么总是躲藏隐蔽自己?为什么我们的信心总是不能成长?这就是 grumble,而且是 among yourself。耶稣的建议是,把眼睛从自己的身上移开,看那差我来的父。你们不是认识我地上的父吗?你们是否也认识那差我来的天上的父?就是赐我神奇能力和权柄的那一位?如果你们回答,我不认识、也没有看见,那么你们再怎么议论都没有帮助啊!你们应该去读先知的书,也就是圣经,父一定会教训你们、启示你们看见他。现在,让我告诉你们,什么是“到我这里来的”?(6:35“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是“到我这里来的”,也一定会“到我这里来的”,因为是父吸引他来的。也就是前面说的,就是那些“父所赐给我的人”。
46 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从神来的,他看见过父。
在解释了什么是“到我这里来的”以后,耶稣有进一步解释什么是“信我的”(6:35“信我的,永远不渴”)我叫你们去读先知书,因为那里有父的启示和教训。但这不是说,你们在那里可以看见父。哦,不是的,因为“惟独从神来的,他看见过父”。(Not anyone has seen the Father except he who is come from God”)。没有人看见过父。你们许多人已经熟读经书,认为自己已经认识神,看见过神了。让我告诉你,这还不叫看见,这只是理性的认识。因为只有一位,就是从父那里来的,他看见过父。那就是我了。
47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
你们没有看见父。因为你们不是那唯独的一位。那怎么办呢?有办法:信他,信那唯独的一位,就有永生。信他就是在看不见父的情况下,信他是父差来的。你如果说自己已经看见过父了,你就没有信他是唯独的一位。你的信就不是信了。所以说,不通过耶稣,无人可以看见父。耶稣是唯一的道路。
48 我就是生命的粮。
在 6:35, 耶稣第一次明确宣布: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然后耶稣解释了什么是“到我这里来的”----就是“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什么是“信我的” 就是虽从来没有看见过父,却信他所差来的,即“信神所差来的,就是作神的工(6:29)”,而且,“信的人有永生(6:47)”。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犹太人为什么还有问题呢?现代的基督徒还有什么问题呢?犹太人说,我们虽然都知道你是约瑟的儿子,但我们都信你是神所差来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现代基督徒说,我们当然相信你是上帝的儿子,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犹太人那么固执,总是不相信,可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个不是问题啊!如果是这样就好了。可是,耶稣步步逼进,说,且慢。你们相信我?我有三个身份:1、约瑟的儿子(相当于“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2、神所差来的;就是那位能赐永生的粮给你们的、父神所印记的人子(“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 6:27)。
如果这两点你们都相信,且让我再告诉你(前面已经告诉你们,但你们忽略了)我的第三个身份:我就是那生命的粮。也就是说,我不仅可以赐你生命的粮(神所差来的),其实我就是“生命的粮”!这个第三个身份,你们(犹太人和现代基督徒)信吗?
49 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50 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51 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当时在场的犹太人,对耶稣的第一身份,当然没有问题;第二个身份,虽有怀疑,但也可以、并且愿意接受。唯有对第三个身份,他们惊呆了,超过他们的想象,他们无法认真对待。总觉得耶稣是在说胡话,或者在讲比喻。看到众人一脸惊愕的表情,耶稣紧追不放,继续说:摩西不也是神所差来的吗?他赐你们祖宗吗哪,可是都死了。而我赐的,就是我自己,我就是叫你们永远不死的粮。你们要吗?我不仅赐给你们,而且赐给全世界的人,任何人若吃这粮,就可以永远不死,你们信吗?
52 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
到这里,在场的犹太人终于不得不认真对待耶稣所说的了。什么?他真的意思是把自己的肉给我们吃,我们就可以永远不死?他是说胡话,还是在用比喻?如果是比喻,那这个比喻的含义是什么呢?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个比喻?耶稣是“道成肉身”,耶稣的肉就是上帝的话语和真理。只要我们听耶稣的话、照他的话去行,我们就有永生。这样理解对吗?这是耶稣的意思吗?这是耶稣的全部的意思吗?如果这就是耶稣的全部意思,那与耶稣的第二个身份“神所差来的”,又有什么区别? “神所差来的”不就是把神的话语告诉我们,要我们照着去做吗?摩西不就是这样吗?可是神借摩西把律法(也就是“上帝的话语”)赐给了我们,我们的祖宗不是都死掉了吗?耶稣与摩西到底有什么区别?
