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带着哈曼来赴王后以斯帖的筵席。2这第二次在酒席筵前,王又问以斯帖说:“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么?我必赐给你;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为你成就。”3王后以斯帖回答说:“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为美,我所愿的,是愿王将我的性命赐给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将我的本族赐给我。4因我和我的本族被卖了,要剪除杀戮灭绝我们。我们若被卖为奴为婢,我也闭口不言,但王的损失,敌人万不能补足。”
一句经文就把人物、地点、缘由全部带出:王带着哈曼来赴王后以斯帖的筵席。这是第二次宴席。表面上看起来与第一次没有两样,其实不然。因为,在看不见的地方,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那看不见的地方,就是神作工的地方。以斯帖经过上次赴宴的经历,在内心深处,对于神要帮助她,一定已经有所体会了,她一定不再像第一次一样胆怯,而是信心大增了。相反,哈曼经历了前一天莫名其妙的打击以后,一定仍处于胆战心惊之中。于是,信心的勇士以斯帖亮剑了:“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为美,我所愿的,是愿王将我的性命赐给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将我的本族赐给我。4因我和我的本族被卖了,要剪除杀戮灭绝我们。我们若被卖为奴为婢,我也闭口不言,但王的损失,敌人万不能补足。”我们也许惊叹,以斯帖此时此刻何以有如此的语言天赋和属灵智慧?她居然说:我们若被卖为奴为婢,我也闭口不言,但王的损失,敌人万不能补足。什么是王的损失?犹太人被杀,王会有什么损失?当然是指属灵的损失了。可见,以斯帖的眼睛已经看到属灵的得失了。另外,这句话也表达了以斯帖作为皇后的身份,在王(丈夫)面前的宝贵的忠心、爱心和属灵的关心。
5亚哈随鲁王问王后以斯帖说:“擅敢起意如此行的是谁?这人在哪里呢?”6以斯帖说:“仇人敌人就是这恶人哈曼。”哈曼在王和王后面前就甚惊惶。
亚哈随鲁王之所以如此问,乃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亚哈随鲁王也是处于被欺骗的地位。恶人哈曼一开始就没有把全部真相告诉王。谎言是恶人的武器,也是恶人的死穴。(这是我们基督徒要牢记的功课)。哈曼为什么成了仇人敌人?因为他用欺骗的方法,居然策划并要实施一个骇人听闻的灭族阴谋。这不是一般人愿意做、敢于做的。哈曼是受更大的欺骗所蒙骗,那就是谎言之父的欺骗:他以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就要灭绝亚哈随鲁王通国所有的犹大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那谎言之父对哈曼说,你贵为宰相,杀死末底改一人算什么呢?你与一个小百姓计较对立多没面子啊。你如果要向世人显现你的荣耀和权柄,就把末底改的全族灭了吧,那才是英雄之举啊!在罪性的驱使下,哈曼就范了。用今天基督徒的语言说,就是跌倒了。掉进了撒旦的网罗而不自知,还以为听从的是自己的自由意志呢!当然,是自由意志接纳了撒旦的蛊惑。此刻,哈曼在王和王后面前就甚惊惶。哈曼此刻惊慌,至少有两个直接的原因:(1)自己的阴谋被揭穿;(2)发现自己也被真相蒙蔽了:王后是犹太人,他过去一直不知道。其实,哈曼(任何一个人)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比如说,后面的这幕戏,他此刻就不知道。还有,那个他亲手下令制作的五丈高的木架的真正用处,他也不知道!对于他来说,接下去的分分秒秒,每一步移动,都充满杀机啊。
7王便大怒,起来离开酒席往御园去了。哈曼见王定意要加罪与他,就起来,求王后以斯帖救命。
这是哈曼此刻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他应该跟在王后面离开酒席,向王解释,不应该向王后靠近半步。凭哈曼的机智,他此刻犯下这个一个低级错误,确实不可思议,有点诡异的味道了。看来,只要耶和华要取他的性命,无论他天生多么聪明,都无济于事了。
8王从御园回到酒席之处,见哈曼伏在以斯帖所靠的榻上,王说:“他竟敢在宫内,在我面前,凌辱王后吗?”这话一出王口,人就蒙了哈曼的脸。9伺候王的一个太监名叫哈波拿,说:“哈曼为那救王有功的末底改作了五丈高的木架,现今立在哈曼家里!”王说:“把哈曼挂在其上。”10于是人将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王的忿怒这才止息。
一切都结束了。人的计谋遇到了上帝定下的界限了。哈曼和哈曼的人一定要喊冤了,因为王杀哈曼的罪名是错的啊(凌辱王后)。但,哪里是王要杀他,乃是他自己要杀他自己。因为,他本可以救自己的命,他却没有救。此话怎说?让我们回到经文6:12。(“你在末底改面前始而败落,他如果是犹大人,你必不能胜他,终必在他面前败落。”)。那时候,上帝已经发话了,他本可以认罪悔改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过多少次上帝发话,我们却执意不改,一意孤行的呢?)新约加拉太书说,凡活在律法之下的人,都是受咒诅的,都要被挂在木头上。哈曼就是活在律法下的,因为他凭己意行事的,心中没有神;唯有被挂在木头上,上帝公义的的忿怒这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