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什么是“灵恩思维”?
我们怎么讨论“灵恩思维”?首先,也是从观察开始,因为来自生活:现在出来那么多自称为“灵恩派”教会、“灵恩派”信徒,这个实践就已经有了。然后,我们去观察、收集“灵恩思维”的一些要素。我们先讨论“灵恩思维”的巨大影响,深入分析以后发现自己里面也有“灵恩思维”,这就联系起来了。我们对“灵恩思维”的思考也不是采用“定义法”。我们借助请百度搜索“灵恩”或“灵恩派”,罗列“灵恩思维”的要素——
百度上说,“灵恩”的本意就是圣灵带你理解上帝的话语,所有来自上帝灵的体验都必须要透过上帝的话来印证,而要了解上帝的话又必须透过上帝的灵来感动。
从这段信息可以收集到一些要素:“灵恩派”教会强调“圣灵”在帮助我们认识上帝的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圣灵是真的,所以体验与圣灵同在的经历对你认识上帝同样非常重要。假如没有这个帮助,你即使每天读上帝的话语,你的体验也可能非常有限。这个是“灵恩派”从“福音派”里独立出来、自成一派的必然性,它具有弥补“福音派”轻视圣灵的作用。
从来自参与“灵恩派”教会活动的体会,可以观察到他们强调基督徒在实践层面、可观察层面的一些看见,譬如说强烈情绪、超自然现象、经历神迹、强调医治大能、按手、说方言、说先知的话语、各种属灵现象,强调喜乐(笑)、爱的释放、圣灵充满,圣灵感动,强调赞美、祷告、灵修、敬虔、认罪悔改,所有这些都是“灵恩派”教会里面很强调的一些实践。
我再次特别提醒,千万不要用“标签”来论断信徒、论断教会。“灵恩派”很多经历是语言描述不出来的,所以它在这方面很吃亏,如果你只从语言信息上认知“灵恩派”,负面影响就会比较多。
有了以上的基础,我们现在分析“灵恩思维”的一个结论是:“灵恩思维”追求果子(包括智慧和品德)的热情超过了追求耶稣基督自己;追求大能的热情超过了追求耶稣基督自己。一个信徒也好、教会也好,如果表现出这种偏差,我们就说这是一种“灵恩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点:
(1)追求果子的热情超过追求耶稣基督的热情。“灵恩现象”很可能是我们进入主耶稣基督前的一个历程和台阶。当我们还没有把自己放下,还出于“老我”的本性时,我们会更看重果子而不看重耶稣基督。这是为什么呢?果子的好处是可以在人前得荣耀。保罗特别可贵之处是突破超越了这个点,他说:“我不自夸,我只夸耶稣基督,我只夸十字架。”人很难突破的罪性,就是在人前得自己的荣耀,而且这个地方比虚荣还要深得多。虚荣还只是外在表现出的喜乐,而这里是里面高兴,外在还可以表现出很谦虚。你里面“得人夸奖的高兴”与“得神夸奖的高兴”,你更在乎得人夸奖,虽然表面可以装出来很谦虚、不在乎的样子。其实,人真的很难突破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人会偏向追求果子,而不愿意追求耶稣基督。
(2)追求大能的热情超过追求耶稣基督热情。能力当然是好东西,对不对?世界上的很多能力,你要下苦功才能得到,学习、钻研,读《圣经》也需要你自己读。但是,人有个天性:偷懒,能走捷径、能偷懒最好。偷懒的一个生命特征是“自己当主”,喜欢全天下的人为你服务。人天生有罪性,就是“不让主当主”而是“自己当主”,到最后神也可以变成你的仆人。很多人求能力,其实就是让神当你的仆人,让神为你服务。当年《使徒行传》里有个人,当他发现新约使徒有大能时,他赶紧把钱给使徒说:“你把这个能力给我”,彼得说:“你去死吧。”
追求能力、追求果子是根植于人心里面非常深的一个罪。这个罪带出我们刚才分析的两种情况:(1)追求果子胜过追求基督;(2)追求能力胜过追求基督。如果,你不能突破跨越,你就会陷在“灵恩思维”,或者是“灵恩派”的生命状态里。虽然,“灵恩思维”可以是你生命的一个台阶,但是你如果迈不出来,它就会变成网罗,你就完了。
所以,你对“灵恩派”的弟兄也好、教会也好,都不需要那么负面地看待,倒应该正面看待,因为它是认识主耶稣基督的一个台阶。正如保罗所说,毕竟耶稣基督的名传出去了。听到福音的人会说,“哇,耶稣可以给能力,耶稣可以结果子”;“信耶稣的家庭夫妻关系好”;“信耶稣的家庭孩子教育得好”。“灵恩思维”只是被好东西拦住了,没有破掉自己里面的罪性。
也有个别人利用果子搞腐败或骗人,特别在大型“灵恩派”教会里这种现象很严重,这要另当别论。一般对“灵恩派”的批评是说:他们只注重神迹、只注重能力、只注重敬拜,却不注重读《圣经》,其实这并不见得。小型“灵恩派”的教会也是读《圣经》的。但是,他们有了“灵恩思维”以后,读《圣经》就可能读不进去。这是为什么呢?“灵恩思维”会说:“干嘛要那么难呢?是不是一定要一字一句读《圣经》才算数呢?我有圣灵帮助一切都很简单啊!我觉得读懂了,行为也出来了,你们现在还没行为呢?”这些糊涂思想会使“灵恩派”在实践层面不注重神的“话语带领”,很容易把自己的“新生命”搞死掉了。
下期我们来聊聊进入 新生命的更新与转化的关键词: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