53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54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55 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
耶稣说,不要停下来。继续思考!我与摩西有什么区别?我实实在在告诉你,摩西的肉你们不能吃,摩西的血你们不能喝。因为他只是差来的,他赐给祖宗的吗哪,也只是从父那里来的,他自己既不是吗哪,更不是那叫人永远不死的生命的粮。而我就是那生命的粮。这就是区别?你理解了吗?你信了吗?再说一遍,55 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信我的人,赶快吃吧!赶快喝吧!你们不是说信我吗?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在场的犹太人除了重复这句自言自语,还能说什么呢?除了转身离开这个疯子,还能做什么呢?今天的基督徒又怎样呢?难道说,你真的要我们吃你的肉。好,好,没问题。让我们吃你的肉吧!喝你的血吧!当然是用象征的物啊,除非我们都疯了,才不会用象征物!这样吧,让我们都同意,并且形成一个固定、严肃的圣餐仪式,用饼干代表主的肉,用葡萄汁代表主的血。主,我们愿意吃、愿意喝,因为我们信你就是弥赛亚!嗨,这些犹太人怎么那么顽固,愿圣灵光照他们。我们没有问题。 可是,我还要追问一句,我们用饼干和葡萄汁所象征的主的肉和血,又是象征什么呢?象征上帝的话语?象征上帝的道?所谓“吃主的肉、喝主的血”就是象征我们信主的人“遵守主的道,照主的话语去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与耶稣是“神所差来的”,或者说,与摩西,又有什么区别呢?绕来绕去,不是还是回到主的第二个身份上去了吗?我们如果是这样理解 6:53-55 的经文,那与犹太人不信耶稣的第三个身份,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呢? 如果不是这样理解,那这段经文的含义到底又是什么呢?
56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
感谢主!上述问题的答案,明明白白就在下一个句子里(6:56): Whoever feeds on my flash and drinks my blood abides in me, and I in him。这里,耶稣引出了一个重要的神学概念:居住(Abide in me)。这个概念约翰福音第八章再次出现:“If you abide in my word, you are truly my disciples” (8:31);第十四章:In that day you will know that I am in my Father, and you in me , and I in you”. (14:20) ; 第十五章:“If you abide in me, and my words abide in you”(15:7)”If you keep my commandments, you will abide in my love, just as I have kept my Father’s commandments and abide in his love.”(15:9-10) 。这个概念后来在使徒书信里多次应用和展开。所以说,“吃我的肉,和我的血”,就是“Abide in me”。但是,请注意,如果我们仍然顽强地把“Abide in me”或者“Abide in my words”,仅仅理解成“耶稣的话语(道)就是生命的粮,我们要遵守他的话语,照样去做”,我们就再一次(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耶稣的第二个身份,也就回到了前面的一个观点:在圣经的话语里也可以见到父了。耶稣说,不是的,在圣经的话语里,你们没有真正看见父;唯有从天上来的,他看见父。为了纠正这样的认识偏差,耶稣强调说,不是我们的话语,乃是“我的肉,我的血”,真是可吃、可喝。什么是可吃、可喝的意思?耶稣说,就是“Abide in me”。 那什么是“Abide in me”? 我的理解是,Abide 是一个关键词,是一把钥匙。Abide 就是“物理地住在里面”。当我们说,什么东西 Abide 在我的肉身里面,就是说,无论我走在哪里,它都跟着我的肉身在一起,从不分离,与是否意识到无关。如果是“话语”,我记得了,就与我在一起;我忘了,就不在一起。但物理的 Abide,与我意识与否无关。耶稣的肉与血,是一个物理的概念。所以,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就是耶稣真的、物理的 Abide 在我里面,我们也因此 Abide 在他里面,从此不再分离,而且“在我里面”不仅是指在我们的灵里,而是在我们的全人里,包括“灵、魂、体”,当然是通过灵,进入魂与体,因为在世的时候,我们的灵居住在身体里面,所以耶稣生命的粮(以肉与血作为物理的比喻),也物理地住在我们的体内。
我还注意到,在前面的演讲中,耶稣多次提到:“末日叫他复活”。他的意思就是,当耶稣的生命,物理地居住在我们身体里面以后,此身在世时,虽然仍然每日都衰败,但是,到末日那一天,居住在我们身体里的耶稣的生命,就会叫我们的身体重新复活。耶稣的生命居住在我们里面,是让我们的灵苏醒,并透过灵,进入、管辖我们的全人。然后在“末日叫他复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此刻就进入了永生,因为耶稣的生命此刻就进入了我们的全人。因为,耶稣的“肉与血”进入了我们的身体,所以到了末日那一天,虽然那些未获耶稣生命之粮的人的肉体必朽坏,而我们的肉体将会经历神奇的复活。
