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4:5—7(上)

4:5 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6 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7 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5 but for Cain and his offering he had no regard. So Cain was very angry, and his face fell. 6The LORD said to Cain, “Why are you angry, and why has your face fallen? 7 If you do well, will you not be accepted? And if you do not do well, sin is crouching at the door. Its desire is for you, but you must rule over it.”(Gen 4:5-7. ESV)

在上一篇的结尾,我给读者留下这样一段话:既然兄弟俩献祭的初衷都一样,上帝怎么会区别对待,看中一个,却看不中另一个?是因为亚伯用带血的羔羊作祭物,而且还是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可见他了解神的心意,态度也敬虔;而该隐只是献上地里的出产为供物,没有千挑万选?最后,我说,人啊,请用尽你的理性,继续思考吧,上帝为什么这样呢?

在微信上我收到了许多读者的回应,其中王弟兄的分享最为系统全面,非常精彩。我已经征得他的同意,将他的分享作为此篇的一部分——

一段分享

我(注:王弟兄)喜欢用简单的故事来帮助孩子们理解经文,让他们设身处地地了解各个角色的所思所想。下面我想了这样一个类似的故事:父亲喜欢吃肉,但是孩子们不清楚。老大给父亲送来了蔬菜,老二给父亲送来了肉。父亲说,我喜欢老二和他的肉。这时候,老大会有两个反应。第一个反应是:老大就火了,非常生气。他气什么呢?生气父亲偏爱?还是父亲不给面子?“老家伙,给你吃就不错了,还挑挑拣拣!”第二个反应是:噢,原来你喜欢吃肉,我竟然不知道!以后就和我的兄弟一样来给你送肉,希望你吃得开心。还有,我哪个地方有问题,需要改正?是态度、是心态、是语气,请告诉我。以上两个态度和反应,可以看出老大的内心吗?

以下是我借着这段经文默想的六个问题。

1)上帝喜欢肉吗?上帝亲自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岂吃公牛的肉呢?我岂喝山羊的血呢?你们要以感谢为祭献与神,又要向至高者还你的愿(诗50:13—14)。神要的祭物是:感谢!你知道感谢是一种什么祭物吗?小孩子给爸爸一块自己吃了一半的糖(要知道这可是他最爱、最舍不得的东西)。你说父亲感到讨厌,还是高兴地吃下去?所以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你们敬拜神,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如果这个孩子给父亲扔了一把巧克力,或者用轻慢、傲慢、应付的态度来送给父亲,纵然巧克力再昂贵,父亲会吃吗?这两个送礼物的场面,那个更美呢?《希伯来书》11:4回答了这个问题:亚伯因着信,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神指他礼物作的见证。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

2)上帝啊,你为什么要启示人这样献祭?从亚伯到挪亚,到亚伯拉罕,当他们面对神的时候,都是这样来献祭的,他们都知道要向神这样献祭。为什么要让这么多无辜的牛羊白白死亡?直等到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钉在十字架上后,我们才明白他的用意。

3)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不能识(耶17:9)。我们怎么能看出自己的心如何呢?我怎么能识破那些假冒伪善的人的嘴脸呢?怎么能识破披着羊皮的假教师呢?

请看《圣经》里的启示:一个是旷野中的以色列人,稍微遇到挫折,就埋怨咒诅;一个是约伯,被击打苦待,却说:“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一个是大卫,落魄逃亡,虽被咒诅、被扔石头,但大卫不报复,仍旧仰望耶和华的怜悯;一个是约翰、雅各,一个村庄不接待他们,就想让天上的火来烧灭村庄,所以耶稣责备他们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

是啊,当自己的意见被否决,我觉得恼羞成怒的时候;当看到别人凡事顺利,我嫉妒的时候;当看到别人倒霉,我幸灾乐祸的时候;当我贪恋、杀害、斗殴争战的时候,这时候,就显出我的心如何。看那,我们的心,在这些环境(试炼、试验)面前全都显露出来!所以,《哥林多前书》4:5说: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

4)你为什么发怒呢?上帝没有发怒,反而来教导该隐,提醒、帮助该隐来查看自己的内心:你为什么发怒呢?为公义吗?为自己所行的没错吗?你的良心同意你的看法吗?你知道我不喜悦的真正原因吗?难道你还不清楚吗?你愿意别人用你的方式来对待你吗?

5)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是啊,我们的心如何,我们不知道;罪何时已经悄然登堂入室,我们也不知道;当心中的恶欲发动、怀胎,罪控制了我,我也不知道!直到上帝提醒人类:罪像狗一样趴在门口,像狗一样恋慕你;可惜不是像狗一样来保护,而是像狼一样来伤害;不是像狗一样做宠物,而是要掌控你,做你的主人!

6)人可以制伏罪吗?接下来的凶杀,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人类的历史也回答了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会在王弟兄分享的基础上,也借着《创世记》第4章“该隐献祭”的实例和相关的经文,提出基督教信仰实践里一个更加本质的问题:人类“有限的理性”如何理解和认识“无限的上帝”?人类如何理解和认识上帝?这里我们要尝试用更加彻底的“清零法”默想创4:3—7经文,看看神要借着这里的案例和经文,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创4:3—7经文简单地叙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世界上第一对兄弟在丰收的时候,各自向神献祭,表达内心的感恩。神看中弟弟和弟弟的祭物,没有看中哥哥和哥哥的祭物。哥哥因此产生并表达了负面情绪——发怒和沉下脸。整个事情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好心没有得到预期的好报,因此大失所望。很熟悉,是不是?与我们生活中许多人与人之间的经历大有相似之处,只不过这里讲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而是人与神之间的经历。因此,当事人所经历的情绪也就强烈得多了。

