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一摸

约翰福音记载了耶稣让瞎子开眼的神迹:“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问题是,对一个肉体上瞎眼的人来说,耶稣那神奇的一摸,使他得以重见光明,这前后的变化,任何人都无可争辩。可是,对于一个灵性上生来就瞎的人来说,情况就不是那样明朗了。比如说,我们很可能认为,在我们从传道人,或者基督徒朋友,或在书本里,第一次听到了耶稣的时候,我们属灵的眼睛就打开了呢。否则,我们怎么会“心里相信,口里承认”,接受耶稣作自己的救主的呢?

你也许要说,好吧!就算我们在接受耶稣的时候,还是一个瞎子,那又怎么样呢?难道我此刻还是瞎子吗?难道耶稣没有让我开眼吗?难道耶稣那神奇的一摸,没有功效吗?且听耶稣怎么说的。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现在问题的焦点在于,我们又如何确定自己那时候属于“不能看见的”瞎子?如果那时候,我是一个“能看见的”瞎子,岂不是现在耶稣还让我瞎眼?

我们也可以这样问自己,如果信主以前,我是一个属灵的瞎子,在成了基督徒以后,我又如何确定自己现在已经“可以看见”了?这一前一后,在我属灵的看见里,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也许你说,有不一样啊,我看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看见的;我对耶稣的认识更加真实了;我对天父的了解更加完全了;我对圣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哦,这很好。很好。可是,这一切不还是“主谓宾信心”的题中之义吗?如果我说,这一切并没有跳出“主谓宾结构”之外啊!你会怎么说?

我为什么如此反复、不厌其烦,乃是因为,在我看来,“主谓宾结构”就好像如来佛的手掌,我们的信心就好像孙悟空的跟斗。如果孙悟空,没有跳出、却自以为跳出了如来佛的手掌,那孙悟空就成了瞎子;如果我们的信心没有跳出、却自以为跳出了 “主谓宾结构”,那我们的信心也就成了瞎子的信心。耶稣曾经指出当年的犹太人是“瞎子给瞎子引路”,为什么不是在说今天的我们呢?那感觉起来无比美好的“主谓宾信心”,是否让我们至今还迷失在幻觉中,以为自己已经看见了,以至于我们至今还是一个自以为“看得见的”瞎子?

让我再强调一次:虽然“主谓宾信心”带我们到耶稣面前,但仍然是瞎子的信心;虽然凭着“主谓宾信心”,我们接受了约翰 “悔改的洗”,但约翰的洗,不能叫我们睁开眼睛,乃是叫我们明白自己原来是一个瞎子。如果我们是有福的,在约翰面前,我们 由一个以为自己是“看见的”瞎子,变成了承认自己是一个“看不见的”瞎子。哦,那承认自己是“看不见的”瞎子的人,有福了!但愿我们都是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