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1-25

21:1 这些事以后,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又向门徒显现。他怎样显现记在下面。2 有西门彼得和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并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还有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又有两个门徒,都在一处。3 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他们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1After these things Jesus showed himself again to the disciples by the Sea of Tiberias; and he showed himself in this way.2Gathered there together were Simon Peter, Thomas called the Twin, Nathanael of Cana in Galilee, the sons of Zebedee, and two others of his disciples.3Simon Peter said to them, "I am going fishing." They said to him, "We will go with you." They went out and got into the boat, but that night they caught nothing.

这事是指约翰福音 20 章里描述的、耶稣在复活后的前二次向门徒显现的事情。这里描述的是第三次显现。这当中隔了多久,我们具体不清楚。也许一个星期,也许半个月。从上次耶稣的突然出现(出现在房间中),到离开不再出现,我们能否设想,这期间门徒的心情将会如何呢?耶稣复活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复活后的主,没有像从前一样与门徒每天生活在一起,反而真的像一个幽灵一样,神出鬼没,不可预测,这样的复活,对于门徒的信仰和日常生活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总不能每天都活在主的突然降临的盼望中吧?还有,复活后的耶稣曾经交代,有重大旨意等待他们完成,但是他们并不明白这旨意到底是什么?他们又该如何行动?他们的行动能力在哪里?更加令人沮丧的是,每天起来,日复一日,期待奇迹,希望却一次次落空。生活回到了日常轨道,平凡重复。曾经的奇迹与激动,成了似真似假的回忆,变得遥远。眼前的物质世界却越来越真,生活的压力不仅丝毫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重,重的令人不容怀疑。恩典到底在哪里?唉,别说去履行耶稣神秘的旨意,门徒们甚至觉得无法应付和理解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了。这不,他们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主啊,这一切又意味着什么?你的恩典是真的吗?这时候,门徒也许突然记起,耶稣曾经说,你们中间并没有人问我:‘你往哪里去?’而在如今与耶稣分离的日子里,门徒问得最多的正是这个问题:主啊,复活后的你到底去了哪里?

21:4 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4Just after daybreak, Jesus stood on the beach; but the disciples did not know that it was Jesus.

在耶稣没有显现、门徒们感到孤立无助的时候,门徒最想知道的是,复活后的主去了哪里?当主突然在他们眼前出现的时候,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是:这个复活后的主,到底是人还是灵?这不,这一天,这个似真似假、似人似灵的他又出现了。约翰的描写是这样的: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在朦胧的晨曦中,耶稣站在岸边。门徒看见了,但是在肉眼里,没有认出来。如果耶稣希望他们从肉眼里认出他来,耶稣一定有能力做到。可见,耶稣要训练门徒用新生婴儿的眼睛来看他,不再被老我的肉眼所限制。(两双眼睛看世界的训练班).

21:5 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5Jesus said to them, "Children, you have no fish, have you?" They answered him, "No."

这是一个关于肉身需求的对话。可以想象,在过去同住的三年里,耶稣一定是不止一次地与门徒讨论过这个问题。是啊,你们仍然有肉身里的需求,因为这是一个肉身里的人(包括耶稣自己)无法超越的。因为我们都是肉身的人。既然是人,肉身的需求就是真实的。但是,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由于需求所引出的忧愁、烦恼、焦虑、恐惧呢?主曾教导说:你们不用忧虑吃的、穿的,而要专心仰望神的大能的供应。(马太福音 6:26)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在跟随耶稣的三年半里,门徒对面包的问题也许真的没有太大的忧虑,毕竟有主的大能与他们时刻同在。可是,现在呢?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在门徒的回答里,我们是否听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显然,当时情况不妙。也不知道他们几天没有打到鱼了。没有了耶稣的同在,一切都不一样了。(今天基督徒生活在世上,谁容易呢?如果连面包都没有解决,还谈得上属灵的需求吗?大多数世人、甚至基督徒不正是这样想的吗?)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场景吧!是的,主复活了,却又神秘地消失了。面包还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吗?

21:6 耶稣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他们便撒下网去,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6He said to them, "Cast the net to the right side of the boat, and you will find some." So they cast it, and now they were not able to haul it in because there were so many fish.

