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血统”与“文化”
借着内心的理性之光,我们自问自答,从“血统”与“文化”这一对相互缠绕的概念开始,我们寻找“它”的踪迹。且让我再次重复我们的问题,也是挪亚在大洪水以后思考的焦点:“它”是如何由个体进入人类共同体的?是通过“血统”,还是通过人的心理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纽带?
我发现,这个问题太重要了,直指今天基督徒信仰思考的核心。比如说,在《创世记》第24章里,亚伯拉罕发誓说,不要为我儿子娶这迦南地中的女子为妻。请问:在亚伯拉罕眼里,是迦南女子的基因,还是迦南人的异教文化,是他要避嫌的?我注意到,正是这些地方,人的认知需要经历从“可见的”到“不可见的”的跳跃。
人的血缘关系是简单的,凭人的动物本能就可以经历和体验的。而且,人无法主动选择,只能是强迫性地被动接受自己的血统。而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精神纽带,却是复杂的。它看不见、摸不着,人无法凭本能去把握,只有靠后天的学习去认识。更重要的是,人对自身被抛入其中的“共同体”,具有先天的批判和选择的能力。这也就是后来被奥古斯丁称为人的“自由意志”的先天能力。
是啊,对“自由意志”,挪亚一定有太多的感叹和领悟了。别忘了,站在挪亚的立场,他当时所有的苦思冥想的焦点,就是他的后裔如何对付“罪”,才可以避免大洪水之前人类的命运。这一切不都与人的“自由意志”这把“金钥匙”有关吗?
二十四、迷宫的出口:“自由意志”
挪亚的思考,从伏在门前的“它”到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不可见的”心理和精神纽带再到“自由意志”,犹如在迷宫里不停地摸索出口,终于在最后的拐弯处,看见了亮光。
可是,且慢,请继续自问自答。“自由意志”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在挪亚的人生经历里,他曾有过太多的时候,迷失在他人意志的鼓噪和诱惑之下。而让他在关键时刻,紧紧抓住神的意念和应许不放的,不正是他的“自由意志”吗?他每次都能重新回到神的保守之下,让公义的路越走越宽广,不都是因为他的“自由意志”吗?是的,“自由意志”是挪亚一生得胜的护身符。可是,为什么在他的同胞那里,“自由意志”却成了绊脚石呢?
夜深了。阵阵清风从葡萄园酒窖的方向吹来。在长久的思考和祷告后,挪亚感觉一丝困意袭来。可是,今晚,他不想放弃。他要把刚刚临到的思路,整理清楚。对,“自由意志”是一个分岔路口,人可以往左走,也可以往右走。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每次往左走的时候,他的同胞熙熙攘攘地招呼他往右走;在他往右走的时候,大家又挤着、推着让他往左走……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对方向的决策和智慧只有来自神的牵领,神的手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他。
夜更深了。月光如洗,星斗闪烁,大地空寂无声。挪亚感觉到了,今晚有点特别。几乎有一种神圣的气息,让天与地连在一起了。是啊,他仿佛又听到那个神圣的催逼声,我的挪亚啊,你已经禁言六百多年了,难道你要你的后裔们称呼你为“哑巴挪亚”吗?这样吧,我要你对你的后裔们说三句话,想想看,你要对他们说什么?
是啊,三句话。挪亚马上就要说了,他说了什么呢?
二十五、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讨论挪亚的三句话以前,我们需要先讨论,挪亚是在什么情境下,说这三句话的。请再仔细地读下面经文,创9:20—24 挪亚作起农夫来,栽了一个葡萄园。他喝了园中的酒便醉了,在帐篷里赤着身子。迦南的父亲含,看见他父亲赤身,就到外边告诉他两个弟兄。于是闪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着进去,给他父亲盖上,他们背着脸就看不见父亲的赤身。挪亚醒了酒,知道小儿子向他所作的事。
没有说醉酒是发生在夜里,还是在正午。既然没有说,我们可以凭自己想象,问题不大。如果我接着上一篇的思路,那么在我的想象里,醉酒发生在一个神圣的夜里。可以是一个夏夜,气温有点高。那晚,挪亚兴奋、喝多了,感觉有点燥热,就脱了衣服,赤裸着身子,躺倒在自己的帐篷里,睡了。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挪亚仍然酣睡不醒。大概是小孙子迦南的父亲、挪亚的二子含,第一个看见父亲赤身酣睡,于是到外边告诉他两个弟兄,也就是挪亚的另外两个儿子,闪与雅弗。儿子看见父亲赤身,毕竟是一件不敬、不雅的事。于是闪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着进去,给他父亲盖上,他们背着脸就看不见父亲的赤身。奇怪的是,给父亲披上衣服,即便是倒退着进去,为什么需要两兄弟一起做呢?《圣经》对此没有具体交代,除了告诉我们是闪与雅弗以外,也没提含在这件事情上还做了什么?为什么含没有与两兄弟一起进去,给父亲披衣?
