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1-27

15:1“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2 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I am the true vine, and my Father is the vinegrower. He removes every branch in me that bears no fruit. Every branch that bears fruit he prunes to make it bear more fruit.

在第 14 章的最后部分,耶稣情不自禁地宣布,起来吧,我们走吧!英文说:Rise, let us go from here. 从哪里出发?从用耶稣的生命搭起来的、与天父合一的十字架出发!在 15 章里,为了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合一”,耶稣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葡萄树,说明我们原本有限的生命,如何与上帝的永恒相连接。在旧约圣经里,葡萄树(或葡萄园)经常用来比喻耶和华的产业,具有属灵的象征意义。这一次,耶稣用一个“真”字,来强调在这个比喻中他自己身份的真实性,就好像在第 6 章里,耶稣说:6:55 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在第一句里,耶稣表明了他与天父的关系:子的生命来自父;凡属于主的门徒,都是这棵真葡萄树上的枝子。枝子与树干相连,真门徒的生命与主相连。但从第二句开始,“张力”就出现了;既然是“属我”的枝子,应该是指生命已经与耶稣基督相连接的人,也就是重生的基督徒,为什么还会是“不结果子的枝子”?而且要被天父“剪去”?难道说“重生”(也就是“救恩”)还可以再次失去?当然不是,因为耶稣说过(约翰福音 10:27)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28 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29 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30 我与父原为一。所以说,这里的“剪去”,不是指基督徒失去了救恩,或者,失去了从耶稣那里得来的生命。哦,不是的。让我们仔细看看葡萄树的比喻。那被剪去的枝子的残留部分,一定还会留在树干上,在阳光和雨露下,还会长出新的枝子和果子,所以说,“剪去”,不是指生命从耶稣里脱落,而是指,会被园丁不断地修理。就是这样。因此,对于枝子来说,“合一”的概念里面,除了“不离开”,还包含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结果子”。

15:3 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You have already been cleansed by the word that I have spoken to you。

谁已经干净了?当然是指已经接受了耶稣的道、生命在他里面的重生的基督徒。对此,我们往往觉得不可思议,也不敢相信。我真的干净了吗?我心中还有那么多坏心思,怎么说干净了呢?当然是干净了,因为耶稣说: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就这样。可见,耶稣说的干净,是指我们与耶稣相连的那部分生命,也就是重生的新生命。那是耶稣赐的,与耶稣的生命相连接,当然是干净的。

15:4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Abide in me as I abide in you. Just as the branch cannot bear fruit by itself unless it abides in the vine, neither can you unless you abide in me.

因为你已经干净了,所以你已经在我里面了。或者,因为你已经在我里面,所以你已经干净了。(注意,因果律被打破:“因为”与“所以”互为因果。)“你们要常在我里面”这句经文,在中文里,容易读成“劝勉句”,在英文里,更加接近“陈述句”:Abide in me as I abide in you。一个已经成就的事实。这是第一个句号所要表达的。但是,第二个句号表达的是一个条件陈述句: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英文用“unless”表达了:与树干(耶稣)相连,是枝子(门徒)结果子的前提条件。注意:圣经说,除非你与我相连,否则你就不能结果子;但是,圣经没有说,只要你与我相连,你就一定结果子。可见, “结果子”与“在我里面”并不是互为因果。(这一点,与前面提到的 “已经干净”与“在我里面”是不同的,因为“已经干净”与“在我里面”是互为因果的)。

15:5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I am the vine, you are the branches. Those who abide in me and I in them bear much fruit, because apart from me you can do nothing。

在这里,耶稣再次重复“葡萄树”的意象。在这个意象里,那些“没有离开树却又不结果子的枝子”,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至少是一个可以观察到的事实。(也与基督徒信仰生命的真实体验相吻合)。可见, “救赎”(干净了)与“成长”(结果子)是相联系、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在重生以前,基督徒信仰生命的重心,在于对“救赎”的认识;在重生以后,重心应该慢慢地转移到对于“成长”(结果子)的认识。当然,“成长”的前提是“在我里面”,也就是救恩(重生)。因为耶稣说: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法利赛人的误区是,在“重生”之外,空谈“成长”。

15:6 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Whoever does not abide in me is thrown away like a branch and withers; such branches are gathered, thrown into the fire, and burned.