这是复活后的主赐给门徒们的第四句话,是关于肉身需求的应许,与主祷文“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同构。(还记得前面三句话,和三个同构吗?参考约翰福音 20 章)。顺着耶稣的指令,他们便撒下网去,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哇,不可思议,真的有鱼!从一声现实的叹息,到神奇恩典的惊喜,只是瞬间的转换,只是因为这位站在岸上、双眼中透出平和安详的光芒、在晨风中屹立不动的他!这时候,门徒们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了。他们终于确信,这个世界仍然有奇迹伴随。在属灵里,他们看到了他,没有撇下我们做孤儿,仍然用恩典的大能,时刻爱着我们。

21:7 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对彼得说:“是主!”那时西门彼得赤着身子,一听见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里。8 其余的门徒离岸不远,约有二百肘(古代以肘为尺,一肘约有今时尺半),就在小船上把那网鱼拉过来。9 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10 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11 西门彼得就去(或作“上船”),把网拉到岸上,那网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鱼虽这样多,网却没有破。7That disciple whom Jesus loved said to Peter, "It is the Lord!" When Simon Peter heard that it was the Lord, he put on some clothes, for he was naked, and jumped into the sea.8But the other disciples came in the boat, dragging the net full of fish, for they were not far from the land, only about a hundred yards off. 9When they had gone ashore, they saw a charcoal fire there, with fish on it, and bread.10Jesus said to them, "Bring some of the fish that you have just caught."11So Simon Peter went aboard and hauled the net ashore, full of large fish, a hundred fifty-three of them; and though there were so many, the net was not torn.

这应该也是基督徒生活中与耶稣同在的描述。当彼得跳进海里的时候,海水一定会冷。但是彼得、乃至所有的门徒此时感受到的喜乐,却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取代。在他们的眼睛里,奇迹既真实又细致,细致处特别让人感动:鱼虽然多,网却没有破。如果鱼多了,网也破了,且不麻烦?他们甚至把鱼的数目点了一下,像小孩子一样,1,2,3.……一直点到 153 条,然后鼓掌,欢呼,这份童真纯洁的快乐,岂是区区 153 条鱼所能带来的?当然不是。那是与主同在的快乐。这是基督徒喜乐的源泉,真正的快乐。(在我们的经历中,有没有经常点一点我们网中的鱼,1,2,3.。。数算神的恩典!)

21:12 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12Jesus said to them,"Come and have breakfast." Now none of the disciples dared to ask him, "Who are you?" because they knew it was the Lord.

为什么不敢问?他们怕什么?因为知道是主。难道他们怕主?当然不是!他们怕的是自己!怕自己一不小心,又滑到用肉眼判断真假的老我生命里去了。为什么怕?因为一旦滑进了老我的网罗,愁苦和忧虑马上攫住我们,那刚刚还在、如此真实的喜乐,就会立即烟消云散,好像是假的、自我创造的幻觉一样。难道刚才的喜乐真是假的?

21:13 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13Jesus came and took the bread and gave it to them, and did the same with the fish.

门徒接过(领受)耶稣亲手递过来的饼和鱼,用牙齿轻轻地咬,用舌头慢慢地尝,内住的保惠师一定唤醒了他们许多记忆,那些充满生气的、甜美的、与耶稣同在的场景,一定会像慢镜头电影在脑子里浮现了。哦,不!刚才的喜乐是真的,就好像过去曾有过的喜乐是真的一样!那么,什么是假的?是我们老我的眼睛是假的。老我的生命从头到尾就是欺骗!看啊,还有什么比眼前这些活蹦乱跳的 153 条鱼更真?还有什么比眼前这堆炭火发出的光和热更真?还有什么比眼前这位眼目安详的男人更真?主的复活千真万确!Because they knew it was the Lord. 感谢主!门徒们终于学会了信靠属灵的眼睛,而不再愿意相信属肉体的眼睛了。这是新生命成长的重要功课。(我们呢?)

21:14 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向门徒显现,这是第三次。14This was now the third time that Jesus appeared to the disciples after he was raised from the dead.

从第三次显现里,门徒学到了什么?我们学到了什么?或者说,主耶稣基督希望我们学到什么功课呢?这正是 21 章后半部分的叙事里,借着主与彼得的对话,向当时的 7 个在场的门徒,以及 2000 多年以来所有的基督徒,传达主的旨意。这是主基督复活后、升天前的给门徒的最后一课。让我们用一颗饥渴、敬拜的心,聆听,并调动全部生命的力量,细细品尝和领受主的教导。

21:15 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约翰”在马太福音 16 章 17 节称“约拿”),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 15When they had finished breakfast, Jesus said to Simon Peter, "Simon son of John, do you love me more than these?" He said to him, "Yes, Lord; you know that I love you." Jesus said to him, "Feed my lambs."

