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亚当给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为她是众生之母。21 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22 耶和华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23 耶和华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24 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
20 The man called his wife's name Eve, because she was the mother of all living. 21 And the Lord God made for Adam and for his wife garments of skins and clothed them. 22 Then the Lord God said, “Behold, the man has become like one of us in knowing good and evil. Now, lest he reach out his hand and take also of the tree of life and eat, and live forever—” 23 therefore the Lord God sent him out from the garden of Eden to work the ground from which he was taken. 24 He drove out the man, and at the east of the garden of Eden he placed the cherubim and a flaming sword that turned every way to guard the way to the tree of life. (Gen 3:20-24.ESV)
在默想经文前,我虚拟了一篇对话——
学生:老师,今天的经文让我吃惊。我实在无法理解,神为什么要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是为了惩罚他们犯诫命的过错吗?还有,那个“生命树的果子”里面,真的有使人长生不老的成分吗?神派重兵把守、不让人吃,为什么还要留着?给谁吃呢?在前面关于禁果的诫命里,神已经说清楚了,偷吃禁果的亚当和夏娃“必定死”。既然如此,难道还有办法叫他们不死,比如说,吃生命树的果子可以叫他们不死?如果是这样,神话语的绝对主权又怎样体现呢?
老师:嗯。你最大的困惑,是不是对于犯诫命的亚当和夏娃,神除了律法的惩罚,就没有一丝怜悯和拯救的意念?如果有,在这句经文里有反映吗?
学生:是的,这是我最大的困惑。如果,神在这里所做的就是杜绝亚当和夏娃的永生盼望,那么《新约》启示的“恩典的神”在哪里呢?难道说,恩典的神在伊甸园里完全隐藏了,一直要等到耶稣基督出来以后,才突然向人类彰显?难道“旧约是律法时代,新约是恩典时代”的说法是正确的?难道伊甸园是一个律法的世界?
老师: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希伯来书》明确启示了:律法只是神的影子,恩典的神是昔在、今在、永在的,永远不变。
学生:所以,我无法理解今天的经文。
老师:我们每次都是带着疑惑和不理解,来到经文面前寻求真理的亮光,对不对?也求圣灵借着今天的经文,打开我们属灵的眼睛。阿门?
学生:阿门。
好吧。让我们开始。在《创世记》第3章最后五节经文里,最难把握的显然是有关“生命树”的经文了。让我们逐节逐句从头开始吧。
紧接着上一篇的情景:在亚当和夏娃犯了诫命以后,神不仅给了蛇和撒旦惩罚与咒诅,也分别给了两位当事人具体、明确的惩罚与咒诅。此时还处于心智幼稚阶段的亚当和夏娃,不能完全理解神话语里的许多内容,比如:什么叫“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什么叫夫妻之间的“恋慕与管辖”?什么是“荆棘和蒺藜”?什么是“直到你归了土”?今天的我们当然都明白这些话语的含义,可当时的亚当和夏娃对此却是完全无知的。当时的亚当和夏娃会不会就自己心里的众多不解和疑虑,开口向神请教呢?我想应该会的。神会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吗?我想神也会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亲爱的读者,你此刻可以把自己放入当时的情景,大胆地问出心中的所有问题。我猜想,对一些问题神会很乐意回答,对另一些问题,比如说,什么是疼痛?什么是死?神也许会说,这需要实际体验,一时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等你以后有了经历就自然会明白了。总而言之,这场神与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最后的对话延续了多久?他们问了哪些问题?神如何回答?《圣经》没有透露,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圣经》的叙述是从亚当给夏娃起名开始的。创3:20 亚当给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为她是众生之母。奇怪,至此为止,夏娃还一直没有名字呢。大概亚当就一直亲切地叫她“骨中骨,肉中肉”或“妻子”(wife)吧?为什么需要给她一个名字呢?亚当也许会这样问神。神也许会说:孩子,你的“骨中骨,肉中肉”从今以后不得了啊,她将会是人类的众生之母啊!地上会布满了你们的子孙,你都要给他们起名字,为什么不给她先起一个呢?亚当欣然说:好,那就叫“夏娃”,意思就是“众生之母”。女人红着脸,兴奋地拍手。神在微笑,眼睛里充满了慈祥的爱……哦,沿着这个话题的脉络,神一定会不失时机地给人类第一对夫妻讲解很多关于爱情、互相体贴、生儿育女的人类的经验常识了。呵,这当然都是我对当时情景的合理想象了。
创3:21 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细心的上帝一定早就注意到了,他们围在胯部的无花果树的叶子编制的裙子,很难阻挡未来旅途上的风寒和磨损。神主动提议说,让我用皮子制作衣服给你们穿吧。夏娃也许会问,什么是“皮子”?于是,顺着夏娃的好奇心,神开始用具体的皮衣制作实例,解释给夏娃听。怎么制作?从唤来一只动物开始。是山羊、野牛、狐狸,还是袋鼠?我们不得而知。然后呢?经过几道必要的工序,漂亮的皮衣就做成了,穿在了亚当和夏娃的身上。在皮衣制作过程中有“流血”吗?按常识回答,一定会有。有“疼痛”吗?也有。有“死”发生吗?很可能也有。这三件事情,都是亚当和夏娃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对不对?对。那么,这个上帝关于皮衣制作的讲解,会不会同时也是一堂生动直观、印象强烈的关于“流血、疼痛、死和牺牲”的演讲?我想有可能。为什么不是呢?
