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王赐末底改荣誉

1那夜王睡不着觉,就吩咐人取历史来,念给他听。2正遇见书上写着说:王的太监中有两个守门的辟探和提列,想要下手害亚哈随鲁王,末底改将这事告诉王后。3王说:“末底改行了这事,赐他什么尊荣爵位没有?”伺候王的臣仆回答说:“没有赐他什么。”4王说:“谁在院子里?”(那时哈曼正进王宫的外院,要求王将末底改挂在他所预备的木架上。)5臣仆说:“哈曼站在院内。”王说:“叫他进来。”6哈曼就进去。

那夜王睡不着觉。为什么?也许只有王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释,也许喝酒多了,有点兴奋;也许肠胃不舒服。谁知道呢?反正不是王自己能够控制的原因。于是,又连串地带出了一系列偶然事件,其中包括(1)念书,刚好念到末底改那一段;(2)哈曼进了院子。

王问他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当如何待他呢?”哈曼心里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不是我是谁呢?”7哈曼就回答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人,8当将王常穿的朝服和戴冠的御马,9都交给王极尊贵的一个大臣,命他将衣服给王所喜悦尊荣的人穿上,使他骑上马,走遍城里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就如此待他。’”10王对哈曼说:“你速速将这衣服和马,照你所说的,向坐在朝门的犹大人末底改去行。凡你所说的,一样不可缺。”11于是哈曼将朝服给末底改穿上,使他骑上马走遍城里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就如此待他。”

这段叙事,是关于什么是“命运的讽刺和嘲弄”的最好注解了,也是一剂人类狂妄症的解毒药。有信仰的人看到神的大能,没有信仰的人看到了命运的力量,说的其实是一回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在黑暗中的本像:有限、有罪、向着灭亡而去。

12末底改仍回到朝门;哈曼却忧忧闷闷地蒙着头,急忙回家去了,13将所遇的一切事,详细说给他的妻细利斯和他的众朋友听。他的智慧人和他的妻细利斯对他说:“你在末底改面前始而败落,他如果是犹大人,你必不能胜他,终必在他面前败落。”14他们还与哈曼说话的时候,王的太监来催哈曼快去赴以斯帖所预备的筵席。

此刻的末底改仍回到朝门,对将要发生的命运毫无所知。可是,谁知道呢?王知道?以斯帖呢?都懵懵懂懂。事情的演变还要等到两天以后呢!处于暗箱中的人如何才能活呢?有两种活法:一种是本能地活着,所谓的自由意志是也,罪性是也;另一种就是在信仰的光中活着,煎熬但是期待盼望着。末底改是一个有信仰的人。这是可以肯定的。他对强权孤傲不羁来自他真信仰。哈曼有信仰吗?很可能也有他自己的信仰,但不是真正的信仰者(true worshiper,用心灵与诚实,敬拜真神)。这也是一定的。他是完全处于黑暗之中的人。即便如此,上帝也没有完全抛弃他,总是借着一切机遇向他启示事情的真相。你也许问,何以见得?这段经文就是明证!哈曼却忧忧闷闷地蒙着头,急忙回家去了,13将所遇的一切事,详细说给他的妻细利斯和他的众朋友听。这个处于惊惶中的哈曼,此刻一头雾水,满脸乌云。他突然觉得命运之力的可怕,觉得人的渺小,觉得这个世界荒谬绝伦,不可理喻。他看不到前面的道路,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时候,上帝对着他说话了:“你在末底改面前始而败落,他如果是犹大人,你必不能胜他,终必在他面前败落。”这些真理的话语是通过谁的口说的?是他自己的人说的(他的智慧人和他的妻细利斯)。还记得同样一帮人在几天以前说过另一番完全不同的话呢(14他的妻细利斯和他一切的朋友对他说:“不如立一个五丈高的木架,明早求王将末底改挂在其上,然后你可以欢欢喜喜地随王赴席。”哈曼以这话为美,就叫人作了木架。)这些人此刻说出了唯有先知才可能说出的话,因为这时候,亚哈随鲁王什么还没有做呢,以斯帖的计划还没有露出半点来呢,末底改仍然是待死的小卒,哈曼仍然是权倾天下的宰相呢。哈曼妻子的这句话里,有一个至高点,从那个高度往下看,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个关键点是:他如果是犹大人,你必不能胜他,终必在他面前败落。已经把犹太人背后的真神点出来了。也就是说,不是亚哈随鲁王怎样怎样(在哈曼刚才的叙述里,一定是王怎样怎样的),乃是耶和华怎样怎样了。这是先知的话,是先知要我们明白的话,是上帝的真光。对于今天的我们,无论我们看大历史,还是看自己的小历史,都必须记住哈曼妻子的这番言语:他如果是犹大人,你必不能胜他,终必在他面前败落。这里的犹太人,代表真正的信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