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弟兄们,我为你们的缘故,拿这些事转比自己和亚波罗,叫你们效法我们不可过于圣经所记,免得你们自高自大,贵重这个,轻看那个。
这句经文很有趣,很有趣。有问题吗?什么不连续的问题吗?
众问:哪些事转比我自己?效法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不可过于圣经所记?
还有最重要的、不连续的问题吗?为什么论断的人会自高自大?
论断的人当然会自高自大。他可以说:吴先生,你经文讲得很好,整天talk、talk、talk,但其他也不咋地。吴先生,爱心不够,待人没耐心。所以论断的人是可以自高自大的。
“叫你们效法我”,“效法”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以我为榜样,跟我学,我怎么样,你也怎么样。但是,“不可过于经文所记”,譬如,王岚以我榜样,效法我的衣食住行的具体方式,请你不要效法我过于圣经所记,这是可能犯的错误。我把你捧起来,我想跟你学,想学得一模一样,这效法是不是很烦人。为什么很烦人?你没把主要东西抓住,抓住的这些不重要,不重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忠心,你要效法。王岚很想效法吴先生,除了效法忠心以外,其他不重要的东西他也效法,马上出来念头吴先生也不咋地!这是很自然感受,好像还不如我,好像还不如边上的人,不如去效法他呢。带着这个心态出来的,很容易自己把他捧起来,又自己把他摔下去。捧得越高,摔得越快;嘴巴不说,很谦卑的样子,但心里犯嘀咕,还不如我呢!当这个人一有弱点,你的反应,嚯!他这地方要跟我学了,虽然忠心上我跟他学。你看,这要求全都出来了,人就是这样子的!从效法开始,这个跟这个学,那个跟那个学,轻一个重一个,自己作评判。因为相对而言,这位姊妹说话很谦卑,那位姊妹更谦卑的;这位弟兄说话很粗鲁,那位弟兄说话更粗鲁,这都是相对界的。讲到基督论、圣灵论都是绝对的,当讲到人论的时候,相对性就出来了。
从第5章开始,就开始讲事情,人类、事论、人在世界上要处理事情,所以越来越进入相对了。后面保罗花了很多精力,帮助弟兄理解如何处理相对界的人与事。他的意思是,这类相对界的事不重要,不重要,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是那个东西,这才是他关注的。你也可以从中得到自由的信息,不重要,该干嘛就干嘛,无所谓,这个认识也要出来。再说,你干的比我好,这是神给你的天赋。秉性各异本身就是神给的天赋,世界是多样性的;里面的那个主、那个信、那个基督、圣灵是一样的,其他都是千差万别,可以多样性。
本来是保罗说你们要效法我,他派提摩太去,提摩太很忠心,他很看重这个品格。假如派另一个去,去了不是讲保罗的话,说他自己的话,那就不忠心。他说,其他东西不用那么仰视我,以免你自高自大。这里一般会认为应该是,以免我自高自大。读这里就觉得不连续,应该是,叫你们效法我不可过于圣经所记,以免我自高自大。这是我开始读的疑问。你们自高自大?他们都高抬我,效法我,怎么还会自高自大呢?
这个地方我认为不连续,多琢磨一下,多想一下,多从前面场景流过来,从前面的意思流过来,就出来了我刚才这番议论。这番议论也把我的经历拉进来。我的经历里确实有人认为,我是讲道讲那么好,确实还希望我更好一点。《圣经》讲得好,同时又待人很谦卑,对人很客气,有这个希望。当这个希望做不到的时候,他马上会攻击、批评,甚至吹捧。我这个经历是有的,我就把它摆上去,就知道保罗当时的心情。这是一个例子,当你发现不连续的时候,前面场景进来,后面自己经历补充进去,前后串起来。
4:7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
“多样性”,多样性没什么好骄傲的,都是神给你的。这也是人论里面的特别重要的东西,总的旨意是你怎么看人,这也没偏移,很自然的过渡过来。我和你不一样,你有你的优点,他有他的特长,这都很正常。只要你不要自认为是你的,其实都是神赐的,要跟得非常准,以至把多样性背后的神也解开了。平常我们只看到多样性,这个人厉害,逻辑思维很强,这个人感性思维很强,这个负责敬拜比较好,这个负责服务比较好,其实背后都是神造的人。不是这个人怎么样,然后高低就评出来了。
这个切入点也非常好,他的眼睛一直穿过去,穿过去,他让你看人的时候看人背后的神,这是看人的基本原则。看人的共同点,工人、工程、忠心、跟神救恩绝对性相关的。至于相对性的东西都是神创造的多样性,没什么好骄傲,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后面这段议论,也是“人论”里重要的。“不要自夸”,你可以读成批评,也可以读成事实就是这样,就是神给的。这两种读法很微妙,但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读成神批评是律法主义,还是读成真相就是如此。
