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2 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 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
从耶稣所行的神迹,尼哥底母承认并相信他是神派来的老师,也就是承认耶稣先知的身份。尼哥底母对此深信不疑,口气也非常自信,好像藉着耶稣,他自己也已经看见神的国了。老尼的自信从哪里来?因为他熟读经书,自觉了解神的教导,也了解神的品性。他夜里来见耶稣,可见他甘冒风险,因为耶稣的出身和许多言行,不被当时的宗教权威所认可。但尼哥底母独具慧眼。他的见识,远远高于其他许多宗教领袖。
3:3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耶稣对话的第一句话,就挑起了老尼极大兴趣:好,老师,这个话题好。我来此正想就此向您请教呢!是的,我们都希望能见神的国,希望有一天进神的国。这也是神给予他的子民的应许啊!藉摩西神赐律法给以色列人,如果我们谨守律法,就可以进天国。不是这样吗?难道律法不就是进神之国的天梯吗?现在,老师啊,您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这个概念倒是新颖!因为,据我的经验,人守律法,着实不易。因为律法的标准实在是太高了。如果老师对此另有高见,我翘首以待,愿闻其详。可是……
3:4 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在耶稣面前,老尼倒是谦卑自己,从头开始请教。耶稣啊,你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用的只是一个比喻,我倒是蛮喜欢您的比喻,毕竟,我如今老了,回顾一生,有许多遗憾和懊悔啊!如果能够从头来起,再活一次,那该多好啊!可是,重生?上帝还会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吗?这可是天大的福音啊!可是,您岂不是真的叫我从母腹生出来?如果您所说的只是一个比喻,您要我从您的比喻中,得到什么有用的教益呢?
3:5-6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6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其实,老尼的问题实实在在,毫不含糊。一个结结实实的“How”? 我该如何重生?不管你说的是不是比喻,都请告诉我,我该做什么,才能进天国?既然老尼是一个实在的人,耶稣也不想与他绕圈子。耶稣的回答也实实在在,但却是一个截钉斩铁的否定命题:你问如何进神的国?对不起,No way! 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所以,每一个人都不能进神的国!什么?老师您说什么?面对老尼一脸惊愕,耶稣耐心地回答说,老尼啊!也许你自觉熟读圣经,并在行为上努力遵神的旨意,可是,对不起,你还是不能进神的国。你问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凡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在肉身与灵之间,有一道鸿沟,肉身的人凭己无法跨越。这个道理,耶稣在后来的讲道中,反复提及,多次强调,却一直受当时的听众忽略。 请问,今天的基督徒又如何呢?如果真正注意这个信息,每一个人,特别是基督徒,就一定会深思:我这个肉身的人,如何才能跨越这道鸿沟呢?老尼的问题,就是针对这道鸿沟,就是如何跨越这道鸿沟?对这个天大的问题,你是像老尼一样充满狐疑和不解?还是自认为已经解决了(I knew How!)?如果你属于前者(需要求教),那么,请你继续聆听和思考耶稣这里所说的每一句话,并且仔细阅读约翰福音的每一个章节。如果你是后者(已经懂了),请你坦诚地告诉我,你的“尼哥底母之问”的答案,与我们在教会里经常听到的基督徒标准祷告文有什么区别:“主啊,我们不配。可是靠着对耶稣的信心,靠着耶稣的宝血,靠着十字架的救赎,靠着努力遵行耶稣的话语,我们就可以由肉身,进入灵,就可以得救、重生、进天国!这是你的恩典。感谢赞美主!祷告不配,奉耶稣基督的名求,阿门!”-------
成了,重生完毕,进天国无虑了。请问弟兄姐妹,这是不是你对此问题的理解?你是否觉得,尼哥底母当时不懂、不明白情有可原,可是,今天的弟兄姐妹居然还不懂,还有那么多问题,是不是很奇怪?
