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徒与神的互动中,什么是基督徒的本分?
这个问题的原始结构,往往根植于我们日常的生活:我们说,把一切疑惑与焦虑,都通过祷告交托给神,但是我们仍然要尽自己的本分。否则就变成试探神,或变成一个生活中无可救药的懒人。那什么是我们的本分呢?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那我们该做什么呢?所以,问题的指向有时候非常具体。一句话,除了交托给主,除了祷告以外,我们还能够、或应该做什么?
我认为,这是每一个基督徒在灵命成长过程中,必须遇到的一类问题。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就不知道如何与神互动。其实,如果我们知道如何与神互动,那我们就已经是信心的巨人了。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是困惑的。就好像参加考试,我们问题目怎么做。如果你知道题目怎么做,或者告诉你题目怎么做,你都不需要参加考试了。因此,可以说,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就是神给你的生命的考试。
当然,作为团契里的弟兄姐妹,我们一起研讨,分享各自解题的思路和方向,是可以的。这也是团契的重要目的之一。我想,这不能算作弊。这是受鼓励的。对这个问题,我的思路分两部分:从大处着眼,和从小处落笔。什么是“大处”?就是在极终意义上思考。当主第二次来临的时候,我们如何面对、如何交差?主给予我们此生的使命是什么?《路加福音》 19 章里“十仆的比喻”,对我是一个启发。主人远方去,给众仆人每人十锭银子。主人回来后,仆人需要向主人为这十锭银子交差。那么,耶稣给我们每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什么东西那么重要,以至于他耿耿不忘,到时候一定会要我们交差呢?我认为,就是那棵芥菜种子!因为那是来自天父、好得无比的恩典。耶稣在《路加福音》13:18甚至把天国直接比喻成一颗芥菜种子,可见他对它的重视非同一般。所以,我认为,他一定会问,那颗芥菜种子如今是什么摸样啊?仍然是一颗种子,还是长成一颗小苗,或已经是一颗参天大树?天上的飞鸟,是否宿在它的枝上?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把这颗芥菜种子培育成树,就应该是我们每个基督徒此生的最大本分了。我们都知道,这颗芥菜种子就是天父赐给我们的新生命,也几乎等同于我们对主的信心,因为因着信心,我们才得以结出圣灵的果子,无论是我们品格的完全,还是行为的美善,都要归于信心之树的果子。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当一个好园丁,如何给信心之树按时施肥、松土、浇灌?弟兄姐妹之间,是否要为此多多交流?甚至互相帮忙啊?我把这些看作基督徒本分钟的本分。你同意吗?
有了这个“大处着眼”的思路,我们在“小处落笔”的时候,就不容易走偏题。一个最常犯的错误是,把这个属灵的问题,一头朝下,直截了当地坠落到日常生活的具体之中。我们总是问自己:在这件那件事情上,除了祷告以外,我还要做什么,才算尽本分?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你看,我不夸夸其谈,而是把属天的信仰,脚踏实地,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生活事件中。殊不知,把眼睛从天上,转到了地上,你的信仰,也就从“形而上”,变成 “形而下”了。其实,“形而下”不是信仰,而是功利了,败笔、扣分。
你也许要说,难道信仰就是海阔天空,夸夸其谈?难道信仰不应该与真实的生活结合?当然是。但正确的做法是,让我们属世的、“形而下”的日常生活,由于信仰而变得属灵的、“形而上”的与神同在的经历。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属灵的“信心之树”得以成长的原始材料:土壤、肥料、养分和水。在“形而下”的生活田园里,我们仰望天空,长出一棵 “天上的飞鸟,宿在它的枝上”的信心之树。
在“形而下”具体生活里,培养(然后就自然地活出)“形而上”的信仰的生命。这就是基督徒此生最大的本分。不知我讲清楚了没有?
2010 年 7 月 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