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3:16—19

3:16 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17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18 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19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16 To the woman he said, “I will surely multiply your pain in childbearing; in pain you shall bring forth children. Your desire shall be for your husband, and he shall rule over you.” 17 And to Adam he said, “Because you have listened to the voice of your wife and have eaten of the tree of which I commanded you, ‘You shall not eat of it,’ cursed is the ground because of you; in pain you shall eat of it all the days of your life; 18 thorns and thistles it shall bring forth for you; and you shall eat the plants of the field. 19 By the sweat of your face you shall eat bread, till you return to the ground, for out of it you were taken; for you are dust, and to dust you shall return.” (Gen3:16-19. ESV)

在前一篇里,我们讨论了有关神对蛇和撒旦咒诅的两节经文。今天的四节经文是在亚当和夏娃犯了诫命以后,神对他们也是对他们之后的人类,所发出的明白无疑、具体清晰的惩罚和咒诅。然而,没有比读这四节经文更让我感到心情沉重了,不单单是心情沉重,还有太多疑惑和不解。许多基督徒抱怨读不懂《旧约》,其实从《创世记》第3章这四节经文开始,我们对这位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神,就有诸多困惑和不解了。那位创造万物,给人祝福,对人呵护备至的全善、慈祥的神,怎么在刹那间就变脸了?哦,是的,亚当和夏娃犯了诫命,可是他们俩不是还处于心智成长的幼稚阶段吗?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死,对不对?为什么不给第二次机会?特别令我们不能理解的是,据说在亚当和夏娃的失脚里,我们继承了一种被叫作“原罪”的东西。于是,对他们的惩罚和咒诅,我们也都有份。神啊,这是什么逻辑?这怎么能是理性和公平的呢?好吧,让我们按照老办法,先把这些问题统统都放在祷告里,让我们在默想和谦卑中,祈求神真理的亮光。阿门!

现在且让我们开始默想。创3:16 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这节经文是神对夏娃说的。也可以说,这是夏娃犯了诫命以后神对她的“审判”和“咒诅”。奇怪的是,神在这里没有提到“死”。不是说,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吗?她现在已经吃了,可“死”在哪里?也许夏娃对此也正好奇呢。神没有提,神在宣告里只提了两件事:1)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2)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好吧,我们逐条默想。

1)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毫无疑问,这是一句典型的“预言式的咒诅”。注意:在神说这句话的时候,夏娃还没有生产的经验,甚至还没有身体疼痛的经验,这也是《圣经》里第一次出现“疼痛”(pain)这个词。夏娃会在以后的人生里,逐步体验到神话语里的直观(身体)含义,后来的人把这个过程叫作“学习”。对于夏娃来说,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她会惊喜地发现,怀胎、生育是上帝赐给女人的特权,也是人生弥足珍贵的快乐和希望,可是却总是与生产中的“疼痛”相连。她会不会在那一刻,想起神在此刻说的话,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把她的“疼痛”经历与神在这里的“咒诅”联系在一起?她会不会继续思想,把疼痛和咒诅与“那件事”联系在一起?哪件事?哦,就是那件事,神已经提醒过的:“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吗?”是的,与“那件事”有关。在神对亚当的话里,直接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because of you have listened to the voice of your wife)。可是,我要问这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因为你做错了,所以我要惩罚你?难道说,神不厌其烦地启发我们,只是为了让我们明白,祂是一个奖罚分明的“律法的神”?这样的理解对吗?这样的理解够吗?在这样的理解里“恩典的神”在哪里?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神理解成“律法的神”,是不是也是从对这句经文的偏差和片面理解开始的?哦,这些都是重大的问号。且让我把它们暂时保留,在后面适当的时候再展开。先看看神给夏娃话语的后半句。

