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当人在世上多起来,又生女儿的时候,2 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3 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
1 When man began to multiply on the face of the land and daughters were born to them, 2 the sons of God saw that the daughters of man were attractive. And they took as their wives any they chose. 3 Then the LORD said, “My Spirit shall not abide in man forever, for he is flesh: his days shall be 120 years.” (Gen 6:1-3. ESV)
在进入第6章之前,我有三点默想作为以上三节经文的预备。
1)第6章是《创世记》里非常重要的一章。如果说,在第1和第2章里神启示了祂作为宇宙创造者的身份和作为;在第3—5章里神借着与人类第一个家庭的对话和互动,启示了“无限”与“有限”、“祝福”与“咒诅”的神人关系之序曲;那么,从第6章开始上帝向我们启示:祂不仅是一个可以从“虚无”到“暂有”的“创造的神”,更是一个从“暂有”到“永恒”的“救赎的神”!早在创造以先,神就为人类预备了“救恩”,并通过话语和主动介入人类历史的奇妙方式,让“救恩计划”发生在人类整体和其中的每一个人身上。真正的重点是:人对神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救恩如何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认识,是否仍然存有太多的模糊、谬误和似是而非?在这样的意向性的驱动下,我们开始进入《创世记》第6章的默想。
2)第6章开始部分有一些乍看起来非常奇怪的经文,比如“神的儿子”和“人的女子”的提法;还有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与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创6:4)。其实如果我们坚持拒绝“神秘主义”的解经路线,就可以发现这些经文都是可以被理解的。第6章里真正难以理解的,反而是一些乍看起来很熟悉,其实一直没有吃透、长期以来似懂非懂的经文,比如: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创6:3)。对这些经文的正确理解才是基督徒信仰实践的根基,也是我们这次默想的重点。
3)第6章说的是什么时候?第5章已经给出了答案。从亚当被造到挪亚方舟,一共是1656年。根据《圣经》里的其他家谱,我们可以估算出大洪水距今大约是四千六百年。所以,这段经文描述的与历史学家所称的古巴比伦文明(距今4300—6000年之间)属于同一时期,是一段人类曾经辉煌但后来彻底失落的、谜一样的远古文明故事。因为缺乏可被现代人理解的文字记载,再加上地壳运动和大陆迁移,这一时期人类的真相,对现代人来说充斥着各种残缺不全,自相矛盾的猜测、假定和想象。但令人惊奇的是,神只用短短的五节经文就把这一页翻过去了。也许,神希望我们从“神的眼光”出发去读这段历史。
好吧,让我们开始吧。请看第1节经文:当人在世上多起来,又生女儿的时候,其中“在世上”三个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对应的英文是on the face of the land,似乎暗示了作者“由上而下”的俯视角度,描述在天上的神的眼里看见的图像。当人在世上多起来,这句话很清楚:神看见,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繁衍了十代人以后,人在世上多起来了。且慢,到底有多“多”呢?对此,我找到了网络上一篇相当有用的文章,其中用了三个简单和保守的参数:平均每家六口人,每代一百年,平均寿命五百岁。由此估算,大洪水时的世界人口可以达到两亿三千万人之多。我甚至觉得,如果采用更合理的参数,当时的人口几乎可以达到几十亿之多,相当于现在的世界人口。哎,我的读者啊,如果你此时发出感叹:神啊,你怎么下得了手啊!那么,朋友,你可能因此得福了!神在第6章首先传达的,不就是这样一个发生在远古,却惊天动地到如今的信息吗?可是现代有几人感受到它的震动呢?我们再来看后半句:又生女儿的时候,真的非常奇怪,难道人以前不生女儿?不生女儿,人口怎么会多起来?为什么要特别说到“又生女儿”呢?对此,我会在后一节里作出解释。
让我们继续。神还看到了什么呢?创6:2 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这节经文令历代解经家头疼。如何解释“神的儿子”与“人的女子”?再联系到创6:4经文: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许多解经家勉为其难,把“神的儿子”解释成“堕落的天使”,他们来到人间,与凡人女子交配。我完全不能接受这个解释,因为《圣经》里明确启示,灵界的天使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肉身、性别、婚娶和繁殖的概念。那么,这节经文应该如何解释呢?我的意见是,回到最一般的解经方法,求圣灵带领,用最纯朴的心灵抓取文字背后的亮光。注意:我说的亮光不是指“神秘主义”,而是通过和只能通过整本《圣经》,特别是《新约》的启示,再加上人的理性和常识。我发现,如果我们拒绝“灵肉交配”的解释,这句经文并没有难解的地方。“神的儿子”指所有的亚当后裔,可以特指男子,也可以泛指男女。虽然,“神的儿子”这一称呼在《创世记》里是第一次出现,但作为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却被整本《圣经》广泛应用。比如,在主耶稣教导的主祷文里,第一句就是:我们在天上的父。在神的心思里——人类,不分男女,都是神的孩子,从来如此。问题是神对人的心思亘古不变,人对神的认识是否也一直不变?这正是《创世记》第6章要面对的问题:人变了。人怎么变了?