4:8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叫我们也得与你们一同作王。
这里有什么问题吗?有不连续吗?什么是作王?假如你是一个无神论者,假如你毫无《圣经》光照,你会问什么是作王?假如你有《圣经》光照,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圣经》说,你就是王子,你继承神的产业,你是基督徒、神的儿子,你要把仇敌踩在脚下。所以,若有《新约圣经》启示,作王的比喻是明白的;若你没有这个启示,你是不明白的。作王是世界上的king。用世界上看得见有体验的king,去比喻那个看不见的、属灵的、尊贵的;虽然你可能今天还饿肚子,保罗昨天还被人打了;但其实在属灵的地方,世人看不见,你看得见那个king。“作王”这个比喻,就是用一个看得见的可以体验的生活当中的王,比喻那个看不见的、精神上属灵的、基督徒的尊贵地位。
“饱足”,若没有《新约圣经》的光照,是会想到很多;但是有《新约圣经》启示,这个饱足一定是在基督里,在神的王国里都是王了,你当然饱足了,什么东西神不供应?这也是很简单的。刚才这句里面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什么地方?你们有没有读出来?首先我问你,保罗是讽刺他们吗?是说,你们现在好了、饱足了、丰富了、不用我了,自己作王了?!这个《启导本》就是这样解释的,这本书很糟糕的,很浅很浅的,解释在最浅的层面,而且全是错的。所谓错就是浅,浅就是错(百度解释里大部分抄这本书的)。假如你把这段经文独立出来,完全可以读成反讽;而把这段经文从整体里面拿出来,就是很多基督徒喜欢做的,一段一段读毛主席语录似的,传来传去,非常坏的习惯。假如放到整体里面,这个反讽意思是根本不会出来的,这样你就知道《启导本》解读得多么差,断章取义解释,整体概念就没有了,所以我读《圣经》的时候,这本书要在我自己解好以后才能读,先读这个就被它套住了,脱出来还很累。我自己默想出来了,最后读一读它,发现它这样讲,就提醒大家,今天起这个作用。岂止是这本,基本上都一样,都是很浅很浅的,包括网络上。
那么放到经文场景、经文语境里去,为什么不是反讽?放进去就很容易看到了,前面的怎么说的?前面说,你们不得了,神让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就是因为要让你们这些人进入天国,成为基督徒,成为神的儿子!你们别小看自己,你看自己又穷,又没有学问,行为又不怎么样,道德也不怎么样,但是你们就是神花代价要救的,因为那些有学问的人根本不要听,事业上很成功的忙事业去了,哪有人来听我的道?这是保罗看为那么重要、那么兴奋地做这个事情,因为他看见你们这帮人在世人眼里是那么不起眼,居然是神要救的人,要继承神的国度的人!有了这个看见,保罗才放下自己的一切去做这个事情。
那怎么会是反讽呢?在第3章的最后说,都是你的,都是你的;你们不要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彼得的,保罗是你的,彼得也是你的;生是你的,死也是你的;因为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是属神的,世界是属神的,万有都是属神的。第3章的最后结尾接的是这个话语,这段话怎么会出现反讽?!可见这样解完全是割裂的,割裂出来读成反讽。所以,像这类错误我们不能犯,不能人云亦云,不要把书当专家,不要把大牧师当专家。不是反讽说,你们真的已经是王了,他用的是already、already、already已经作王!
保罗就怕你们自欺看不见,觉得这怎么可能呢,怎么这样呢?这是保罗教导,是看见、看见、看见;而不是批评、批评、批评。我们容易读成要么批评、要么反讽,这里是看见、看见、看见。
还有一个很有趣,既然already(已经),为什么又说“我愿意你果真作王?到底是已经作王还是果真作王,还是没作王?这个要读出来呢!一边说你们already作王,富足,不需要我;一边说我愿意你们真的作王,也就是没作王,我愿意你作王。这叫二律背反,这叫巨大的奥秘!这个奥秘我们在《罗马书》、《新约圣经》也启示出来了:假如都already了,这些人后面那种担忧,还要听经,还那么警戒,有什么意义呢?Already是你已经成了,你的生命工程已经成了,成了吗?又成又没成,又得救又没得救,又是又不是,又完成又没完成。《圣经》对救恩的启示就是进行时的二律背反:成了,没成;成了,没成,一直到末日那天。这叫二律背反,同时存在,这个就是奥秘。保罗在这里特别讲到人的时候出来的,当这个绝对真理进入相对世界的时候,二律背反真理就出来了。
这里的二律背反读出来了吧?假如不讲二律背反怎么可能是真理呢?真理一定是二律背反的。保罗说我真愿意你们果真成王,我就跟你们一起成王,这就是保罗做的事业啊!他已经成王了,我还愿意跟你们一起真的成王。
4:9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这里有问题吗?我说的问题是:这里连续吗?这里有反差吗?这里跳跃吗?