2)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又是一句奇怪的经文。妻子恋慕丈夫不好吗?丈夫管辖妻子不对吗?哪个丈夫不喜欢妻子的恋慕?哪个丈夫不喜欢管辖妻子?如果妻子也刚好喜欢恋慕丈夫、喜欢丈夫的管辖,不正两全齐美吗?这样的婚姻不是神所祝福、人所羡慕的吗?这句咒诅怎么听起来更像祝福呢?慢着,如果我们从“预言式的咒诅”的角度去默想,会怎样呢?如果我们用客观的眼光去考察,看看这个预言是否在人类历史中应验了呢?根据我对人生的观察,如果不说所有的、至少可以说有相当多数量的女人,都在内心里希望恋慕自己的丈夫,即内心里有这样的需求;大部分丈夫也乐意接受妻子的恋慕,并希望自己能够管辖妻子。当然,事实上大家能做到、或做不到,又是另外一码事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人类的普遍经验事实与神在伊甸园里的这句“预言式的咒诅”大有关联。我会想,是啊,神确实是这样说的,神的话怎么会落空呢?换言之,神口中所出的话语,无论是祝福,还是咒诅,都必定应验。事实上,如果我们用《圣经》的标准看(对此《新约》里有明确的阐述),世界上有几个男人真正配得上妻子的恋慕呢?

也许有读者会问,这句经文的意思是不是说,上帝希望一个妻子对自己的丈夫心怀恋慕?如果恋慕了并在恋慕中得到满足了,就得到神的祝福;如果不恋慕或者恋慕了却没有满足,就是上帝的咒诅,是这个意思吗?当然不是!这是基督徒读经的常见误区,就是带着“律法思维”的有色眼镜去读。这节经文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你脑子里首先出来的问题是:神是不是“要”我们恋慕丈夫?我们是不是“应该”恋慕丈夫?如果丈夫不值得我恋慕,我应该怎么办?我是不是可以不恋慕呢?……你很可能已经不自觉地把这句经文读成我“应该、不应该”的“律法”了。

另一个常见的读经误区是: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从而忽略了《圣经》要传达的信息。同样,让我们以这节经文为例。比如,你可以说,我不觉得恋慕丈夫是咒诅啊,我觉得很好啊。你还可以说,如果女人在对丈夫的恋慕中满足了,那就不算咒诅;如果没有满足,大大地失望和受伤,那就是咒诅了。哦,你还可以那样说……但你讲的都是你自己的主观感受。就好像神让一个人命定成为高个子、矮个子,或聪明、愚笨,或感性、理性,或出生富贵、出生贫穷,或……这个人都可以说,我不觉得这里有什么咒诅或祝福啊,我都可以坦然接受啊。是的,你可以这样说,你也可以坦然接受,还有很多人声称可以坦然接受“死”呢!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你说的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

《圣经》并不是讲你的感受如何,《圣经》要说的是:神是怎么说的?在这句经文里,《圣经》明确地说了:在神的“咒诅”里,女人必恋慕丈夫,丈夫必管辖女人。什么意思?意思是:没有一个女人可以抗拒这个命运,女人无法不恋慕丈夫。如果这个丈夫实在太差了,无法让女人恋慕,女人就会在内心里产生极大的失落感,会感觉受伤,会羡慕、妒忌其他女人有一个可以被恋慕的丈夫。如果一个女人幸运地遇到一个她觉得值得她恋慕的丈夫,她就更会不可阻止地陷入对丈夫的恋慕里。没有一个女人可以逃脱神的这个咒诅。这就是咒诅的意思。看出来了吗?既与你“应该或不应该”恋慕男人无关,也与你的“实际感受”无关,这句经文要表达的只是一个客观事实——神用创3:16里的两个内容(前一句有关肉体,后一句有关精神)咒诅了夏娃和由夏娃代表的所有女人。呜呼,你们女人和你们男人,因为二人本为一体,都有祸了!

写到这里,我有一个关于“如何默想经文”的小小心得,愿意与读者分享。如果我们不能用“应该、不应该”或“自我感受如何”作为默想的预设出发点,那么对于这一类“预言式的咒诅”经文,我们又能从哪个角度去默想呢?这是一个好问题。对此,我的窍门是:在默想时要努力从“神如此咒诅是一个客观事实”的角度去领受,然后再把个人经历和人类经历摆上来,去体会神的咒诅是如何在个人和人类的历史经验中得到应验的。这样,你就会发现,人类文明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摄人心魄的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故事,不管是文学殿堂里的千古名著,还是里弄市井的流言绯闻,其中都有这句经文里上帝咒诅的影子。你还会发现,许多作品之所以显得浅薄,是因为作者或当事人没有领悟到,在一切经历的背后,其实隐隐约约都有神的咒诅或祝福,这样他们当然也就无法把握住神咒诅或祝福背后的深刻含义了。