请看经文: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我们也许会说,这是问题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之常情啊。看看现在的世界,看看我们自己一生走过来的路,再看看我们的孩子正要走的路,不都是这样吗?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不正是神要祝福的吗?不正是生养众多、遍满地面的含义吗?亲爱的读者,你是否看出了神在这里看到的,并要我们也看到的问题了吗?当然,我应该说,人一旦掉进了人自己的眼光里,是看不出自己的问题的,尽管问题已经大到了神要动用非常手段——大洪水!人看不到怎么办?神亲自用话语来启示。那么,在这句经文里,问题在哪里?神的启示在哪里?就在“人的女子”这个称呼里。注意:在这句经文里,称男子为“神的儿子”,女子为“人的女子”。请问在神的眼睛里会男女有别?断乎不是!男女都是神的孩子。那么,女子怎么会突然成了“人的女子”?可见,这样的称呼不是出于神,只能是出于人。在人的眼睛里,居然把女子看成了“人的女子”,而不再是神创造并祝福的“神的孩子”了。可见,神没有变,女子也没有变,只是“看女子的人”的眼光变了,已经从神的眼光里滑落出来了。这正是《创世记》第6章要面对的人的问题。
写到这里,我联想到,为什么在第5章的开头,神向人类重申——亚当的后代记在下面: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并且造男造女。在他们被造的日子,神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创5:1—2)。所有的人都是神的孩子,不分男女,没有区别。因此,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这些都不是问题,而且是神的祝福。真正的问题是:人类的自我认知,已经从“上帝的孩子”跌落到“人的儿子和女子”里去了。如果说,该隐用“儿子”之名给城市命名,代表了人类精神和信仰的第一次堕落,那么沿着这条道路,人类开始把“异性”看作相互占有的人的产业了;如果说,该隐的错误偏向于精神层次,那么从对异性的错误认知开始,人类的偏离和混乱就进入肉体的层面,人类许多具体的罪恶,包括淫乱、嫉妒、控制、阴谋、奴役、屠杀、战争,也由此诞生;如果说,这是神看到的当时的人类境况,那么经过了六千年以后,现在的人类不还是这样吗?我们今天有几个人,把我们的异性伴侣(妻子或丈夫),看作神的女子或儿子?可是,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人的眼光会发生变化?人是如何从原初变成如此光景的?对此,神会说什么呢?
创6:3 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没有问号,只有句号。写到这里,我有义务提醒读者,这节经文似乎很简单,也很熟悉,但这其实是第6章里,甚至也是整本《圣经》里最奥秘、难懂的经文了。我们要趁这次机会,顺着第1—5章的思路,从头理顺。恳请我的读者也要特别耐心。
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什么人的眼光会从神的眼光里滑落?请问,这节经文有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我认为没有回答。神只是把人的光景总结成六个字:人既属乎血气。注意:我们经常把同义词置换,读成因果关系,这里就是一个例子。我们会说,人的眼光从神那里跌落,是因为人属乎血气了;或者,人属乎血气,是因为人的眼光从神那里跌落了。其实这只是同义词置换而已。因此,为什么人变了?这句经文没有给出解释。此外,我还注意到这节经文完全是从神的眼光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的。因为,在人看来,人属乎血气有什么不好?难道不是神造人有七情六欲吗?我们在血气里有成就、有快乐,在血气里感恩、赞美神,有什么不好呢?对于人的这些问题,神解释了吗?我认为也没有解释。神只给了一句祂的结论: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呢?有两个:1)人怎么变成这样了呢?2)这样有什么不好吗?其实,这两个问题都是极其严肃的问题,前者关乎对大洪水前人类历史的反思;后者关乎对大洪水后人类命运的预测。现在,我们发现神没有直接回答。人应该怎么办?放弃我们的问题?假装我们没有问题了?努力用人的道理把问号变成句号?还是喋喋不休地问这人,问那人?自己问自己?或仰头或低头问空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读第4章中该隐献祭不蒙神悦纳时,我们曾遇到的那个点——“有限”如何认识“无限”?人如何认识神?