耶稣没有问,彼得,你爱我吗?而是问,你爱我比这深吗?这是一个比较语。比“这”还深吗?那么, “这”是什么?比什么还要深?与什么比较?从圣经的文字里看,耶稣似乎也没有具体说明“这”是什么?这是否就是耶稣希望后来的基督徒,每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就停下来深思反省?我的理解有二:(1)你爱我比爱世界还要深吗?或者,你爱我比爱自己(老我)还要深吗?因为老我与世界是一伙的。(2)过去你也爱我,但那是“老我”的爱,是属血气的爱,虽然轰轰烈烈,但一遇风浪就会垮掉,是不是?彼得啊,如果你的爱仅此而已,那是不能够胜任我所交托给你的重任啊!彼得,你爱我是否比“这”(老我的爱)还要深?耶稣启示彼得反省,为什么原来的爱如此不可靠?那是因为,任何出于血气的爱,总是不可靠的。所以,我们的爱主之心也要重生,就好像拉撒路一样,我们的爱主之心,也必须从属血气的坟墓里走出来,进入新生命!彼得的回答显然没有抓住这个比较词,也没有进入耶稣启示的亮光,而是完全沉浸在自我感觉里面: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此外,耶稣用约翰的儿子西门来称呼彼得,是在启示彼得(还有我们),每一个人里面都有一个属血气的“老我”,也就是认识主、重生以前的老我生命。在彼得的例子里,这个老我的名字叫约翰的儿子西门,这个“老我”曾经放下自己的家庭、职业、义无反顾地抛下一切,跟随主,做主的门徒;这个“老我”曾经对主的话语如饥似渴,对主的身份深信不疑;这个“老我”曾经对主热爱有加,愿意舍命跟随。可是,也正是这个“老我”,在主蒙难受辱之时,三次不认主。事实证明,老我的爱不可靠。问题是,为什么“老我的爱”不可靠?

21:16 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 16A second time he said to him, "Simon son of John, do you love me?" He said to him, "Yes, Lord; you know that I love you." Jesus said to him, "Tend my sheep."

在第二次问话里,主没有用比较词,而是直接对“你”提出挑战,是吗?你爱我吗?这里的“你”是谁啊?是老我的西门?还是新我的彼得?小子啊,你知道吗?在你里面有两个“你”啊!面对这样的挑战,彼得的回答还是没有迟疑: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可是,彼得有没有分辨这里的“我”是谁呢?到底是哪个彼得在回答?我认为,彼得此刻对新生命的自我意识还是模糊的,因此他心目中的“我”,很可能还是“老我西门”。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老我西门”到底爱不爱主,或者,为什么“人的爱”不可靠?对于“人的爱”(老我西门的爱,当然属于人的爱),耶稣曾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翰福音 15:13)可见,为朋友舍命,是“人的爱”(也是老我的爱)的最高级别了。彼得曾多次表达,愿意为耶稣舍命,可见“老我西门”爱主之深。可是,彼得虽有这样的心愿,却在最后关头做了缩头乌龟。难道说,彼得爱主只是说说而已?封建时代的臣子、现代的伊斯兰信徒,或者革命烈士,都可以做到为朋友(包括心目中的朋友)舍命,为什么彼得做不到?难道彼得还不如刘胡兰?当然不是,这里面有极其深刻的原因。圣经说: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他将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只是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约翰福音 3:31-32)。人可以领受地上的“主义”、“伦理”或“宗教”,因为它们都是人的创造,都是属乎地,都在人的理解之内,因此,世上总可以找到一些人认同、甚至为之舍命;唯有耶稣基督所言所行,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在人(老我)看来,是匪夷所思,无法理喻的,因此,世界上一个人也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当然包括约翰的儿子西门)。因此,刘胡兰可以为共产主义舍命牺牲,伊斯兰信徒可以为真主舍命,约翰的儿子西门,无论自我感觉多么强烈,却永远无法、没有能力为耶稣舍命!这正是耶稣挑战彼得的要害之处!你爱我吗?不,你不可能爱我,如果你没有重生,如果你还是西门。所以,彼得啊,请你在回答我的问题之前,先静下心来思考,你是谁?是西门,还是彼得?

21:17 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17He said to him the third time, "Simon son of John, do you love me?" Peter felt hurt because he said to him the third time, "Do you love me?" And he said to him, "Lord, you know everything; you know that I love you." Jesus said to him, "Feed my sheep.