接下去的叙述就是一句话,挪亚醒了酒,知道小儿子向他所作的事。在最后一句里特别提到挪亚的“小儿子”。小儿子是谁呢?《创世记》里一共四次提到了挪亚的儿子“闪、含、雅弗”。一次是洪水前(创6:10),一次是进方舟(创7:13),还有一次是出方舟(创9:18),最后一次是在第10章的家谱里(创10:1)。从重复四次的次序看,挪亚的小儿子应该是雅弗。那么,最后一句里“挪亚醒了酒,知道小儿子向他所作的事”中的小儿子,应该是雅弗。
可是,除了与长兄闪一起倒退着进去,给父亲披衣以外,雅弗对挪亚还做了什么呢?《圣经》没有再说什么了。我猜测,在父亲酒醒以后,是小儿子雅弗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详细地向挪亚汇报了。因为,挪亚是真的睡着了,总得有人告诉他事情的经过。对此,《圣经》用的文字很平淡,没有用强烈的负面性词汇。但确实用了褒奖的口气,描写闪与雅弗行为的细节(倒退着进去)和他们缜密的心思(他们背着脸就看不见父亲的赤身)。在我看来,整件事情是一次偶然的意外,否则主角挪亚就有酗酒的嫌疑了。
出乎意外的是,在这样一个稀松平常的情境里,挪亚酒醒了,并说出了惊天动地、影响人类历史的三句话。
二十六、挪亚的三句话
现在,我应该说什么呢?我应该大声呐喊,他说出来了,说出来了,挪亚终于说出那三句话了!请问我的读者,我如此兴奋,过分吗?不,我不觉得。别忘了,在挪亚一生九百五十年的漫长岁月里,从造方舟到带领全家和动物们进方舟,之后又出方舟经营葡萄园,一直到他临终去世,挪亚如同后来的摩西一样,与神对话、向神祷告、祈求神的带领,在那些翘首等待的关头和大悲大喜的时刻,在挪亚一辈子里应该说了多少话啊!可是,他说过的话几乎全部被《圣经》隐去了,只留下此刻的三句话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的读者啊,我为此兴奋,大喊大叫,有什么不应该的呢?
且听,挪亚用一辈子的经历,到底说了哪三句话?就是这三节经文,完整无损,记录在下面。创9:25—27 就说:“迦南当受咒诅,必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又说:“耶和华闪的神,是应当称颂的,愿迦南作闪的奴仆。愿神使雅弗扩张,使他住在闪的帐篷里,又愿迦南作他的奴仆。”
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呢?继续兴奋地呐喊,还是应该坐下来,作冷静的分析?一件发生在葡萄园里的小小意外,却引出了挪亚口里的咒诅和祝福。事情如此发展,确实有点不寻常。挪亚此刻的话是事出有因、情绪不佳,甚至有点恼羞成怒?还是事出无因、突发狂言,恰好被神用作预言?还是此情此景、心有所感,挪亚借题发挥,讲出了他对后裔们命运的关切和思索?我不知道。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办法,屡试不爽,继续用神赐给我的理性和想象力吧!
酒醒了,一缕阳光从帐篷的缝隙里透进来,有点耀眼。似乎对白天的景色视而不见,挪亚仍然陶醉在昨夜的情境中……月光如洗、星斗闪烁,一个神圣的声音在风中传来,我的挪亚啊,我要你对你的后裔们说三句话,想想看,你要对他们说什么?他努力睁开眼睛,小儿子雅弗在报告今天早晨发生的事情(哦,不好意思,挪亚此刻才发现自己昨晚赤身裸睡的窘态),大儿子闪也安静地站在床边,不见含的身影,却听见帐篷外含的四子迦南的嬉笑声。
啊,这些孩子们,他们才是挪亚牵肠挂肚之意念所在啊!也许,就在此刻,在亲情环绕的亲密空间里,似乎有雷鸣电闪,挪亚灵性洞开。听哪,他留给未来的三句话,刹那间脱口而出了,犹如江河之水,从心底奔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