刚刚还说你们已经是王了,我愿意跟你们一起作王,一下又成了定死罪的囚犯。你注意到落差太大,反差太大。在没有《圣经》启示之前我们叫天书,完全是前言不搭后语,完全不知道说什么。现在我们有《新约圣经》的启示,完全可以解读,而且是非常强大的,就是把反差找出来。他说,你们已经作王,我也很愿意你们果真作王,我跟你一起作王。你把这个滑过去了,我把这个反差找出来:已经是又不是;是王又不是王。它的“果真”、“愿意”使这个张力出来,保罗也想把这个张力特别拉出来,就开始用这个比喻。
你们看,作王,犹太人作王,这帮人都是穷苦人,从来被上流社会、有钱人、有学问的人压迫的基督徒,当年的基督徒都是很穷的,他才渴望救恩,有钱有势的人根本不需要救恩的,当笑话。这帮人听说作王,他脑子想什么?他马上想的是,我们可以作王了,上帝来帮我们了。我又进入这个场景里边的听者的心情。听者一定会把这个很自然的理解成,作王意味着我在世界上可以不一样了。为什么?我背后的神是真的,这些当权者背后的神是假的。我背后的神是真的,他一定会有许多联想,可以横着走了。那保罗从自己的经验告诉他,真的不是这么回事。保罗有什么经验?保罗曾经是人上人,现在是人下人。保罗认识到这个真理,也是经过切身的经历。整个犹太人都像保罗这样想,犹太人在世界上是一个弱小的民族,几个周边的国家都比他强大的。所以他在盼望着,他有这个信仰,他相信有神,盼望弥塞亚把人间的公道、正义带给他们。但是出来了耶稣基督,用保罗的话来讲,神的奥秘事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犹太人整个民族、宗教全垮塌,接受不了,直到今天。保罗在讲经的时候,若这个真理不出来,那一定是草木禾秸,夹带私货,为了安慰你的心,那他就不是一个忠心的工人和管家。
接下去保罗讲的就是这个真理,不是你想象的那个上帝,这个上帝是这样的,“列在末后“,什么是列在末后?原句是: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保罗对“使徒”这个词是非常敏感的,又回到当时的场景,为什么?因为保罗不是直接跟耶稣基督,他是耶稣基督死后有过特殊经历,然后神给他很特殊的启示,他讲出很多其他使徒讲不出的东西。其他使徒讲的最多的是耶稣在地上一起生活的见证,保罗把这些见证再加上他自己的见证,跟整个犹太教的旧约启示融汇贯穿,出了一个从旧约到新约完全一致的、统一的、没有分裂的体系。这个工作是保罗完成的,而且他还建了教会。建立教会,你必须传讲,必须有教义,必须一套一套,从人也可以理解。所以保罗融合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加上犹太人旧约的见证,再加上使徒见证,再加上他自己个人见证,《新约圣经》保罗写了一半,地位非常高,所以保罗对使徒这个名分是在乎的。当时那些敌保罗或者撒旦的代表让保罗的真福音传不出去,说你不是(使徒),而且保罗确实在很多想法上跟彼得、雅各说法也不一样。保罗力争他的使徒地位,保罗说我们这些使徒是很惨的,不是什么好事,保罗力争的地位是一个很惨的角色。我们以事实说话,十二个使徒除了一个叛徒,把保罗补进去外,后来他们自己又补加一个,全部殉道,在那个年代里。所以保罗活到62岁,他力争的那个名分是很惨的名分,不是什么当王、当将、当相,这是事实。
他说“列在末后”,是保罗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多重大。你想想看,保罗是知道这个使徒是最苦的,后面是给你们看的,给你们看什么?给你们看神的二律背反的真理反差那么大。用这个东西解释耶稣基督就是真神,因为你们不能理解他,他怎么死了?那么惨,那么受羞辱,这就是神。保罗说,跟他比起来那我算什么?!这个眼光是直接跟耶稣基督、十字架上所沾血的真理的荒谬性、不可理喻性对照起来。保罗等12个使徒也是一样献上自己的生命,“一台戏”一样给世人看,还特别让这台戏更宽泛一点,拉到天上去,“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给“天使观看”,《旧约圣经》也提到很多,这些天使其实都是神的差役,帮助神在世界上完成这样一个极其伟大、极其不可思议的计划,这就是救赎计划。所以天使也在看,这个完了,这个行;这个完了,这个行;这个走了一半跌倒了,不回头了,可惜可惜。这就是这些使徒想描述出来的他们看见的图象,让我们也看见。希伯来书不是这样说的吗,你们要跑到终点,他们在那里等你。保罗、摩西在这里等你,这样的一个图像是超时间、超空间、超物质界、包括灵界的,是这样一个宏大的戏。你从这个理解保罗所说,我们是给世人看,给天使看,这里特指使徒列在末后。因为使徒列在末后,后面保罗讲的经历对使徒冲击力是非常大的,你要想象你站在那里,保罗讲得天花乱坠,你们已经是王了,然而自己还那么惨,你怎么消化、领受这个真理呢?!你需要把自己放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