57 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58 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像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59 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
在这里,如果我们对什么是“物理地居住”的属灵的含义,还是不甚明白的话,耶稣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耶稣用了一个关系的类比:耶稣活着是因为父;吃我肉、喝我血的人,活着是因为我。所以,就把物理的 Abide 深化到意义的层次。物理的 Abide 要求并最终必然导致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发生改变。也就是说, “吃我肉、喝我血”不仅让我们在“物理上”与他发生关联,而且在生命意义上与他发生关联:人活着不再为自己,乃是为主。耶稣与天父的关系,就是一个活的榜样。我还注意到,这里的连接,是借着一组互相类比的动词:父神“差”(sent)耶稣来;信我的人“吃”(feed on)我的肉。“差”和“吃”都是主动词:耶稣被父神“差”;耶稣被父神赐给他的人“吃”。主耶稣在两边都是被动的。为什么?因为耶稣说过,我 “不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6:38)。为什么?因为“那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6:39)。耶稣是连接上帝与失散的羊之间的桥梁。
我还注意到:耶稣在这篇演讲中三次提到“吗哪”,每次提到,都与“死”相连。“吗哪”不是恩典吗?怎么与“死”连在一起?“吗哪”不是神迹吗?是的,从天而降,是恩典,是神迹。但是,人如果只停留在神迹和恩典上,仍然可能要死。为什么?因为,你还要做一件事,就是“吃生命的粮”(吃我的肉,喝我的血),唯有生命的粮叫人得永生。 这里有一个重大的启示:“神迹”可能仍然叫人死,即便是美善的“神迹”(例如,吗哪),即便伟大的神迹如耶稣十字架上的救恩,对于许多人来说,仍然可能是绊脚石,仍然要死。所谓在救恩面前跌倒,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不愿意“吃我的肉,喝我的血”,你就仍然可能(不,是必然)与永生无份。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这些人很可能都是“到我这里来的”(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他们也和可能已经信了神迹和那父差来的(也就是耶稣的第二个身份),可是,非常可惜的是,如果他们只看重“吗哪”(这里可以类比由摩西传讲的上帝的律法),却厌弃拒绝从耶稣而来的生命的粮(吃我的肉、喝我的血;居住在我里面;为我而活),那么,他们就仍然与永生无份。
60 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61 耶稣心里知道门徒为这话议论,就对他们说:“这话是叫你们厌弃吗(“厌弃”原文作“跌倒”)?
现在,让我们稍微停留,把前面耶稣的信息,做一个整理和总结。前面的演讲,在经文话语的逻辑上,分七个阶梯,层层递进:
1 如何得永生?6:35“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这里有两个动词:“来”与“信”。
2 什么是“来”?6:45“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6:45“凡父所赐给我的,必到我这里来”。
3 什么是“信”?6:46“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唯有从神来的,他看见过父。…..信的人有永生”。唯有属于(of)他,通过(in)他,向着(to)他,我们的信才有真正的生命根基。
4 信什么(what)? 6:48“我就是生命的粮”。
5 如何信(how)? 6:54 “吃我的肉,喝我的血的人就有永生”。
6 如何吃?如何喝?6:56 “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就是 Abiding。
7 什么叫做“Abiding”的物理类比?就是“吃我的肉,喝我的血”,在物理(时空)上发生永远的连接,同住一起,永不分离。什么叫做“Abiding”的属灵含义?就是从此改变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因我活着,在末日身体的复活。
上述的七个阶梯,还可以给归结成两个恒等号:
“来”=“凡听见父之教训并学习的”
“信”=“吃我的肉,喝我的血”= Abiding,随时随地不分离= 为我而活,
所以,即便是来了,但是不信(吃我的肉,喝我的血),仍然不能得永生。这些犹太人来了(满足第一个等式),本以为自己也信了,听了耶稣这篇演讲后,才发现“信”不是自己原来所理解的那么简单,(6:60 “这话甚难,谁能听呢?),就好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拦在路中央,他们无法跨过去,(没有满足第二个等式)终于对耶稣感到厌弃了。 今日的基督徒的光景又是如何呢?跨过去了吗?如果跨过去了,又意味着什么呢?是否已经满足第二个等式?如果没有满足,那与当年的犹太人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呢?