在前面两次问话里,耶稣重复用希腊语Agapan,(即“来自神的大爱”)来表达“爱”。其中在第一次问话里,耶稣用一个比较词来启发彼得存在两种“爱”,和两个“我”;在第二次问话里,耶稣挑战彼得,你到底是哪个“我”?可是,到了第三次问话,耶稣改用另一个希腊词,Philein(人之间的亲爱)来表示“爱”,用意是提醒彼得,小子啊,你不要错把Philein 当做Agapan 了?圣经说,彼得感到受伤了(felt hurt)。感到受伤是什么意思?就是感到被耶稣击中了软肋、点到了穴位了。是的,主,我把 Philein 当做 Agapan 了,我实在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强。在耶稣的一步步启发下,彼得开始审视自己内心的两个“我”,开始对过去的“我”和“爱”进行反思,感到厌弃了,也开始对里面那个全新的“我”充满期盼。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西门了,而是来自全新的彼得。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第三次肯定和接纳了彼得的爱。因为,这是来自新生命的爱,耶稣认得他自己羊的声音。

21:18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19 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 18Very truly, I tell you, when you were younger, you used to fasten your own belt and to go wherever you wished. But when you grow old, you will stretch out your hands, and someone else will fasten a belt around you and take you where you do not wish to go."19(He said this to indicate the kind of death by which he would glorify God.) After this he said to him, "Follow me."

只有当彼得有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认识以后,耶稣开始用隐喻的方式,向彼得启示他未来的生命成长: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这是指“老我西门”自我中心的生命特征;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暗指彼得新生命的特征,顺从圣灵的牵引,活在上帝全能的恩典中。那么,最后一句,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是什么意思呢?约翰说,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重点不是“怎样死”,乃是“荣耀神”。彼得肉身的死,是彼得生命的荣耀点。彼得要去的地方,是耶稣赐予他的最美的应许,是此刻的彼得(新生命的婴儿)所不能设想的,因此不愿意去的。可是,小子啊,到那一天,你会记起我说过的话,为自己有这样的福分而感谢主!这也正是彼得后来经历的写照。至此,耶稣轻声呼唤:你跟从我吧!根据约翰福音记载,耶稣当初宣召彼得时的头两句话是,“你们要什么?”和“你们来看”。共同经历了“要”与“看”以后,耶稣终于向彼得发出了天堂的邀请:你跟从我吧!看来,彼得就是耶稣说的,经历了“看见了才信”,现在要向“没有看见就信的”信仰境界飞跃了。

21:20 彼得转过来,看见耶稣所爱的那门徒跟着,就是在晚饭的时候,靠着耶稣胸膛说:“主啊,卖你的是谁”的那门徒。21 彼得看见他,就问耶稣说:“主啊,这人将来如何?”22 耶稣对他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23 于是这话传在弟兄中间,说那门徒不死;其实耶稣不是说他不死,乃是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20Peter turned and saw the disciple whom Jesus loved following them; he was the one who had reclined next to Jesus at the supper and had said, "Lord, who is it that is going to betray you?"21When Peter saw him, he said to Jesus, "Lord, what about man?"22Jesus said to him, "If it is my will that he remain until I come, what is that to you? Follow me!"23So the rumor spread in the community that this disciple would not die. Yet Jesus did not say to him that he would not die, but, "If it is my will that he remain until I come, what is that to you?"

彼得的问题来的唐突:主啊,这人将来如何?Lord, what about this man? 耶稣的回答也同样不含糊: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If it is my will that he remain until I come, what is that to you? 这一问一答,到底有什么含义?如果这话是关于那门徒不死,就像后来门徒中所传的那样,耶稣也不能说与彼得无关啊!约翰解释说,其实耶稣不是说他不死,乃是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可是约翰也没有说,耶稣讲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与你何干?”我的理解是,当我们在主里面重生时,主在我们每个人的新生命里,都有美好的旨意。每人也只有在主里面,直接从主哪里领受主的旨意,他人是无法代劳的。过去(老我)那种属血气的好奇比较,对我们新生命的成长是无益的。彼得啊,你知道吗?你的这份好奇(或者关心),都是出于你的老我的生命。你要定睛在新生命里面,跟随我,到时候,你都会明白的。 可见,当主与新生婴儿的彼得说话时,那个不断插话的,却是彼得里面的那个成年“老我”。所以,这里耶稣说:与你何干?在语气上,与“撒旦,退去吧!”是一致的。在我们的属灵生命的成长中,也要学习明辨“老我”的声音,并记住耶稣说的:老我,新生命的成长与你何干?你退去吧! 注意:我要他等到我来,这句话表达的,就是新生命的基本特征:在信心中信靠、顺服和仰望主耶稣恩典的供应,与荣耀的再来!

21:24 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门徒,我们也知道他的见证是真的。25 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地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耶稣在地上的三年半时间里所做的事,应该是有限的。约翰说,若是一一地都写出来,世界也容不下了。可见,这句话,与约翰福音相呼应: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阿门!

2011 年 6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