3:7 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
如果说,重生的概念,对当时的尼哥底母来说,非常希奇。可是,对一个现代的基督徒来说,不仅不希奇,反而似乎是老生常谈了。“重生”不过是一个比喻而已嘛。或者把成为基督徒,等同于“重生”;“重生”就是成为基督徒的同义词。不是说,在我们决志信主的那一刻起,就得救了吗,得救不就是重生吗?当然,我们也有希奇的地方:当我们读到圣经说(或者听牧师讲道说),在重生前后,我们的生命要发生质的变化,“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 4:22);“以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之子”(以弗所书 5:8);“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拉太书 2:20);当我们读这些经文时,我们觉得希奇了。这又是如何做到啊?是要在我们有生之年里做到?或者只是一个美好的期望和目标?我们为这些经文感到希奇吗?“重生”到底指什么?是指我们生命的质变,还是量变?当我们的基督徒生命,仍然患得患失,不能全然交托;当我们仍然自觉不自觉中留恋这个浮华的世界,我生命的质变在哪里?是否可以说,我们的质变,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质变:过去我们是罪人,现在成了神的儿女;而我们的实际生命的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渐进的过程,必须是长期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螺旋式上升的?“重生”只是“地位上的重生”,并不代表真实生命之质变?是这样的吗?否则,这件事也就太希奇了。 哦,且慢,此事非同小可,我们不能有错。让我们还是认真地听,耶稣还有什么要说?
3:8 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现在,我们假定,尼哥底母在认真听了。毕竟,进神的国意味着得永生,所以这个题目事关重大,耶稣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前面,耶稣说了,进神的国必须先重生。尼哥底母觉得希奇,现今的基督徒却经常忽略其希奇之处,以为有了“因信称义”的教义,可以不需要“重生”的教义了。现在,耶稣继续解释说,重生就好像风吹在人身上,对人来说,是一个奥秘。如果说,人的问题往往是 How, 耶稣的回答却是 What:重生是什么?像风一样的奥秘。可见,世人的问题,出现在主语上。世人把自己当作解决问题的主语,所以只关心谓语 How。耶稣正本清源,从 What 着手,启示我们,如果不认识 What,以及 How 背后的 Who,我们也就无法理解 How。耶稣说,让我告诉你,重生是什么,重生就好像风吹在你的身上,或者你的灵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以西结书》第 37 章(枯骨复苏)一段的经文,“耶和华如此说,气息啊,要从四方而来,吹在这些被杀的人身上,使他们活了”(以西结书 37:9)。所以说,重生虽然发生在人身上,但源头来自天上。人是被动的。主语不是人。人只是宾语,是“被重生”。“凡从圣灵生的,都是如此”。这个原则也可以包括圣灵所赐我们的一切恩赐与果子,包括意念、点子、意象、看见、平安、喜乐,都是如此,像一阵风,从天而降,发生了,得着了。就是如此。都是如此。仅仅如此。除此以外,岂有他哉?
3:9 尼哥底母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
这会儿,尼哥底母真是感到希奇了。虽然他听明白了耶稣的话语,却觉得耶稣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他的问题是 How。这事如何发生的?How can these things be? 用现今的基督徒的话来问就是:“重生是如何发生的?”这个“如何”包括:什么时候?是受洗的时候,还是决志的时候?什么原因?是因为“信”吗?因信称义,是否也是因信重生?只要我们信,重生就一定会发生吗?如果不会一定发生,那么,人还需要做什么,才能重生?
3:10 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
耶稣的这个反问句,看似简单,其实含义非常深刻:作为犹太人的老师,尼哥底母应该不应该明白?如果回答是“应该”,那么老尼你为什么不明白?如果是“不应该”,那么老尼你为什么问我?你不是认为我也只是一个老师吗?(我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做师傅的。3:2)所以说,这句反问,促使老尼思考(还有世人也思考),耶稣除了老师以外,还有什么身份?他的权柄有多大?知识有多深?且听耶稣就此思路继续启示我们。
3:1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