这个“扔在火里烧了”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不常在我里面”的那个人,即指“没有重生、没有得到救恩”的任何人,这样可以理解。可是,对于一个已经重生的基督徒,这句经文是否仍然有意义,仍然有所指?我认为仍然有意义,仍然有所指。这里的关键是,一个重生的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生命,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切分的生命,而是一个不完整、可以切分的生命。我认为,圣经对此有许多明白的启示。比如说,“老我的生命”与“新我的生命”,就是这种“切分”。(还有,“里面的我”与“外面的我”;都是这个意思)。在切分以前,基督徒对自我生命的认识是模糊的、支离破碎的;唯有在“切分”以后,我们对自我的生命的认识,才可能变得完整、清晰起来。什么是“切分’?“切分”就是“剪去”,就是“修理”:把不在耶稣里面的生命(已死的、行尸走肉般的老我的生命),还有“属我但不结果子的枝子”,(就是指“浪费的、没有荣耀神的”生命能量),剪去、扔进火里烧掉。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是耶稣的旨意: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后面(15:8)我们会看到,“结果子”与“荣耀神”相联系。这也正是耶稣在门徒生命中的旨意!

15:7 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If you abide in me, and my words abide in you, ask for whatever you wish, and it will be done for you.

这里的“words”是复数,指上帝的话语。可见,上帝的话语,能否进入我们的心,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生命,要先在耶稣基督里面(重生)。就好像“结果子”的前提是“重生”一样。同样,“祈求就给你们成就”的前提,也是“在我里面”。注意中文翻译的“常”,在英文里,不是“经常”,而是“始终”的意思。我的认识是,只有在建立了“切分”的概念以后,我们才能理解“始终”的意思,就是“新生命”始终在耶稣基督里面。因此,可以说,只有由我们的新生命在耶稣基督里面发出的祷告,才是蒙神悦纳的祷告。这样的祷告,耶稣应许说:祈求就给你们成就。难怪我们祷告不灵。我们当思考,我们的祷告,是否发自我们的新生命,还是发自我们的老我的生命?是否在耶稣基督的旨意里面?这样看来,如果我发现“神的话不在心里”,或者“祷告也不灵”,那就说明(提醒)了一个事实,“我们还不在耶稣基督里面”。请问,这个逻辑对吗?对的。15:7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5:8 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My Father is glorified by this, that you bear much fruit and become my disciples.

“结果子”才是“荣耀神”。如果单有“重生”但不“结果子”,那还不是“荣耀神”。另外,“结果子”与“真门徒”相联系,因为门徒就是学生,学生就是要成长。一个不成长的门徒,就不是真门徒;就与连着树干、却不结果子的枝子也就无异了。所以,“真门徒”不是一个静态的标签,而是一个动态的成长的新生命!一旦“成长”停止了,“真门徒”的生命也就消失了,“真门徒”就真的变成一个静态的、死的标签了。

15:9 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As the Father has loved me, so I have loved you; abide in my love.

这节经文是本章的重点,也是解开本章经句的钥匙。让我们先比较 15:7:你们若常在我里面 (If you abide in me),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

这是一个条件句,只要前提条件满足了,就会带出三个结果:(1)读经就读懂;(2)祷告就成就。还有,(3)拥有“结果子”的可能性(15:5)。但是,15:9 不是条件句,而是“因果陈述句”。英文表达得更加清楚:As the Father has loved me, so I have loved you; abide in my love. 可以译成:我也已经爱你们了,就好像(as)父已经爱我了一样,所以,你们可以在我的爱里面了。也就是说,“你们在我的爱里”的条件已经满足了,只要你们愿意,“你们在我们的爱里”,可以是一个已经成就的事实了。什么是“在主的爱里”?就是“住在主里面”,因为“主就是爱”。所以,在主里面,就是在主的爱里面。因此,我们所以说,“我们在主里面”这件事,也已经成就了。换言之,15:7 的条件,已经得到满足了,除非我们看不见、所以拒绝相信这个已经成就的事实。基督徒为什么会看不见、因此拒绝相信这个事实?部分原因是因为“住在主里面”的概念,太属灵了,在属肉体眼睛里看起来太荒唐、太不可思议了,以至于我们无法体验到底是什么意思?主耶稣体谅我们经验的有限,于是,就有了下一句经文。

15:10 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爱里。If you keep my commandments, you will abide in my love, just as I have kept my Father's commandments and abide in his love.