在接下去的篇幅里,我会与大家一起,努力把握住我们的问题,不厌其烦地在神的话语里寻求亮光和突破口。除此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吗?我的读者啊,你看,神的话语不正是我们的方舟吗?可是对此,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有几个人相信呢?请继续我们的寻求、叩问之路吧。如果说,创6:3没有直接回答我们的问题,那么神在这节经文里,到底想给我们传达什么信息呢?且让我逐句分析。
1)人既属乎血气,英文是for he is flesh,可以直译成:因为他是一个肉身。我们都知道“肉身”(flesh)的意思,是指人生命里非永恒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身体部分,也包括依赖于身体,并由身体派生出来的精神、情绪、心理部分。对此,一个恰当的类比就是,除人以外的所有动物都是“属乎血气”的;言外之意,在神的创造里,人原本不应该“属乎血气”,否则与动物就没有本质区别了。那么,这个让人区别于动物,使人既有肉体,又不属乎肉体的神秘“东西”是什么呢?我的读者,也许你读到这里,心里已经在回答说,是“灵气”(或“灵性”)。哦,对的。可是,我真正要问的是,那个我们把它叫作“灵性”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这样看来,如果我们想弄明白什么是“人既属乎血气”,就要先弄明白那个在神的创造里我们原先有的、后来逐渐失去的,我们经常将其称为“灵性”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不过,无论我们怎样理解什么是“灵性”,当神说“人既属乎血气”至少有一个信息是确定的——据神的观察,人里面那个神赐给人的“灵性”已经大不如前,甚至都可能没有了。
2)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英文是My Spirit shall not abide in man forever。从字面上看,这里的“永远”一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读:(1)神的灵进进出出,但不会永远(或不总是)住在里面;(2)神的灵以前住在人里面,但从此以后不再(或永远不再)住在人里面了。一般解经家偏向于前一个解读,对此我也同意。不过,这两种解读虽有区别,但有一个相同点,都把“神的灵”理解成某种可以在人里面进进出出的“东西”,给人一种“里外进出”的印象。对此,我认为这可能不是最准确的。我觉得,经文里的“住”(abide in)可以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词。比如,耶稣说: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约15:4)。它表达的是一个比喻:“枝子”不能与“树”分离,一旦分离,“枝子”就死掉了。可以把这个比喻推而广之,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枝子,是“有限”的存在;而那棵与所有枝子连接的树,就成了“无限”的存在了。这样一来,“住”(abide in)一词比喻的不是“无限”(在经文里对应的是“我的灵”)“住”进了“有限”(在经文里对应的是“他里面”),而是“有限”与“无限”的连接。有了这样的理解,那么这个短句“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就可以解读成:我的灵就不永远与他连接了,或者我的灵就不总是与他连接了。我发现,这个小小的纠正意义重大。我们许多理解上的混乱,都是因为对“住”一词的望文生义派生出来的。我打算安排篇幅就此作一个深入的专题讨论。
3)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英文是his days shall be 120 years。与前两个短句比起来,这个短句的意思是最清楚的,就是人在世上的寿命将会从当时的平均九百多岁,降到一百二十岁。如果说前两个短句与“人的灵性”和“神的灵”有关,第三个短句就只关乎人的肉体生命了。我注意到,涉及人的肉身归属的经文在《创世记》第1—5章里只有一处,就是: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3:19)。当时,神第一次宣布了人寿命的有限性,但没有明确说到底是多少年。但是,现在情况变了。神宣布了一个具体的数字:一百二十岁。这彻底粉碎了人类长生不死的幻想!后来的事实证实了:(1)神话语的真实性。大洪水以后,人的寿命从挪亚的九百五十岁,到挪亚儿子闪的六百岁,再到亚伯拉罕的一百七十五岁,一路下滑,到了亚伯拉罕的曾孙约瑟的时候,就只有一百一十岁了。后来的摩西的寿命正好是一百二十岁。至于现代人,虽然每天为长寿和健康操心,却鲜有活到一百二十岁的。(2)人类自我想法的虚妄性。要彻底破除人类长生不死的幻想是多么的不容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现在,当我们把三个短句串起来,其含义就可以用一段简单、直白的白话来表达:神看见了,在经历一千多年,繁殖了十代以后,祂创造并祝福的人类在世上多起来了;但人里面那个神最初特别赐给人,祂称之为“神的形象和样式”,使人得以尊贵于其他被造的动物的“灵性”,已经没有了;神说,既然如此“我的灵”也就不再与人连接了;另外,神宣布说,从此以后,人的寿命只有一百二十岁。
亲爱的读者啊,除了这里的白话文信息以外,你有没有读出隐藏在信息背后的神的强烈感情呢?