注意,耶稣用复数代表我方(我们),并且与你方(你们)相区别。耶稣在此启示了他三位一体的神性。耶稣以后还会不断提到,他的见证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另有一位也给他做见证。那么,这个“我们”到底是谁呢?耶稣启示老尼把问题的焦点,从 How 变成 Who,这个知道重生奥秘(How)的“我们”,到底是谁?老尼心里也许想,耶稣所说的“我们”,指的是那些“由神那里来做师傅”的先知,比如说,摩西、以利亚。他们当然与我们这些凡人的老师不一样。他们在一生中都行了叫人无法推诿的神迹,见证了他们先知的身份。耶稣啊,我对你的先知的身份也深信不疑啊,否则,你是老师,我也是老师,我为什么深夜来此求教于你呢? 但是,耶稣的用意,就是希望他突破这个先入为主的认识。耶稣不仅仅是老师或先知,而且比这个还要大得多!耶稣在这里没有直接告诉他最重要、最真实的身份,而是用启示的方法。老尼,想想吧,我们与你们不同,不同在哪里?不同在于:我们所见证的,你们不领受。什么见证?关于重生的见证!所以,让我告诉你,这个“你们”,也包括摩西这样的先知。因为摩西只领受过“吗哪”的见证,还没有领受过叫人永远不死的重生的见证。所以,老尼啊,摩西属于你们这一方。你明白吗?你对我的认识还不全面。 这是耶稣这段话的用意。
3:12 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
老尼此时也许真的陷入深思了。是啊,连摩西都不知道,此人怎能知道重生的奥秘呢,除非他就是神了。他如果就是神,岂能在地上与我面对面说话呢。再说,此人不是拿撒勒木匠约瑟的儿子吗?他怎么会是神呢?这个想法就算逻辑地进入了老尼的脑子,他也会以最快的速度把它排除,因为这个想法太荒唐了。这当然还不能怪老尼,毕竟耶稣的许多神迹事功,包括十字架救恩,此时还没有展开呢。所以耶稣说,老尼啊,我现在也不为难你了。我知道你目前还不可能真正了解我在说什么,“我对你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这是耶稣的感叹。 这里我有一个问题:耶稣到目前为止,在这场对话里,给老尼讲了哪些“地上的事”?对于“地上的事”,其实老尼并不觉得需要问耶稣,也不觉得值得问耶稣。老尼深夜求教,问的可都是“天上的事”啊。难道“重生、得永生、进天国”不是“天上的事”?难道这些不是耶稣与老尼对话的全部内容吗?难道这些是“地上的事”?耶稣说,对了,这正是我的意思: “重生”发生在地上,就好像风吹在树上,你看见树叶在阳光里摇动,就这样,自然而然。“重生”也发生在地上。如果“重生”不发生在地上,发生在地上基督徒的身上,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救恩了。这里,我联想到《以赛亚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经文:“诸天啊!自上而滴,穹苍降下公义;地面开裂,产出救恩,是公义一同发生”(以赛亚书 45:8)。可见上帝的公义和救恩,都是发生在地上,就好像阳光雨露发生在地上。你不是看不明白我的身份吗?你的眼睛不是总被我的约瑟儿子的肉身身份所掩蔽,而看不清、不明白我真正的身份吗?因为,这就是“道成肉身”!这事也发生在地上,就在你的眼前,也是你的眼睛可见证的,你若不信,你还要问天上的事干嘛?其实,老尼啊,你所关心的 How,倒真的是“天上的事”呢!是你不能理解的属天的奥秘呢!
3:13 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
从英文看来,这句话应该直译为:除了从天降下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仍旧在天”的中文译文,应该是强调“子与父始终合一”意思。老尼的难题,现在终于可以聚焦了:Who Are You? 你是谁?你怎么知道这一切?我为什么要问你这些属天的问题?耶稣说,你所谓的属天的问题,其实仍是属地的问题。你可知道,天与地就是借着这些问题连起来了。这些问题所指的,正是天堂之门!你问得好!继续问,不要停下来,因为你是犹太人的老师。老尼说,Wait a moment, 你到底是谁?老尼啊,你终于问对问题啦。让我启示你:我就是从天而降的人子。除了我以外,没有人升过天。所以,除了我之外,没有人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3:14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
老尼睁大了的眼睛,似乎在问,那摩西也无法解答我的问题?哦,是的,摩西也无法。你想知道人子与摩西的区别吗?区别在于,摩西举蛇,人子被举。摩西举蛇只救了那些在旷野里犯罪的先民,暂时躲开神的忿怒,暂时不死;而人子被举,乃是救一切信他的人都得永生。 人举蛇,神自己反而被人举。这些在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当然,在这场对话的当时,这一切还都是隐喻,还没有显现。但是,今天的基督徒,可以把全文连贯起来。老尼的问题从 How 开始:人如何才能进天国?耶稣回答:需要重生。老尼再问:How? 耶稣回答:你看一下风吧,这一切从天而降,与人无关。老尼不解:怎能有这事呢?这是如何发生的呢?耶稣回答:你不明白,这非常正常。但我们知道,因为我们见证过,你们却不领受。老尼诧异:你说的“我们”是谁?你说的“你们”又是谁?耶稣回答:老尼问得好!老尼你终于问 Who 的问题了,这才是理解 How 问题的关键!让我们告诉你,只有从天而降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也没有人能够解决你的问题。现在,你可知道我是谁了吧?
3:15 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或作“叫一切信的人在他里面得永生”)。”
我想象,此时老尼,也许结巴着嘴说不出话来,两眼放光,紧追不放:夫子,那人子又是如何(How)使人“重生”的呢?到了这个时候,老尼 How 问题的主语,终于变由最初的“人如何”,变成了“人子如何”,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耶稣的回答,简明有力:“叫一切信的人在他里面得永生”。注意,这句经文的主语是耶稣!
