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人语》 / 人言人语 / “蚂蚁的信仰”与“有信仰的蚂蚁”

“蚂蚁的信仰”与“有信仰的蚂蚁”

昨晚从教会回到家,已经快 10 点了,就看到你的 E-Mail。我认真地看了两遍,觉得这确实是一件奇怪的事。你问,“這是不是也是出於神呢?”我禁不住你“问号”的诱惑,也居然认真地思索了几秒钟,最后还是摇摇头说,我怎么知道呢?但隐隐间感觉到,虽然我们没有答案,但你的“问号”的方向是对的。

今早 5 点半醒来,脑子还在梦的残余里徘徊。昨晚的梦属于“形而上学”类的:“蚂蚁的信仰” vs“有信仰的蚂蚁”。躺在那里想了一会儿,觉得这个命题很有嚼头,怕从脑子里溜走了,赶紧起来,想记在本子里。打开电脑,又看见你的问题(“這是不是也是出於神呢?”),才发现,两者也许是相关的。哇,有趣!

让我把思路理一理。什么是“人的信仰”?我的意思是,“信仰”本来是宏大无边、神秘莫测、有关彼岸的。但是一旦被定于 “人的”局限,就成了有边有际、不再神秘了。把上帝装进人的脑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那当然是不可取的。那么,什么是“信仰的人”?就是,本来是人,还是人,只不过成了有信仰的人了。这个信仰把有边有际的人,与无边无际的上帝连起来了,因此这个人就非同小可了。可是他还是人,还是那么充满人性,就是说,那么率真而为、自然而然、没有扭曲、从不掩饰缺点。我突然明白了,我信主 4 年半以来,一直小心避免,不要落到“人的信仰”的罗网里,而希望成为一个“信仰的人”。

为什么说与你的“问号”有关联?“這是不是也是出於神呢?”对此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如果我们都知道了,信仰也就不再神秘了(变成了人的信仰)。另一方面,信仰必须、也一定是神秘的,所以说,你的“问号”的方向是对的,没有了类似的 “问号”,“信仰”也就不再是神秘了。这是第一层联系。

还有第二层联系啊?有。我继续想,这样一来,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要都变得神秘兮兮了吗?(这是你的问题令人难堪之处!)我突然联想起“甲乙丙丁”的分类(希望你不会在意)。 “丁”属于“安静祷告”类。“丁”的难处就是,我怎么知道什么是神的旨意?所以还是不采取任何行动为妙,免得自以为是,替皇帝传假圣旨。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不得不小心。这也许正是你的问题的重要所在。我这次的体会是,唯有在“动”的过程中,我们才会体会“神秘”的旨意!我的意思是,如果只有“静”(比如说,只有祷告,没有行动),容易进入“人的信仰”的轨道去。但是,小心地“动”,慢慢地,好像就会有了“信仰的人”的感觉了。毕竟,人是要动的啊!

                                                                                                                   2011 年 4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