也许我们要问,谁能得永生呢?耶稣前面说过,凡父赐给我的,一个也不失落。现在眼看许多人要跌倒了,厌弃了。难道他们都不是父所赐的?如果他们从此跌倒,不就从此失落了吗?难道耶稣不着急吗?难道这些跌倒、失落的人都活该下地狱?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凡父赐给人,一定会“来”;但是,那些“来”的人,并不一定都是父所赐的。所以他们跌倒,也就是必然的。即便在耶稣亲自挑选的十二个门徒中,也是如此。当然,暂时跌倒和厌弃的人中间,还会有许多“父赐给我的”,他们一个都不能失落。对于他们,耶稣着急吗?当然着急。且听耶稣下面的话:
62 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63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这些话就是说给那些“父赐给我的”,暂时跌倒、甚至感到厌弃的人听的。他们暂时不能理解耶稣关于生命的粮的真理,于是感到“这话甚难,谁能听呢?”我们此刻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和无奈?我们是否突然发现,我们以前的信,是否也是自以为是的“信”,实际上并没有满足第二个等式?耶稣说,我的许多话,你们不明白,其实也不奇怪。如果你们觉得自己明白了,反而是奇怪的了。为什么?对于当时的犹太人来说,因为你们尚未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没有看见人子在十字架上为世人受死,三天后复活。倘若看见,就不一样了。对于许多今天的基督徒,你们不明白我的话,甚至感到厌弃,是因为你们至今仍属于肉体,你们的心思意念仍然停留在肉体里面,眷恋这个世界。如果是这样,你们当然不能明白我的话。可是,让我再次告诫你们,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只要你们不放弃对灵生命的追求,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我的话的。那时候,你们就信我了(也就是满足第二个等式了)!
64 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65 耶稣又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
But there are some of you who do not believe. 注意,耶稣这里用的是复数,可见不不只是指要卖他的犹大,而在当时的听众中有许多人不信他,并且会卖他(今天的基督徒中又是如何呢?)这里的时态用一般式,这些人将来是否会信?取决于他们是否是“父所赐给我的”。 那么,谁是“父所赐的”呢?我们是吗?这个问题虽然涉及神的拣选的奥秘,其实,耶稣在这篇演讲中,已经清楚明白地启示了我们。就是要看我们有没有满足上述的两个等号!如果不满足, 那就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永生与你们也就无份了。 耶稣在这里重申了一个重要真理:在神那里,一切都有定数,一切都在乎神的旨意;不是父所赐的,一个也救不了;凡父所赐的,一个也不失落。你们找我,不是出于自己,乃是出于施恩典怜悯的神!
66 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奇怪吗?不奇怪。这也是出于父的旨意。门徒看到许多人离去,一定着急难受。但是,这一切不是取决于人的意思,乃是取决于神的意思。传福音也是如此。
67 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68 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69 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 神的圣者。”
彼得的回答也代表了其他门徒的心意。彼得当然认为自己已经信了,就是不仅满足了第一个等号,而且也满足了第二个等号。我的问题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彼得的信,是否真的满足了第二个要求?我们自己呢?