在 15:10 经文里,把抽象的“在我里面”,变成了一句“在我的爱里面”。虽然我们很难描述、或定义什么是爱,但我们都可以体验“爱”,对来自天父的“爱”都曾经有过体验。因此,15:7 经文的抽象,在这里(15:10)成了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属灵经历了。在 15:10,主耶稣把“遵守命令”与“在爱里”联系在一起: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意思就是说,没有爱,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遵守命令。换言之,如果说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遵守命令,那一定说明,我还不在主的爱里面。这里的逻辑对吗?对的,因为 15:10 这是一个条件句。如果我没有做到,我应该怎么办?这是基督徒最常问的问题(How)。其实,我们什么也不能做,只要看见(真正看见)15:9 所启示的真理(yejiushi 领受耶稣的见证):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我也已经爱你们了,就好像(as)父已经爱我了一样,所以,你们可以在我的爱里面了。) 这件事已经成就,所以,经文 15:9 是把 15:7 与 15:10 连接起来的桥梁。两个条件句(15:7 与 15:100 的前提,都因为 15:9 的陈述句得到了满足!因此,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已经在耶稣基督里面了,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乃是耶稣基督已经爱我们了(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哈利路亚!感谢主!

15:11“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I have said these things to you so that my joy may be in you, and that your joy may be complete.

这件事是什么事?就是前提已经满足了(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所以你们已经(或者可以)在我的爱里面了;因此,你们的生命也已经在我里面,就像枝子连着葡萄树。也就是说,“合一”(你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这件事已经成了。(你们信吗?)现在你们即告诉你这件事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看你们个个满心忧愁的样子,多不应该啊!好,你们笑了,这就对了。

15:12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This is my commandment, that you love one another as I have loved you.

现在,让我们回到我们的“命令”;现在,你们不会说,无法做到我的命令了吧?(因为 15:10 的条件,在 15:9 里得到了满足)。是的,当你们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你就明白了、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你就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的意思。这也就是我要带你去的地方(to myself),(还记得彼得的问号吗:主往哪里去?)这也就是我替你们准备的房间。我们因此须臾不分离。我们起来,从这里出发吧!这就是我的命令。

15:13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No one has greater love than this, to lay down one's life for one's friends.

从“这就是我的命令”,到“人为朋友舍命”,这里是怎么过渡的?在门徒看来,耶稣是主,他向我们发布任何命令,都是天经地义的。关键是,我们做到做不到。如果我们一时还做不到,主啊,求你原谅我们吧,我们一定记住你的教导,努力去做。这是人的思路,也是门徒们的思路。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人总是企图自己努力去做,而无法相信,在耶稣基督里面,这一切,包括“彼此相爱”的命令,都已经成就了。因此,耶稣再次启发门徒,在几天后,你们就会看到,我这个主,会怎样为你们这些门徒舍命。当这一切不可思议的事件,在你们的眼前发生了以后,你就会想起我所说的话了,你也就见证了我的身份了。什么身份?就是我们之间,不仅是主人与仆人的关系,还要上升到朋友的关系。这怎么可能?因为,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而我将会把自己的命为你们舍去。耶稣多次提到自己将会“为羊舍命”,所以,耶稣的爱,即便从人的标准看,也是最高级别的爱了。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人可以理解 “人是爱”(包括人为朋友舍命的爱),却没有一个人可以理解耶稣(这个 100%人)的“为羊舍命”的爱,(否则,彼得也不会在最后一刻信仰崩溃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为朋友舍命,可以是自愿的、主动的、清醒的,甚至是喜乐的,但非死不可的理由总是可以被人理解的。唯有耶稣“非死不可”的理由无法被人理解。其实,耶稣非死不可的理由,也就是耶稣前面几章反复向门徒教导的内容,其精华可以被概括成一句经文: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15:9)。所以说,不仅是自愿的、主动的、清醒的,喜乐的,而是开天辟地、辞旧迎新、出死入生、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对此,世人是无法理解的,除非他们是我的朋友(因为朋友就是互相理解的意思)。你们也一样。除非你们是我的朋友,否则你们也是无法理解我的爱的。

15:14 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You are my friends if you do what I command you.

