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福

6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好像经历了的长途跋涉,到了这里,犹如登上了一个平台,一股清风扑面而来,顿觉心旷神怡。哦,你问什么?“清心”属于哪个维度?是“长”还是“阔”?好吧,让我们从头梳理一次吧!一个人因为灵魂的苏醒,才有了灵里饥渴的需要(第一福);于是,在内心深处有“哀恸”(第二福);外在举止上有“温柔”(第三福);行动上的“饥渴慕义”(第四福);对待环境有“怜悯”之心(第五福)。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里,一定是既在其中,又在其外;他们出污泥而不染,卓然独立;于是,“清心”渐渐成了他们生命的一种境界了。因为这种境界,他们内心宁静安详,清心纯洁;看似逆来顺受,却生生息息,日子过得舒心长久。由此看来,把 “清心”比拟成“长”的维度(时间上的长久),倒是恰如其分的了。就是那种悠然自得、慢慢品尝的人生境界了。古代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还有田园诗人陶渊明,所追求的,不正是这样的境界吗?他们达到了吗? 对此问题,我的看法是,如果没有上帝 1-5 福的滋润保守,第六福的境界是出不来的。

也许你问,为什么对“清心”的应许是“见神的国”?有意思。让我想想。哦,这个好理解。因为,一个人唯有在这样的境界里,才可能感觉到轻柔细腻的圣灵之风,才可能看见曙光微露的天国之籁。弟兄姐妹们,如果我们此刻的生活,仍然可以用忙碌、喧闹、操心、焦虑来形容,我们离“清心”的境界就有距离了。难怪我们抱怨说,听不见神的声音,感觉不到圣灵的风呢!我要提请诸位注意,不要把“清心”与“虚心”混淆了。“虚心”(poor in spirit)是指灵里的贫穷,“清心”(pure in heart)是指魂里的淡泊;“虚心”是追求、不饱足;“清心”是不追求、已知足。(我们知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