创3:17a 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现在,在结束了对蛇、撒旦和女人的咒诅以后,神终于转向亚当发出自己的咒诅了。注意:这位被《圣经》称为人类“第一人”的亚当,在这里不仅代表男人,其实也代表女人承受神的咒诅,就好像在上帝对众生之母夏娃的咒诅里,也连带着所有的男人一样。因此,我们可以把上帝的咒诅分成三个类别的对象:蛇、撒旦和人类(包括男人和女人)。我们可以在默想中细心体会,对于这三者,神在咒诅的内容和性质上的细小却重大的区别。另外,我还注意到,神是通过咒诅“地”间接地咒诅了犯诫命的亚当。因为,在神对人的设计里,“地”与人的“食”紧密相连。“食”原本是神赐给人的美好祝福,但到这里“祝福”与“咒诅”却难解难分了。“食”如今除了享受以外,还成了人赖以生存的“粮”了。“断粮”意味着“死”,因此“死”也借着这句经文进入对人类的“咒诅”了。且让我们逐句默想。

“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可以把这句经文读成一个“提醒”。提醒什么?提醒: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吗?对,神提醒我们回到那个最初的点:你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还提醒什么?还提醒亚当,错误是如何发生的?是从你混淆了“我的话”和“我的话语以外的话语”(你妻子的话)开始发生的。啊,话语,话语!所有的灾难(咒诅、痛苦、死)都是从偏离“神的话语”开始的。这个“提醒”本身,是不是就是“这一切”(咒诅、痛苦和死)之所以发生的意义所在?

“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是的,一切因此改变。这里的“地”可以广义地理解成地球,即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什么地球要受咒诅?因为你的缘故,地球本身没有错。记起了另外一句经文: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罗8:20)。正是在这句经文里,神宣布:所有的受造之物都要从此为你的缘故,服在虚空之下。我的什么缘故?就是“那件事”的缘故: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什么意思?意思是:“地”和所有的“受造之物”都从此刻开始,作为人类的替罪者,一同与人类一并受罚。明白了吗?

创3:17b 你必终生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在英译本里是用两个分号隔开的三个短句,语义显得更加清楚。分析如下。

1)in pain you shall eat of it all the days of your life 直译成“在痛苦里你将要终身吃它,直到生命结束”。注意:短句you shall eat of it是直接从上一个句子里套用过来的,you shall not eat of it可以解读成“我曾叫你不要吃(那果子),现在你可以终身吃了,但是在痛苦里吃,直到你生命的结束”。那一次是吃禁果,这里吃什么?可以理解成后句经文说的“地”里长出的“菜蔬”,也可以理解成那棵神给它取名为“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其含义是:你将不断地在痛苦的经验中学习“分别善恶”,直到你生命的结束。注意:《创世记》里第一次提到“痛苦”是关于夏娃的“生产”(in pain you shall bring forth children),这里第二次提到是关于“吃”的(in pain you shall eat of it)。前者与“性”有关,后者与“食”有关。原本都是人生的欢乐,如今都与痛苦经验相连了。“祝福”与“咒诅”交缠在一起了。

2)thorns and thistles it shall bring forth for you,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荆棘和蒺藜”作为地里长出来的植物,好看却不能食用,还有刺痛人的刺和尖叶。你看,原本生长果树和蔬菜的“地”,如今在神的旨意里,却要生长荆棘和蒺藜。由亚当为代表的男人,从此以后,要为谋食而辛苦劳作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男人,为了糊口、赚钱而流汗、操心时,会不会联想起这句经文呢?哦,那些想起来的男人和女人有福了!

3)and you shall eat the plants of the field,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如果单单读中文,这个短句有点怪。难道以前亚当不吃田间的菜蔬?当然也吃。读英译本语义就清晰了:是指在同一块地里,过去只长果树和菜蔬,现在也要长“荆棘和蒺藜”了。原来单纯的种植和收割的快乐,现在要混合清除荆棘和蒺藜的辛苦了。一句话,从此以后“咒诅”与“祝福”形影相随了。

创3:19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创世记》里最让我震惊、伤心、绝望的一句经文。是的,没错,震惊、伤心和绝望。前面关于女人的双重咒诅,还有关于地里长“荆棘和蒺藜”的预言,甚至这里的前半句“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的咒语,虽然也让我震惊和伤心,但还不至于绝望。真正让我既震惊、伤心又绝望的,是后面的半句话:“直到你归了土,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当我默想这句话的时候,我似乎听见亚当的呼喊:神啊,什么叫“归于土”?什么是“你本是尘土”?不是的,我不是土!我知道什么是土,那是用来长果树和蔬菜的。我像动物一样会奔跑,园里的动物都喜欢听从我对它们的呼唤;我还有亲爱的夏娃,我们一起呼吸、说话、好奇、讨论,一起憧憬未来。我怎么会是土呢?神啊,能给我解释吗?你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我的读者啊,你听见亚当的呼喊了吗?你看见此刻夏娃惊讶的表情了吗?你是不是也与我一样震惊无比?