也许有读者会问,为什么我在“流血、疼痛、死”后面,加上一项“牺牲”?哦,问得好!我正准备解释呢。这个被用来制作皮衣的动物,它承受了“流血、疼痛、死”,这是为了谁的缘故?为了亚当和夏娃的缘故。此时,他们一定会想起神在前面说的一句话: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现在,同样为了你的缘故,这个咒诅从地扩大到地上的动物了。这就是“牺牲”的意思。孩子,记住:一路上,你每犯错一次,我都已经为你预备了“牺牲”代替你受过,直到你的岁月满了,出于土归于土;或者直到你幡然悔改,在他人的牺牲里成为一个“全新的你”。可是,孩子啊,如果没有后面我赐给你的经历,和你对这些经历的痛苦的反思,我今天说的关于“他人牺牲”话语,你们岂能听得懂呢?亲爱的读者,我们今天听懂了吗?
创3:22 耶和华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从上下文语义上看,这句话更像是神的自言自语。我再次注意到,神用了复数“我们”,这似乎是三位一体神之间的对话。神明白,此刻的亚当和夏娃无法理解祂赐给他们的“牺牲”的含义。于是,这句话与其说是说给当时的亚当和夏娃听的,还不如说是说给后来的亚当和夏娃,以及更后来的众多亚当后裔听的。可是,我们自伊甸园起往下数,一代又一代的亚当后裔,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吗?对于我来说,我承认自己根本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至成了基督徒,并蒙恩接受了整本《圣经》的启示后,才恍若梦醒、似有所悟。我的读者啊,我在你们面前,如同站在全能慈悲的上帝面前,不愿意有半点虚情假意和自欺欺人的掩饰。我愿意把我对这句经文的理解,清晰地记在这里,愿意引起各位好奇的探索,也愿意接受各位的批评和教导。
“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那人”当然是指此刻的亚当和夏娃;“已经与我们相似”中的“我们”,我同意一般解经家的解释,指三位一体的上帝;“能知道善恶”是指在神的计划里,在“那人”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以后,神已经让亚当和夏娃,以及他们的后裔都具备了一定的(由神自己规定)分别善恶的能力。那么,最后一句“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 ,是什么意思?意思可以是:神预测,如果神不做出特别的安排加以干预,按照他们此刻的生命本性,他们一定会企图“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句子里的“恐怕”一词,说明了神不喜欢这件祂预测的事情发生。神要按照自己的计划采取行动,阻止这件事情发生。也就是说,在神的旨意里,神对这件事情(他们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的态度是一个清楚的No!可是,这件事为什么不好呢?对此,经文毫不迟疑地给出了回答:如果这件事情发生了,他们“就永远活着”。
我的读者啊,我可以预料,你此刻一定会更加大大地惊讶和疑惑了。他们“就永远活着”为什么不好?这难道不是“永生”的意思吗?难道神不愿意人得永生吗?所有宗教(包括基督教在内)的追求,不都是为了得到永生的福分吗?基督徒心里的盼望,不是也向着永生而去吗?神怎么会担心人“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对这个大大的惊讶和疑惑,我的回答其实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我只是根据一个现代人忽略了很久的宗教常识,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个什么常识?所有人类宗教都或明确、或隐晦地暗示一个事实:人的灵魂是不死的。也就是说,通常意义上的“死”的概念,只适用于人的肉体。当神对亚当说“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指的是亚当的肉身的归宿。而一个人的灵魂,在神的创造里,是不能死去的。换言之,灵魂就其本质而言,是超越时空的,因此也无法在时间之内“死去”。这就是我说的一个现代人忽略了很久的宗教常识。
如果“灵魂不死”是一个事实,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人肉身死后,不死的灵魂的归宿在哪里?按照基督教的常识,人的灵魂有两个不死的“归宿”,一个是在神的“祝福”里“永生”,另一个是在神的“咒诅”里“永活”。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句经文里的“恐怕”一词就可以得到解释了。神“恐怕”并努力阻止上述第二个灵魂不死的结局——“不死”(也就是“永活”)在神的“咒诅”里。因此,这句“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用现在通俗的教会语言,可以翻译成:现在恐怕他永远活在神设立的地狱里了。
在创3:19中,当神宣布说: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似乎让人产生一个感觉,好像神创造的人原本就是尘土而已。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解读。也就是说,神最初创造的亚当的生命(很可能是所有的生命)连肉身都是没有“死”的。神诫命里的“死”,是在人吃禁果以后,并在神作出创3:19中的宣布以后,才开始进入世界的。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使徒保罗说“死”由一人的过犯进入世界。如此看来,神在诫命里宣布的“死”,其实有两个含义:一是宣布人的肉身“出于土,归于土”,即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死了”;另一个是宣布人的灵魂在上帝的“咒诅”里“永活”。