因此,你们在我的爱面前,会不会信仰崩溃,取决于你们是不是我的朋友。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所以,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一旦你们做到了,你们就进入与我的朋友关系了。

15:15 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I do not call you servants any longer, because the servant does not know what the master is doing; but I have called you friends, because I have made known to you everything that I have heard from my Father.

中文里用“以后我不再……”,英文里,耶稣用了完成时说,but I have called you friends。(可以译成“我已经把你们称为自己的朋友了”)。可是,十字架上的舍命,还要等到几天以后啊?为什么说已经完成?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Because I have made known to you everything that I have heard from my Father. 此刻,门徒一定想起,耶稣曾说,(约翰福音 5:20)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还要将比这更大的事指给他看,叫你们希奇。原来主早就把他们当作朋友了,原来门徒(我们)与主的关系早就是朋友的关系了。这样的话,主啊,我们明白了,你给我们的命令,就不再是主人给仆人下的命令了。我们的问题也不再是“愿意不愿意、能够不能够”的问题了,乃是我们有没有进入与耶稣的新关系了。可是,我们又是如何进入这个朋友的关系?

15:16 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You did not choose me but I chose you.

看到门徒即兴奋,又吃惊的神情,主说,哦,这件事(新关系),你们当然不知道(还以为只是我的仆人呢!)。因为,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门徒也许想,既然是朋友,为什么还要强调“谁拣选谁”啊?再说,我们都是心甘情愿地跟随你的啊!即便只是作为你的仆人,也心甘情愿,因为我们认识你,爱你,愿意遵守你的命令(再说,仆人遵守主人的命令,是我们的幸福啊!)但你说,我们可以做朋友,却又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反而让我们糊涂了。其实,这正是耶稣的意思。只有当门徒感觉糊涂了,他们才会去思考。是的,过去,我们之间确实是互相选择:你自愿选择跟我,我也同意接受你为我的门徒。你们说,我们互相选择,有一定道理。但是,那是你在老生命里的选择。这个选择也就到这里为止。当我说:“起来,从这里出发”,我的意思是,老生命在这里停止,新生命从这里出发;在老生命里,你们是我的仆人,我是你的主人;在新生命里,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关系,不仅仅是主仆关系,还是朋友关系。起来,从这里出发,让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关系。在这个新的关系里,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不是因为你们做了什么,乃是因为我为你们做了什么;因为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翰福音 10:10)。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 And I appointed you to go and bear fruit, fruit that will last,主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是那样的不配,你却这样地爱我们!主说,小子们,这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要从这里出发,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耶稣说,我说的果子,不是你想象的那些果子,因为,(约翰福音 3:6)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你此刻所能想到的全部果子,都是不能长存的;而我派你去结的果子,却可以长存,因为那是永恒的基业。我还特别注意到,在分派(Appoint)(说明是主的旨意)后面,跟着两个动词“去(go)”和“结果子(bear fruit)”。难道不是躺在地上,或者说,躺在耶稣的怀抱里就可以结果子?去?去哪里?当然是去到世界里面去,就好像父派我到世界里面去一样,我也分派你们去到世界里面“结果子”。因此,这个“去”字,为耶稣后面给门徒讲述的 “世界”,做好了铺垫。(这里的 go 与第十四章结尾的 Rise, let us go from here 里的 go 相衔接,即“Rise, let us go and bear fruit, fruit that will last, from here”)。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so that the Father will give you whatever you ask him in my name.是的,你们还要去到世界里。但不要慌张,不要惊吓,因为,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阿门!

15:17 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 I am giving you these commands so that you may love one another.

我告诉你的这一切,你们领受了,遵守了,就可以彼此相爱了。做到“彼此相爱”了,也就是我的朋友了,进入我们之间的新关系了,也就是结果子了。因为“彼此相爱”的生命,就是天父赐给你们的新生命,是不朽坏的,长存的。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

15:18 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或作“该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If the world hates you, be aware that it hated me before it hated you.

