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2 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审判他。3 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4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5 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6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7 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8 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9 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10 却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11 因为神不偏待人。12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按律法受审判。13(原来,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14 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15 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16 就在神藉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照着我的福音所言。
我们曾经谈起“绝对性”与“搭积木”的比喻,接下来将要讨论有关“不可论断”是一块带有绝对性的积木,没办法和其他积木严谨地搭配在一起。我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一、积木绝不能修改,若引入相对性条件变成有条件的真理,便不成其为绝对真理了;二、绝不能将搭不起来的积木扔掉。绝对性真理往往只有《圣经》提供,世界的智慧告诉我们的全是相对性真理。所以对于《圣经》教导的绝对性真理:一不能修改,二不能扔掉。
2:1 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
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我把这段拿出来,因为这是整个经文的核心,也是叫人纠结的地方。怎么会呢,我怎么会和他一样呢?!比如大卫犯奸淫而且把人家丈夫害死,我不是还没犯过这个罪?当然不一样,坏人好人差很远,人和人很不一样!怎么说一样呢?且慢,这段经文所表达的含义很刺激、很绝对,正是保罗要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
我们先提三个问题:
(1)为什么不能论断人?!思考保罗对论断人是怎么说的?
(2)什么叫论断人?
(3)保罗在这里算不算论断人?保罗肯定不算,他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保罗不算,为什么不算?
这是这段经文第一层面的问题,你会发现这三个问题不好回答。那么,我们可以先放一放,先按经文的逻辑走,然后再回过头来看能否回答得清晰一些。
你这个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为什么?因为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
我们说不能论断人,为什么?可以给出很多理由。比如,因为神是审判者,一切由神来判断,是很站得住的理由。你是谁啊,你怎么论断人呢?这个理由当然是对的。但《罗马书》在提出问题时紧扣的理由不是这个,而是因为你和那个人一样!这是《罗马书》的回答,为什么不能论断人的理由是因为你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这里有张力,是人一定会不服气!《罗马书》从第 2 章就显明出来,保罗沿着这条线一直往下走。透过《圣经》的亮光要让我们理解,为什么这个不服气到最后是应该服气。
“论断”,我们有时候会在这个词上咬文嚼字。英文“judge”,可以翻译成:判断、审判。什么叫论断?首先你不能论断人,不能审判人。但是我们注意,读经文不是为了玩字面游戏,读经是要理解。为什么说这段经文对我们张力这么大呢?因为这不是纯粹理论,这跟我们基督徒的生命、生活很有关系。比如我们对一个不信神的人说:“你不信耶稣基督就要下地狱。”这就是很大的论断,不信的人就很难接受。论断这个事情跟我们基督徒生命方式,与人打交道方式,语言沟通方式都息息相关。
2:2 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审判他。3 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4 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
保罗的逻辑是:第一节你论断人家却跟人家一样。第二节行这种事的人神必照真理审判他。保罗感叹说:你这个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这句话重复你不可论断人,原因是你和他一样,再次强化这个事实。这是最让我们难以接受的。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么?其实当我们论断人的时候,常常真的忘了自己也是将被神审判的罪人!保罗把我们的角色重新提出来:你以为你不是在神的审判之下吗?!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当我们不觉得有被审判的压力,当我们的心态好象是审判官的时候,保罗说你是不是觉得神好象不审判你?神对你的怜悯难道是让你逃脱吗?其实是让你悔改!