神说:人啊,如今你“既属乎血气”,可是在我最初的创造里,我不是已经赐给你“我的形象和样式”了吗?你不是还有我赐给你的“好奇心、求知欲、理性思维和求善意志”吗?你不是已经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吗?人啊,你看你,如今用那么大的热情和精力去追求“属乎血气”的短暂之物。人啊,难道你不应该用这一切能力去思考,从创造之初到现今,人一路走来是怎样从有“灵性”的,变得只剩下“属乎血气”的?你还当思考,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又将如何与你连接呢?人啊,你愿意思考这些问题吗?
神说:人啊,虽然我宣布了“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可是在我的最初创造里,我不是已经赐给你“我的形象和样式”了吗?你不是还有我赐给你的“好奇心、求知欲、理性思维和求善意志”吗?你不是已经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吗?人啊,你看你,如今用那么大的热情和精力去追求“属乎血气”的短暂之物。难道你不应该用这一切能力去思考,“我的灵”为什么不再与他(还有你)连接了?以前是怎样连接的?是怎样变得不连接了?你还要思考,如果“我的灵”不与你连接了,对于人类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人啊,你愿意思考这些问题吗?
神说:人啊,虽然我说了“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可是在我的最初创造里,我不是已经赐给你“我的形象和样式”了吗?你不是还有我赐给你的“好奇心、求知欲、理性思维和求善意志”吗?你不是已经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吗?人啊,你看你,如今用那么大的热情和精力去追求“属乎血气”的短暂之物。人啊,我要问你的是,在这个关于人寿命极限的宣布里,除了明确的数字以外,你还得到了什么信息呢?你是否明白,你在生命中如此看重、念念不忘、乐此不疲的一切,无论你自我感觉多么美好和伟大,统统不过只是“一百二十年”,时间段里的暂存而已啊!人啊,你是否愿意思考,120年以后你在哪里?
读者也许注意到,在上面我三次重复写下“你不是还有我赐给你的好奇心、求知欲、理性思维和求善意志吗?你不是已经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吗?人啊,你看你,如今用那么大的热情和精力去追求属乎血气的短暂之物”是因为第6章带给我强烈的感觉,这正是神要质问人类(大洪水前和大洪水后出生的每一个人)的地方。
我越来越觉得,当我们有那么多话质问神的时候,我们却完全忽略了神也有话要质问我们。还记得第3章亚当和夏娃吃禁果后神启发他们的四个问号,还有第4章神与该隐对话里的五个问号吗?这九个问号是《创世记》第1—5章里,神赐给人类的所有问号;从第6章到第14章,神没有问号了;直到第15章,神才开始与亚伯拉罕用问号对话。可见,我们对神的问号多么不珍惜啊!需要我把九个宝贝的问号在这里再罗列出来吗?不需要了。我的读者啊,你们自己去读吧。神的九个问号,不正是我上面重复三次的话里的问题吗?
你在哪里?我给你的能力你都用到哪里去了?莫非是……?你看你都在忙碌些什么啊?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现在,神又加了一句: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句号。
然后呢?然后就是大洪水——所有句号的句号,一个彻底的句号!神说:人啊,你不理解我的句号。你在我的句号面前,或轻视、无所用心、不屑一顾……或诧异、惊恐、号啕大哭……唉,那是因为你不珍惜我给你的问号,从来不愿意思考我的问号。那么,人啊,且容我再问你一句,你们都在想些什么、忙些什么啊?你们都在在意些什么啊?愚蠢刚硬的人啊,你可思考过大洪水还会再来吗?你可认真思考过第6章的含义吗?
在我写下这篇札记的句号前,我忍不住还要提及一连串关乎“因果、惩罚与公平”的问题。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挥之不去,让我不得安息。表达如下:如果“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是神对前面的人“既属乎血气”的惩罚,那么这个惩罚也包括大洪水以后出生的人吗?如果是,那么大洪水以后出生的人也都“属乎血气”?他们“属乎血气”的原因与“神的灵不再住在他们里面”的事实有没有关系?如有关系,那么这公平吗?唉,说到底,什么是“人的灵气”?什么是“属乎血气”?对已经“属乎血气”的人,他们还有“人的灵气”吗?神的“救恩”还能发生在他们(我们)身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