强烈的失望、震撼、愤怒,还是不理解?对了,不理解,才是核心所在。因为不理解,所以才会生出那么多其他的负面情绪。请问,如果你是一个认真的基督徒,在你的生活里,有没有经历过对神的不理解?比如说,为什么神在这件事情上祝福他,而没有祝福你?神为什么没有垂听你的祷告?神为什么没有立即惩罚不义?神为什么容许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可理喻的苦难存在?这个清单可以无限长地开下去。我们的问题可以简单,可以复杂;可以具体琐碎,也可以如哲学般抽象;可以卑微功利,也可以宏大高尚。但所有问题都可以归到一个点上:上帝啊,为什么这样?你的理由是什么?

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注意到,我这里的引导,已经从上一篇由“该隐献祭”引发出来的对上帝的具体旨意的理性追问,深入到一个更加本质的问题:人类“有限的理性”如何理解“无限的上帝”?且让我把它称作“人类理性的终极追问”,并表达为“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张力。当我们对上帝的信仰越认真,这个张力的冲击也就越猛烈。注意:这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而是所有信徒在活生生的具体生活的实践里,需要随时面对的真实挑战。

《创世记》第3章里,亚当和夏娃面对神的“不要吃禁果”的诫命时,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张力:为什么不能吃?既然不能吃,神为什么还把它放在那里?为什么一定要死?死是什么?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在那个例子里,是蛇的言论最后抓住了人的心——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3:4)。人类最后选择了一厢情愿、似是而非的道理,从“生与死”的张力面前华丽转身,栽进了“非真理”的虚妄里去了。

可以说,在第4章里,轮到亚当长子该隐遇到“为什么”的难题了。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难道真的(如21世纪许多信徒所说的)是因为神喜欢荤的,不喜欢素的?或者,因为亚伯比该隐更有诚意,他将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而该隐却忽略了这些,他没有挑选谷物里上等的献上?是这样吗?唉,无论是什么原因,上帝啊,你能明确告诉我们吗?相信我,下一次我一定会努力做到讨你喜悦的!不过,如果这是该隐的意思,我们可以说该隐仍然只是一个“奴仆的生命”,而不是一个“儿子的生命”。对此,今天的我们因为《新约》的启示都明白了。可是,当年的该隐怎么会明白呢?看来,还在该隐对自己的“生命状态”没有自觉的情况下,全能的神已经将他一眼看穿了。对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神不喜欢该隐和他的供物。看啊,《圣经》说,该隐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看来,该隐果然是一个不顺服的“奴仆的生命”。神看不中他和他的供物的原因,原来在这里啊!

写到这里,我需要补充一下:如何解释为什么我们至今都没有感觉到这样的张力?乃是因为有两个被这个世界普遍采纳的方法,让我们产生虚假的幻觉,好像这个张力不存在。第一个方法是:“无神论的世界观”,上帝好像不存在一样,这样“有限”与“无限”的张力也就被消除了。“好像神不存在一样”该隐在后面是不是用了这个方法?但是,上帝是真实的,所以无神论的“张力消除法”是虚假的;另一个“张力消除法”是“似是而非的真理观”,即一方面承认神的真实,另一方面又不把神的话语当真。伊甸园里的蛇曾经用这个方法击败了亚当和夏娃。第一个方法是“无神论”的方法,后一个方法是“宗教徒”的方法。试问,在我们的经历里,用的是什么方法?

且让我暂时停住,总结一下上面的思路。我们从问“为什么神看中了……看不中了……”这一具体的问题开始,一步步地,用我们理性的眼睛,对祭物本身、当事人的动机和态度,再到当事人的内在生命一一审视;最后,我们的理性终于说:好了,明白了,原来神看中了……看不中了……,不是因为祭物,而是因为该隐的动机、态度和生命有问题。后面发生的事实也确实证实了我们理性的分析是对的。我们还可以从该隐的例子出发,联想到我们自己的生命,发出由衷的感叹说:神啊,是的,在百般的试炼下,我们的心全部显露出来了!

啊,多么深刻、宝贵的看见啊!亲爱的读者,请你在这一点上牢牢站立不动摇。这正是我们生命的真实的起点,该隐正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真实写照。请你不要用无神论的虚妄,或似是而非的虚假真理,让自己从“生与死”的张力面前逃离。是的,我们那个从亚当来的、与该隐称兄道弟的原来的生命,是神“看不中”的,这是《圣经》启示我们的。没有《圣经》的亮光,我们无法看见这个真相。

以上文字可以算是我对王弟兄分享的信息的总结,再次感谢王弟兄的分享。但是,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如果我们对《圣经》的领受停留在这里,我们就都有祸了!这也正是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1—3章里发出的强烈信息,这只是福音的“坏消息”部分。福音的“好消息”是什么呢?换言之,如果我们的生命都如该隐的一样,那么《圣经》借着“该隐献祭”事件,要启示我们什么呢?

且让我再次回到我真正的问题:人类“有限的理性”如何理解和认识“无限的上帝”?根据《约翰福音》第17章的启示: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那么,我们如何认识“无限的上帝”并在认识里得到神所应许的“永生”的盼望呢?让我们再次仔细阅读并默想《创世记》第4章里的经文,对此有什么特别的启示呢?亲爱的读者,这就是今天经文里“该隐献祭”实例要真正挑战我们的地方。你准备好了,用彻底清零的心态去领受创4:5—7经文的亮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