3:16“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我认为,唯有在经文 3:3 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经文 3:16 的丰富含义。否则,我们就不明白,什么是“信他的”?我们也会像尼哥底母一样,觉得希奇:“信他的”就可以得永生?怎能有这事呢?现今的基督徒也应该像老尼一样,不耻“上”问:How? 怎能有这事呢?回答在哪里?在 3:3:“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连见都不能见,岂能进神的国。所以,“信他的人”,一定是经历“重生”的人。为什么?
回答在 3:5:“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让我们继续学习老尼,追问耶稣不放;人已经老了,如何才能进母腹重生呢?人如何才能重生。耶稣回答:你看那风,凡从灵生的,也是如此。在“风”的隐喻里,耶稣启示老尼(也启示今天的基督徒),关键是主语!风虽然吹在人身上,其来源却是从上面来的,与人无关。关于 How 问题,如果主语从“人”,变成“人子”,你就找到揭开问题的钥匙了: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3:17 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这是在约翰福音里第一次提到“定罪”。在犹太人的观念中,能否“进神的国”与是否被“定罪”有密切关系。罪人是无法进神的国的(中国人这个观念非常薄弱)。所以,世人在神的国面前分成两类:一类是被定罪;另一类是被赦罪(不被定罪)。犹太人关心的是:我该如何做,才能被赦罪(不被定罪)?谁拥有定罪和赦罪的权柄?当然只有上帝才有这样的权柄。所以,“上帝”的概念与“定罪”的概念总是连在一起的。但是,耶稣在这里,纠正一个错误的观念:神差儿子来,一定是定世人的罪。耶稣说,不是的,恰恰相反,“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只有正确理解了这句经文,我们才可能真正理解“恩典”的含义。律法(藉着摩西)是要定人的罪,不得永生;恩典(藉着耶稣)是要赐人“重生”,得永生。由此看来,在经文 3:3 面前,世人分成两类:一类是:重生;因此不被定罪,反得永生;另一类是:没有重生;因此罪已定了,不得永生。
3: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这里有一个问题。你是否认为,这句经文回答了尼哥底母的中心问题:人该如何做,才能重生、进神的国?是否是说,人不要做什么(不靠行为),只要信他(神的儿子),就可以得重生?如果我们这样理解这句经文(3:18),我们就把“重生”的教义与“因信称义”的教义等同起来了:“因信”称义,就是“重生”!“因信”在先,“称义”在后,也就等于“重生”了。因此,也可以说,人“因信”而“重生”。人如何做才能得重生?就是“信”。但是,弟兄姐妹们,除了以上的解释以外,我在这句经文里有了不同的看见。我的看见是:因为根据 3:3,只有重生的人,才能见神的国,才能不被定罪,所以,只有“重生”的人,才是“信他的人”,才是“不被定罪”的人;凡没有“重生”的人,都不是“信他的人”,都是“罪已经定”了。所以,在我的理解里,“重生”是“信他”的前提。一个没有“重生”的人,也就是血气生的人,是无法真正“信他”的,尽管他在血气(情绪、感觉)里,觉得自己已经非常“信他”;尽管在他的头脑知识里,觉得自己已经非常“信他”了,但是,都没有用。因为经文 3:5 说:“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属血气的情绪,和头脑理性,都是肉身生的,都不能跨越灵与肉的鸿沟;除非再生一次,“从灵生的,就是灵”。所以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重生”,即便有“信”,也只是没有“重生”的“信”而已,还是无法进神的国!现在,用这样的看见,经文 3:16“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就可以理解成: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有罪的人,在他里面的得“重生”,因此他们就可以在灵里“信他”,凭着灵的真正的“信”,就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一句话:“重生”是“信他”的先决条件,而不是相反!