过去我读《创世记》第3章的时候,一直有一个心结,这个“灵魂不死”的宗教常识,在《创世记》第3章里有没有明确的启示?有,正是在这节奇怪的经文里——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既然,神已经宣布“你吃的日子必定死”,怎么还会出现“永活”的事实呢?可见,人的灵魂在神的创造里原本就是“不死”的,这就是这节经文所要启示的。换言之,正是这节经文让我看见了“灵魂不死”的明确根据。注意:在《新约》的应许里,对于蒙恩得救的基督徒来说,不仅灵魂蒙神祝福得永生,连肉身也要因为基督复活的大能而重新复活。由此看来,因基督而来的救恩,可以打破“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的宿命。这当然是后话。
创3:23 耶和华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大概是受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画家的影响过于强烈了吧,每当我读到这句经文时,脑子里总会出现亚当和夏娃被凄凄惨惨地逐出伊甸园的灰暗图画。现在看来,这很可能只反映了真相的一面,并没有传达出真相的全部。如果紧扣经文,我发现创3:23完全可以被解读成不同的图像——神在慈爱里让亚当和夏娃进入神自己预先就赐给他们的土地去耕种和生活。而且,我们会发现,神做这件事的出发点,已经在创3:22里表达得够清楚了,不是因为别的,乃是因为神恐怕他们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即不希望他们的灵魂,进入神“永远的咒诅”里。看见了吗?神把他们逐出伊甸园,不是出于降灾的意念,乃是出于神“赐平安、蒙保守”的意念。阿门。
有了这样的亮光,我们再仔细默想,耶和华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请问,神有没有把亚当和夏娃送到一个生疏、冷僻的地方去?没有。神“打发”(send)他们去一个他们天然亲近的地方——他所自出之土(the ground from which he was taken),这块土地原来就是神为他们创造和预备的,他们的生命原本就与这块土地血肉相依。请读者注意:伊甸园也只是这块广袤土地上的一个小小花园而已,由伊甸园发源的那四条河流时时刻刻都从伊甸园出发,流经这块土地的全境。是的,未来他们会在这块土地上劳作、谋生,甚至流汗、流血。但是,还记得神曾经给他们的祝福吗?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1:28)。神如此祝福的时候,不正是指着这块土地吗?再联想到前面经文里,天父不惜用无辜动物的生命做代价,为他们制作皮衣,那个创造万物、全善、慈祥、给人祝福、呵护备至的神的恩典形象,不就呼之欲出、历历在目了吗?
创3:24 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是的,经文里用了略带负面含义的“赶出”一词,而不再是中性的“打发”。更令人吃惊的是,神还作出了一系列出乎我们意料的果断布置——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且容我再问一次,神带着极大的紧迫感所做的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还是那句经文——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换言之,神在这里的全部努力,就是要阻止人进入神的“永远的咒诅”里。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神有没有把伊甸园从这块祂赐给他们的土地上隔离出来,让他们从此不能再踏进伊甸园?没有,神只是把通向生命树的道路保护起来,以阻止他们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是的,你可以回到伊甸园。据专家考证,它仍然坐落于现在的土耳其境内,只是如今它早已面目全非,失去了当年神圣的风采。
如果你坚持好奇,继续问:我们能不能仍然看得见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和那条通往生命树的道路?我的回答是:过去在肉身里我们两眼漆黑,如同盲人;如今圣灵如同一盏灯,在《圣经》的明白启示里,我们洞若观火,路在脚下,意象在眼前。什么意象?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始终环绕在我们跨出来的脚步里。还有呢?还有就是那棵近在咫尺、远在天边的神奇的“生命树”,时刻激励我们越过“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努力前行不回头。
哦,生命树,生命树!我的读者啊,你明白我这里说的话吗?什么?你要我慢下来,要我再仔细解释前面虚拟对话里的学生的问题:“生命树的果子”里面真的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吗?神为什么如此兴师动众去把守生命树的道路,而不是直接拿掉“生命树”?“生命树”到底是什么?它在哪里?我认为这些问题都非常重要。让我把这些问题保留到下一篇再深入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