这个地方我们稍微停一停。当我们论断人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好,这时保罗说你不要论断。他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把神的怜悯恩慈当作可以逃脱审判的理由。我自己体会到,这段经文要解读出神对你的恩慈、怜悯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你做坏事却还没有被灭;另一层意思是没让你做坏事,是没让你具有做坏事的条件和需要,是没让你遇到做坏事的诱惑!人生要有这样的醒悟,否则我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好。你现在读那些贪官的报道,包养情妇,挥金如土,我们觉得不可想像。其实也许大多数人到那个位置,那个环境同样的身败名裂,彻底毁掉。所以,我们要感谢神的恩慈和怜悯。
2:5 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
这个积蓄愤怒,是很震撼人心的。神在忍受等待我们悔改,我们还是一意孤行没有悔改之心,甚至还自以为是地去论断他人,看不到自己的罪。这样一种情况,其实是在积蓄神的愤怒,有一天会爆发出来。保罗要做的,就是把每个人心中那个自以为是的东西打垮,使我们有救恩的需求。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指最后审判我们是和那被论断的人一模一样匍匐在地下,等着神审判的人。
2:6 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神根据什么来审判?是根据个人的“行为”。这里的行为是我们在第 1 章里读过的三个层次,4、5、12 个名词所表达的。就是说,他必照个人的行为报应个人,讲的就是行那些不合理事的人。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这个行为不是仅指外在看得见的事,而是从里面说起的。我们读经要读得很细,不能想当然,以为事情一定是外在行为,里面的心思意念不是事。从上述经文的逻辑结构可见,心思意念也是事。从不义、邪恶,到贪婪、恶毒等三个层次都是罪的表现。与社会上的刑事法律认定的罪行不同,在神的审判里心思意念都算!基督说,你这个犯奸淫的心中意念就是犯奸淫,就是这个意思。神的审判就是如此,他必照个人行为报应个人,这个行为是指这上述三个层面的行为。罗 2:16 就在神藉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照着我的福音所言。隐秘事是指行为上被抓住的事以外的,在人心里没有显出来、或者没有条件行出来的事。心里的隐秘事,隐而未现的,也是耶稣基督要审理的,他的公义在此。人是看不见的,人只能按照外表来审理。经文他必照个人的行为报应个人,指外在行为以及内在心思意念全部包括在内。
2:7 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
这里的“报应”其实就是奖赏,神是公义的。这里的恒心行善,容易滑到律法下的行为层面。我提醒大家,我们曾经抓住一块积木是“神只看信心”,我们不能把已经抓住的积木扔掉,我们要紧紧抓住!仔细读这段经文,细心思考,这段经文已经涉及到给我们永生报应,是救恩的报应,这个行善指的是追求永恒。人在有限的一生里可以有两个追求:一个是追求永恒的、荣耀的、尊贵的生命;一个是追求世间那些短暂的目标。这里的行善,我们不能想当然,把追求表面行善、行为行善关联起来,别把《圣经》的意思理解浅薄了。仔细研读经文会发现,神这里说的行善是与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相关联的,你要用生命去追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而且“恒心”是说,你要在忍耐里追求。这是为什么?因为当我们追求短暂的目标时,可能追求得到;追求永恒可能感觉虚无缥缈、眼不能见,所以必须恒心在盼望里。后面亚伯拉罕的例子就是这样一种生命,就是神说的行善。所以,对每句经文的理解不断往深里走,不停留在表面,最后见到亮光:对只追求短暂目标(可朽坏的)的人而言,放弃了神原本让我们在他的永恒里追求的东西,就是不顺服真理,就是不行善,就是行恶了。这是神的逻辑。
2:8 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9 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10 却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11 因为神不偏袒人。
这里讲到神最后审判是怎样审判的?为什么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犹太人是神的特别选民,所以按照这个次序。
众问:作恶与行善是对应吗?是不是普遍意义上作恶?