是的,此刻是一个分水岭:一个“结束”,一个“开始”。什么结束?什么开始?哦,一个“有灵的活人”的生命的结束,一个“出于土、归于土”的生命的开始。写到这里,我开始领悟了。在神最初给亚当的诫命里,神说过,你吃的日子必定死。我在前面还问过,亚当与夏娃吃了,但“死”在哪里?哦,原来就在这里!当神向亚当宣布说“直到你归了土”,就在这一刻,“死”登堂入室,进入人类的生命了。可是,神啊,为什么说“你本是尘土”?人是由泥土造的,但不是还有那口来自上帝嘴里吹出来的灵气吗?那口“灵气”不代表同享神的“永恒的生命”吗?怎么突然回到尘土(dust)了呢?是的,就在这一刻,上帝宣布真相说,亚当的生命已经回到“尘土的生命”了,已经不再是原先的那个“有灵的活人”了。

是的,此刻是一个分水岭:一个“结束”,一个“开始”。什么结束?什么开始?哦,一个“有灵活人”的生命的结束,一个“出于土、归于土”的生命的开始。可是,神啊,这一切是怎么回事?是原先的生命本来就有“死”?还是此刻开始成为会“死”的生命?是不是可以说,在原先的生命里,“死”只是一个“可能性”,如今“死”作为“现实性”进入了人的生命?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那么,神啊,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什么呢?

哦,孩子,你还记得我给你(和全人类)的三大问号吗?好吧,我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你重复。

1)你在哪里?——从此刻开始,你又回到了“出于土、归于土”的尘土的生命里。

2)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吗?——是的,就是这件事,一切都与这件事有关。

3)谁告诉你赤身露体呢?——是我,你的创造者,是我告诉你这一切真相。当然,我话里许多内容你此刻还有很多不明白,因为你还需要学习。这个称为“学习”的过程,也从此刻开始。

哦,这是一个分水岭:一个“结束”,一个“开始”。什么结束?什么开始?一个幼稚无知、凭天赋能力而活的生命结束了,一个需要在“经历和神的话语”里学习、反思,经历破碎和更新的生命开始了。神说,孩子,这个全新的过程,在我的旨意里,必然会把你带到一个无比美好,你无法想象的全新境地。你相信我的话吗?你相信我对你的应许吗?

可是,神啊,一个“出于土、归于土”的生命,还会有盼望吗?哦,是的,你们有盼望!这正是我的应许——

记住: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中,我在创世以先就为你预备了你的盼望和目标,还有你在旅途上所需要的一切帮助。

记住:当我在你的心里呼唤你的时候,你不要害怕;如果你害怕了,那不是因为你的赤身露体,因为你在我眼里从来都是赤身露体的。

记住:要学会明辨,因为你里面会有蛇的声音,继续冒充你和我的声音。

记住:你即将经历的所有欢乐与痛苦,都指向那个目标,那个“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的目标。

记住:我会继续与你说,只要你愿意听。这是我的应许。现在,孩子,启程吧,愿我的话语与你同在!

读者也许会问我,你怎么会从这句“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的经文里,读出了“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的意思来?哦,不是的,我说过如果根据《创世记》第3章这里的经文,我读出的只有“震惊、伤心和绝望”。今天的四节经文是《圣经》记载的神与亚当、夏娃的最后一次对话,也是亚当活在世上930年的人生里的最后一次露面。在后面的章节里,人类第一对夫妻的故事犹如过眼云烟、成为绝响。他们后裔的曲折故事,一幕又一幕延续到今天,并把你我都统统包裹在其中了……

我的读者啊,请告诉我,你此刻的感受,是不是与我一样震惊、伤心和绝望?什么?你不绝望?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你仍然不觉得绝望?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绝望吗?你的希望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