与“彼此相爱”对立的,就是“彼此相恨”。这里,耶稣提醒了我们,基督徒此生的另一个特征:世人若恨你们。虽然耶稣用的是条件句,其实是一个肯定句,他们肯定恨你们。为什么?因为,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对此,门徒们也就有所经历了。问题是,对世人的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还有选择吗?

15:19 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If you belonged to the world, the world would love you as its own.

耶稣的意思是,是的,你们还有选择,但那是你在肉身里的选择: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换言之,你们的肉身一定会选择世界,与此对应的,世界一定会把你们当作自己人一样的爱你们。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Because you do not belong to the world,but I have chosen you out of the world-- therefore the world hates you.为什么我不属于这个世界? 因为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因为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称你们为朋友了(约翰福音 15:15);因为我已为(或者将为)你们舍命了(约翰福音 15:13);因为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约翰福音 15:9);因为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约翰福音 15:16)。。。。当然,如果你不相信,或者不能领受这一切,如果这一切叫你们厌弃,你就属于世界了,世界也就爱你了。所以,你们仍然有选择!

15:20 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Remember the word that I said to you, 'Servants are not greater than their master.' If they persecuted me, they will persecute you; if they kept my word, they will keep yours also.

只是,当你们在每一件事上做出选择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如果你选择逃避世界的憎恨,选择与世界和好,你就是‘仆人大于主人’了,因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也别忘了我的教训,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翰福音 15:5)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基督徒对世界的选择早已经做出了: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任何形式的再选择,都是‘仆人不能大于主人’,都是犹大式的背叛!

15:21 但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But they will do all these things to you on account of my name, because they do not know him who sent me.

至于那些恨你们的世人,都是仆人大于主人,包括背叛我的犹大,他们之所以如此行,乃是因为不认识那差我来的。

15:22 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23 恨我的,也恨我的父。24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连我与我的父,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 25 这要应验他们律法上所写的话,说:‘他们无故的恨我。’22If I had not come and spoken to them, they would not have sin; but now they have no excuse for their sin.23Whoever hates me hates my Father also.24If I had not done among them the works that no one else did, they would not have sin. But now they have seen and hated both me and my Father.25It was to fulfill the word that is written in their law, 'They hated me without a cause.'

是的,他们不认识我。但这已经不能够成为逃脱上帝审判的借口了。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他们不认识我,乃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恨我,因此也选择了恨我的父,当然也选择了恨你们了。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连我与我的父,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他们当然没有看见父,但他们看见了父差我来、在他们中间所行的事(或借着圣经告诉他们的事),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在于此。

15:26 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27 你们也要作见证,因为你们从起头就与我同在。” 26"When the Advocate comes, whom I will send to you from the Father, the Spirit of truth who comes from the Father, he will testify on my behalf. 27You also are to testify because you have been with me from the beginning.

这节经文仍然是接着 15:21 说的:但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耶稣在这节经文里引出来的“保惠师”(真理的圣灵),并对门徒提出了“你们也要作见证”的要求。(这也是一条新命令吗?是的。彼此相爱,就是为主做见证)。可是,到底向谁作见证?难道是为那些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的“他们”作见证?我以前读这段经文,总觉得耶稣的语气有点“乞求”的意味,甚至有点“低声下气”的感觉。既然他们要被定罪,那么,向他们做见证又有什么意义?只是让他们后悔难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呢?这里的“他们”到底指谁呢?我认为,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神爱世人”里的“世人”,指所有还没有认识主耶稣基督的世人。对于世人,主耶稣基督把命都赔上了,岂止是有点“低声下气”?在第六章里,耶稣说,(6:55)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用的又是什么样的口气?哦,主啊,你既是升高的主,也是降卑的主;你升高,高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你降卑,成为仆人和羔羊的样式,为世人献出了生命。你来不是定罪,也不是让世人后悔难受,乃是要救一切还不认识你的世人,叫一切信你的都得永生!“真理的圣灵”要“来”,就是为此做见证,我们每一个基督徒要“去”,也要为此作见证。基督徒的见证,就是: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所以,同一条关于“爱”命令,同时也是一条关于“结果子”和“去向世人见证、传福音”的命令。

2011 年 6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