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思考》 / 第六层思考 / 什么是“因信称义”的信心?

什么是“因信称义”的信心?

还有一个问题,“因信称义”的“信心”,是“主谓宾信心”,还是“合一的信心”?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因信称义”教义是新约圣经的基石。人不是靠“行为”或“事功”称义,乃是单单靠“信”在神面前称义。中文译本用“因”来连 接“信”与“义”,我觉得,英文译本用“through”一词,即 Righteousness through Faith,比较准确。我们之所以在上帝面前“称义”,其“因”是耶稣十字架宝血的救恩。所以,“信”不是我们“称义”的原因,而只是我们得以“称义”的途径和道路而已。

如果有人问,到底是什么样的“信”才是“因信称义”的 “信”,是属肉体的“主谓宾信心”,还是属灵的“合一的信心”?我会说,如果“主谓宾信心”的宾语是“耶稣”,那么这两条道路,最后会合并成一条路。就好像我们看地图,发现有些路前后两段 会有不同的名称,却相互连接,组成同一条连续的路。只要在中途不走叉路,这条连续的路最终通向同一个目标。可是,如果我们开车,只在前一段路(“主谓宾信心”)上来回打转,从不进入后一段路(“合一的信心”),就永远无法达到我们的目标。同样的道理,单凭“主谓宾信心”是无法让我们在上帝面前“称义”,唯有借着在耶稣里“重生”,进入“合一的信心”,才能带领我们进入神的国。

因此,只有把“主谓宾信心”与“合一的信心”连在一起,我们才真正读懂以下这句经文的意义:“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亚伯兰的信心,从“主谓宾信心”开始,进入道路,不断前进,最后进深成为“合一的信心”,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

哦,原来如此!一个从“主谓宾”开始,最后升华进入“合一”的信心之旅。

也许你还要问,上帝在哪一个时间点上,称亚伯兰为义?或者,假想有一个意外,亚伯兰在半途死掉,还没有来得及经历“信心的升华”,那么,他那原初的信心,是否也可以让耶和华“以此为他的义”?我认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上帝的属性与人不一样。第一,上帝在时间之外;所以上帝“称人为义”,不存在时间的概念。第二,上帝是全能全知的,在上帝那里没有所谓的“意外”,一切乃是计划之中,因此,是否称他为义,也在上帝的全知的掌握之中。 同样的思路,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罪犯获得救恩是否公义的难题, 以及一切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人生就夭折的婴儿的难题。

还有一个问题。一个人需要做什么,才能从“主谓宾信心”,进入“合一的信心”?哦,不需要,只需要接待耶稣作为我们生 命的救主。因为“合一的信心”,不是人靠自己做出来,或靠自己的好行为挣来的。不,不是!乃是耶稣的恩典,是耶稣赐给我们的新生命。前面说过,“信他名的”不一定是“接待他的”。如果 “不接待他”,那就是在“主谓宾信心”里打转,却从没有进入“合一的信心”。如果是这样的话,“接待他”就成了一句空话。没有合一,就没有接待,也就是耶稣不认识的人。耶稣说:“我不认识你们,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进入“合一的信心”。如果说,获得“合一的信心”与“好行为”无关,那么,有了“合一的信心”以后,一个人是否一定会有好行为?哦,当然。正如圣徒约翰说的: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凡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从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约翰一书:2:4-6)“认识他”也就是“与耶稣合一”。这样看来,有了“合一的信心”必定会“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必定会“照主所行的去行”。圣经里这些关于圣徒行为的标准,在“主谓宾信心”看来,高不可攀,不可理喻;但如果以“合一的信心”眼光去看,就高屋建瓴,浑然一体了。

也许你要问,“属肉体的信心”是如何转化成“合一的信心”?或者,我如何知道我的“属肉体的信心”,已经转化成“合一的信心”?其实,这个问题等同于:“重生是怎样发生的?”或者,“我如何知道自己已经在基督里重生”?哦,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不会比耶稣的回答更好了:“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翰福音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