还有,如果“信他”是“重生”的先决条件,那么在解释 3:17 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小小(其实也是大大)的问题:世人在“重生”以前,就分成了两类了,一类是“信他的”(或者“会信他的”);另一类是“不信他的”(或者无论如何都不会信他的)。然后,第一类人耶稣不定罪,反而赐他“重生”;第二类人,耶稣要定罪,不赐给他“重生”。按此说法,耶稣在赐不赐人“重生”以前,要根据人的信心有无,做出判断,再决定是“定罪还是不定罪”,这样,就与 3:17“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的精神不一致了。如果根据“重生”在先,“信心”在后的理解,这个问题就不存在:耶稣降世,不是为了定罪,乃是爱一切人,赐一切人“重生”的机会,只要他们(任何人)愿意领受(Receive)耶稣所赐的新生命,任何人都可以在耶稣里面“重生”,进而凭着信心进入神的国。这样看来,基督徒的属灵生命和信仰生活,是以“重生”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没有“重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信仰生活。而在“重生”前的“信”,只是属血气的信,不能与“重生”后的、在耶稣基督新生命里的“信”混为一谈。
3:19 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
也许你要问,既然耶稣赐一切人“重生”的机会,岂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重生”了吗?难道无神论者也有“重生”的机会?当然是,神爱世人,没有说,神只爱基督徒。对不?那么,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许多人拒绝耶稣?经文 3:19 就是对此问题的回答。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3:19)。这里,我有一个启发性的问题:这里的世人(英文直译是“世界”)是指谁?是否指全部人?还是指全部人中的一部分?另外,我们可以把这句经文,与创世纪 1:1 做一个连接: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世纪 1:1)。同样,可以把“重生”看作是全能的神对人的第二次创造。在神的儿子来到这个世界以前,世人(每一个人、一切人)的心中,都空虚混沌,渊面黑暗(Darkness was over the face of the deep)。关于世人心中的“黑暗”,耶稣没有说,世人本身就是恶的,就是黑暗,就是 Evil。而只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区别:世人只是因为“空虚混沌”,陷入黑暗之中,并且由于行为是恶的而喜爱黑暗。这是第二次创造的起点,世人被定罪也是因为这个起点。这个起点符合所有的世人,一切世人,毫无例外,没有差别。世界整体来说是黑暗的;每一个人心单独来说也是黑暗的。也没有区别,因此任何人不能自夸。那么,当“光”进来以后,世人(一切世人、所有世人)会如何反应呢?请看下一节经文。
3:20 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
这句经文,解释了世人对“光”的反应:世人怕恶行在“光”中被暴露,受责备,所以就恨“光”,喜爱“黑暗”了。什么是“黑暗”呢?就是“光”(真理)的对立面,就是一系列非真理的谬误、似是而非的欺骗,就是一个人与真理相违的认识、理论、成见、观点、立场、知识体系。表面看起来,这一切荒谬都是人自己创造的,但用极终的属灵眼睛看,这一切都来自撒旦的欺骗(因此耶稣称撒旦为“谎言之父”)。人在“重生”之前,无一例外地、深深地、无可救药地陷入了谬误和谎言之中。因为这些谎言,人找到了恶行的借口和掩蔽,人因此不喜欢光(真理),唯恐这些借口和掩蔽被打破。但“打破“黑暗”正是神的旨意:让光战胜黑暗;让真理打破谎言。所以,就如创 1:3“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在第二次创造中,神的旨意也是一样:让光暗分开。这样,就引出下一句经文。
3:21 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
神让光与暗分开以后,就有了两件事发生:第一: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第二:“行真理的必来就光”。现在,我有一个启示性问题:谁是“凡作恶的”?谁又是“行真理的”?这个世界(在二次创造以前)有没有只行真理,不行恶的?当然没有,世人都陷入黑暗,正如罗马书说:一个义人都没有。因此,“凡作恶的”,指所有的人,毫无例外。可是,既然如此,谁又是“行真理的”呢?为解释这句经文,我的理解是,世人都陷入黑暗,都作恶,但并不是说,他们的行为里,没有一丝一毫符合真理的。因此,当神的光(真理)进入人心以后,就像一把两刃剑切入人心,让人看见,人心中哪些是美善、符合真理的;哪些是丑恶、违背真理的。这样,原先“混沌空虚、渊面黑暗”的人心,也开始分别光与暗了。这个步骤就是“光暗分开”,是二次创造的一个重要步骤,也就是“认罪悔改、改邪归正”的步骤。有了光暗的分开,才有“行真理的必来就光”,也就是进入光明。
最后,我想解释一下最后一句经文: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这句经文的英文原文是:so that it may be clearly seen that his work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God。英文意思比较明白,就是说,世人在黑暗里(重生以前)的所有善行,正是属于上帝的(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God);也就是说,在上帝里面,这些善行才能真正得成全。善行不属于黑暗,属于光明,所以,凡“行真理的必来就光”。难怪,在人看来行善之所以如此困难,是因为人被黑暗包围;如果归向了上帝,人行善就容易了;因为在上帝里面,善行得以成全,而且已经成全了(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God)。谎言打破后,真相就大白了。这个真相就是:所有善行,唯有在上帝里面得以成全。因为上帝是善的唯一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