对,作恶也就是不义,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这里已经开始讲最后审判,也就是我们讲的坏消息。对于很多没有追求耶稣基督救恩的人,最后的结局是坏消息。
2:12 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
这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从字面上读出什么?读出不灭亡?实际上这句话是灭亡,但不是以律法形式的灭亡。这个律法是指犹太人的律法,是神特别赐给犹太人的。中国人没有这个律法,但也要灭亡。这里你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都不可推诿,因为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罪,因为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的和别人一样。英文很清楚,按英文字面直译:这些人虽然没有律法,但是也会灭亡,只是不按照律法这个方式灭亡。凡在律法以下的则是特指犹太人,必按律法受审判。
2:13 原来,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
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在律法下行出义,在律法下面没有一个义人!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因信称义,才有救恩赐下,所以说神的审判就是按照律法审判。正因为按照律法审判人类全部灭亡,才会有一个诺亚方舟——那就是耶稣基督,让罪人可以逃到那里去,成为我们的庇护所。
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犹太人有律法且自认为也遵守了,对此很自夸。保罗说:只要你真的遵守了,神当然不会审判你,但是没有一个人完全遵守。最后是另一个义出来,就是神安排的“因信称义”。因此行律法为义虽然失败了,但这并不是说神就不看行为了,神还是按行为审判。但是读这段经文,又不要马上回到按行为称义了,大家赶快去行为吧。不是这个意思!神按照律法根据行为审判,本身显出神是公义的。
审判就是凭律法审判。后面还会讲到,一个按摩西律法审判,一个按良心律法审判,在这个审判下面没有一个人能站立!
2:14 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15 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外邦人“本性”就是“良知”,虽然没有律法顺着良知做事也是好的,这就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我们心里。是非之心同作见证,我们的是非之心可作见证;思念互相较量,我们内心会挣扎、较量,挣扎是指知道对错,但是我做还是不做呢?或以为是、或以为非,我们都是明白的。这段经文是说,假如我们每次都尊重良知,那也是义人,神也不审判你!可惜没有一个人做得到,外邦人跟犹太人是一样的。
在这里,神没有说如果你悖逆我审判你,神是说我根据你显出罪审判你。其实我们是知道的,我们的良知告诉我们自己有罪性。我们通常观察一个人,只靠外表而不能走进其内心时,很难判断其好坏。凭借外在行为,我们无法判断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神的审判是在里面,我们如何从内心里面判断好人坏人呢?其实我们自己有一个良心、良知,唯独从内心里面才能判断。所以说神把这个良知放在我们内心里面,让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做的对还是错。每个人都能够透过内心的良知知道——我是个罪人。犹太人把一个淫妇抓到耶稣基督面前,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 8:7)结果围观的人一个一个全部退出去了。这就是犹太人对罪的认知水平,从小孩到老人,都是很深刻的。中国人对罪的认知水平完全不够,我们在座的人要知道,在良心里面感觉是做错了的,就是判罪的一个标准。
2:16 就在神藉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照着我的福音所言。
这就是上面已经提到的审判人隐匿事的日子。隐秘事就是藏在里面的。
第 2 章的核心概念是“审判”。审判在这里对应的经文:2:5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这里指的审判是那个最后审判的日子,罗 2:16 就在神藉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照着我的福音所言。耶稣基督在那天会从海里、地上全把死人唤起来,在白色宝座前面审判。所以这里说的审判是指这个,每个人都要被审判,无论死了多久,灵魂到那时候都要面对审判。人都死了还怎么审判?这个概念是不对的,我们是会被唤起来的,要面对神的审判。
神怎么把你灭掉?灭掉的理由是什么?先说灭你的理由是按照律法根据你的行为审判,就那么简单,得出结论是没有一个人能站立得住。但是神说:启 20:12 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是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13 于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阴间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14 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15 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
这个审判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这里有个案卷,这个案卷是每个人一辈子所行的事。所行的事如前所述有三个层面 4、5、12,都记在里面。根据这个案卷,没有一个人能站立。假如你的名字在生命册上有份,你可以躲开这个审判。怎么能进入生命册?生命册上怎么会有你的名字?因信称义!不是你表现好就能够进入生命册,称义是因着信。但你面对的审判还是因行为、照律法。称义就是指那个不看你的行为,看你的信。如果看你的行为,你又没有信,那名字就不在这个生命册里。假如谁的行为真的了不起,也可以进入生命册,可惜只有耶稣基督一个是这样的人!这个案卷就是你的全部记录。还记得吗?撒玛利亚妇人跟耶稣谈话的时候,她自己把已做的事情忘掉了,耶稣一个一个点出来,说她曾经有五个丈夫。我们很愿意忘掉,很不希望记住。
因此,唯有坏消息讲得越透,好消息才会越珍惜、越认真,不至于虚拟化。至此,审判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