70 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71 耶稣这话是指着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他本是十二个门徒里的一个,后来要卖耶稣的。
我相信,彼得当时的回答,也代表了其他十一个门徒的心声,甚至包括后来出卖耶稣的犹大。这十二个门徒,都是自愿地离开原来的生活轨迹,愿意跟随耶稣,没有人强迫他们,耶稣当然不会强迫他们。他们完全是被耶稣的教训和其它(包括神迹、人格、理想….)所吸引,当然也被“进天国、得永生”的应许所吸引(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但是,他们也时刻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第二个等式(“信”=“吃我的肉,喝我的血”= Abiding,随时随地不分离= 为我而活),对这块巨石,他们能够跨过去吗?会不会自愿地选择“多有退去”的呢?这就是耶稣这里的问题。所以,耶稣问他们说,“你们也要去吗?”(我相信,耶稣借着生活的处境,每天也在拷问今天的基督徒!)对于这个问题,当时的十二个门徒都有权柄做出自己的选择。加略人犹大后来做出了选择(卖主);彼得也做出了选择(三次不认主);其他人也作出了选择(树倒猢狲散)。所以,彼得这里代表大家的回答,虽然慷慨激昂,却与后来的事实不符合,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属肉体的光景。可是耶稣知道,耶稣知道他们是谁,有哪些弱点,将来会怎么样。所以耶稣说,不要相信自己,好像是你们选择了我。其实,你们几个都是我选择的,因为我知道你们,甚至知道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出卖我。这对当时的每一个人,一定是当头一棒,惊呆了。这怎么可能呢?这魔鬼是谁呢?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自由意志,都可以选择做魔鬼还是天使。既然如此,请问,当时的彼得,或者犹大,成为后来的彼得(三次不认主;教会的磐石),或后来犹大(卖主;自杀),到底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还是上帝的命定?换言之,在“上帝拣选”与“自由意志”两个命题之间是否有矛盾?在“上帝拣选”面前,“自由意志”是否要打折扣?“自由意志”对于每一个人(包括犹大),是完全的吗?如果给更多机会,犹大可能会变成天使吗? 我的回答是,上帝始终给每一个人(包括犹大)充分完全的“自由意志”,犹大的每一个选择(包括自杀)都是出于他的“自由意志”。但是,上帝所给的“自由意志”,只有一个界线,那就是创世纪 4:7: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那么,“上帝的拣选”又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因为上帝在时间之外,他知道每一个人,包括人一生中所有的自由意志的选择和后果,所以说,“上帝的拣选”,是基于“自由意志”的结果的拣选。所以是公义的。上帝拣选犹大作为门徒,是因为知道犹大一定会行使他的“自由意志”,做出卖主的行为。于是,上帝的计划,也就借着犹大的自由意志,得以完成。在人看来,似乎是上帝预知“未来”,其实,“未来”在上帝那里已经完成。上帝“知道”未来。因为,他自始至终。
从上下文来看,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是接着前面的问题,你们也要去吗?以及彼得的回答,我们跟你。耶稣第一句话是鼓励和应许:是的,你们信我,会跟从我,不会离开我的,因为你们是我拣选的,我知道你们。如果将来你们遇到了困难,跌倒了,请不要灰心。因为你的困难和弱点,我都知道,而且我都有计划来帮助你们战胜。因为我已经胜过了这个世界。 这是多么大的鼓励和应许啊!这也是主对每一个基督徒的鼓励和应许。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的自由意志不再有效,基督徒不再为自由意志的每一个选择负最后的责任,不,不是的!基督徒仍然可能(通过自己的选择)成为魔鬼,就好像犹大一样。 弟兄姐妹也许要问,那应该如何看待“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教义?我认为,个人得救与否,取决于个人对救恩的回应(也就是信心),因为救恩是普世的,这就是上帝的公义,上帝不偏待人。那么,如果一个人对上帝救恩的回应(信心)不稳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那么到底哪个回应具有意义?是决志受洗时的信心,还是软弱跌倒时的信心?你也许要说,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信心的上下起伏,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的实际经历啊!看来,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正确理解耶稣在此篇讲道中反复强调的“信我的,永远不渴”中的“信”。或者说,什么是得救的“信心”?什么是得永生的“信心”?我认为,不是由人自己的信心,因为,“肉体生的,是肉体,唯有灵生的,才是灵”。人从自己里面产生不了属灵的信心,甚至是从天而降的“吗哪”,人吃后仍然死。“得救”、“得永生”的信心,就是“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以后,从“生命的粮”里面产生的“信心”。这个“信心”是不会变化的,也不像属血气的信心一样上下起伏。哦, 不,那是完全圣洁、毫无瑕疵的属天的“信心”。所以说,有了耶稣赐给我们的新生命,在新生命里面所产生的信心,才是“得救”、“得永生”的信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会真正理解了“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教义。离开了新生命这个前提,谈“得救”和“永生”只会陷入荒唐。就好像犹太人企图在“吗哪”里面求永生,从此陷入荒唐和虚妄。那么,我们是否得了新生命?新生命是怎样、什么时候进入我们的呢? 让我们继续研读圣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