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思考题
如果说,第 7 章的主题是关于婚姻,那么第 8 章的主题是关于“可不可以吃拜偶像的食物”。对此说法,你同意吗?
保罗在林前 8:1 说,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爱心能造就人。有人以此认为保罗主张“反智”,反对知识。你同意吗?
你如何理解“知识”与“爱”的关系?你如何理解林前 8:3
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经文的意思?
你认为第 8 章里多次提到的“知识”一词具体指什么?
在关于应该不应该吃“拜偶像食物”的讨论里,保罗给出了哪些结论,和哪些建议?这些建议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如果说相对的,为什么?如果是绝对的,又是为什么?
关于第 8 章所启发的内容,我有以下问题:
林前 8 章看似以是否可吃拜偶像之物为切入点,实质是在提示我们,凡事不看行为方面的律法要求,而是指向心中是否以神为最高主。
林前 8:6 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藉着他有的,我们也是藉着他有的。以上是保罗在第 8 章中所指的知识吗?
知识与道理的区别是什么?
圣经知识丰富,能帮助我们认识真神,还是导致我们自高自大,区别是否在乎真知识,还是假知识?
以什么标准来界定知识的真假,是在于“能否活出真爱的生命吗?
圣经应该是神启示的绝对真理,为什么到了人这边就成了相对的道理呢?保罗的建议我认为是相对的,决定的主要因素是否是意向性指向哪里?
黑板要点
“问号导向”,不是“答案导向”。
如何避免掉进文字陷阱?
坚持(至少不轻易放弃)常识与实践理性。
进入经文叙述的情景与逻辑(不要语录式读经)。
接受整本《圣经》启示的绝对性真理亮光。
抓住核心背景张力不放——如何在相对性世界(此生)里,活出绝对性真理?
开场白
不管我们来的人心中有多少忧愁,或者生活当中有多少困难,有多少焦虑;不管是基督徒,挂名基督徒、受洗基督徒,或者自己认为是重生得救、被神开了眼的基督徒,或非基督徒,第一次听说《哥林多前书》,或者第一次来查经、第一次进教会;不管我们今天是很开心地来,还是被边上的人抓过来,我求神保守我们的时间,让我们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里面,能够有喜乐的心。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在自己的焦虑里、在自己的困境里,今天能够聚在一起真的很不容易。
我们暂且把自己的忧愁、生活中的困难放在边上,为什么说我们今天到这儿来是应该喜乐的?因为我们中间有个场景、有个心情,有这样的机会,聚到一起来聆听,这个据基督教说是又真又活的神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又真又活吗?按照基督教的说法是,他跟每一个人说话,但是我们在过去的此生里,觉得他很遥远、很虚妄,好像是信则有、不信则无;自己愿意信的时候他会出来,不出来的时候他会在那里,这样一个神到底怎么回事?这就是保罗借着《哥林多前书》,要向聚在他边上的那些会众,或者他原本不认识,也一样带着各种困难而莫名其妙走到面前来的人,他就把他从神那儿领受的信息,直率的,带着紧迫的心情告诉这些人,保罗觉得这些人很有福气,但是这些人听起来也可能觉得莫名其妙,与今天我们的情景差不多。
今天进入《哥林多前书》第 8 章了,一共 16 章,在保罗写的《新约圣经》里,算是蛮长的一篇,因为它有上下,有《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连在一起,在教会里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保罗所写的书信中,在我看来它是排在《罗马书》之后的。《罗马书》,我们 1155 团契大概花了两年时间查完,现在有些弟兄姐妹重新开始读《罗马书》,发现以前根本没读懂。我们确实花了两年时间,也确实用一切的方法,包括借助一些哲学的二律背反等名词,借助一切的手段,想理解《罗马书》。现在我们发现,其实《罗马书》每读一次、再读一次,都觉得那么陌生。假如有人说,圣经那么难,谁能读得懂?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最恰当的回答是:不是那么难,圣经是很简单的,是你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假的差不多了,所以你再读真书和活书就读不出来,真是这么回事!
《罗马书》确实是从神的救恩讲起,基督教讲的不是让你变好,变成一个模范,变成一个老婆喜欢的、团契喜欢的、领导喜欢的人;基督教是让你变成一个最终得救的人。何谓得救?基督教说,任何信仰其实都说肉体死了以后,人的灵魂仍是存在的,灵魂是不死的。在这个意义上,灵魂不死就有一个得救(的问题),基督教说“得救”,其他宗教也有其他说法。得救是指神定意要救这些人,怎么在此生完成以后,你蒙恩得救,基督教讲的是这个东西。《罗马书》在说,神的救恩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道理,第一,你要听明白,神的话语是让你听明白,不是让你糊里糊涂去信。这个信仰按照比例来讲,在中国人里面,认真听明白《罗马书》信息的人是很少的,不信你们做个调查,其实在全世界也是一样的。在全人类里面,认真听明白《罗马书》的信息,也就是救恩信息的人,各世代加起来的比例一定是相当少的。我们不知道以前的世代,只要看看自己边上的同事、我们的家庭,就没有几个人真正听明白;没有听明白又是因为没有几个人真正认真听,那当然听不明白;真正认真听的人都不多,真正认真听的时候,使劲认真听还没听明白,那听明白的就又不多……这个比例是这样下来的。
《哥林多前书》,确实是给那些自认为听明白《罗马书》的人讲的,就是你还愿意继续听下去,而不是不听了。也许你自认为听明白了,后来你发现这个明白其实很浅或者一点点,都没关系,这也是我们今天一个课题、一个主题,你的知识永远是相对的。因为人的有限性,人的知识包括你想了解神的救恩,永远是相对的,所谓明白、不明白,正确、不正确都是相对的,这是蛮重要的一个点。我们在前面讲《哥林多前书》时说,你在此生遇到的一切事情,包括你听明白圣经这个事情,也是相对的。
假如那些相对地被神的真理、被《罗马书》的真理开启眼睛的人,愿意继续听下去,那么第二步,《新约圣经》里紧跟着《罗马书》的就是《哥林多前书》,接得很紧。因为上帝的安排,一滴水可以照出一个宇宙。当你在读、在思考《哥林多前书》时,也会重新理解《罗马书》,也才能重新理解《创世记》等最早的书卷,其实它们都是相通的;你现在带着《罗马书》的一点点亮光继续往前走的话,会发现是融会贯通的。当你开始听《哥林多前书》,你已经跟世人拉开距离了,因为没有几个人听过救恩,《哥林多前书》是讲得救的人或者正在被得救的人,或者正在努力被得救的人,正在被神拣选的人,怎么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这个题目。前提是听过得救,也半信半疑,这个事情好像是真的,在他过去经历里,也发现神确实开他的眼,让他看见了,而且发现周围的同事、领导、家人、同学对此毫无兴趣,对经文完全没理解,跟他们一比发现自己还真的有点不一样,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带着各种莫名其妙的心理来听哥林多前书。今天此刻的人,就这样各种各样的因素,都是神给你配起来的,让你走出这一步,其实你走出这一步就很不容易了。
《哥林多前书》到底在说什么呢?我们已经讲到第 8 章了,我的所谓开场白,一定要先告诉你《哥林多前书》在说什么。所以你的期望值不要错了,《哥林多前书》是说什么?谁能够很快地回答?(众)哦,原来是你们这帮人蒙耶稣的恩得救,如何在相对世界中活出绝对真理。
《哥林多前书》讲这个世界上全都是相对的,到底有没有绝对真理?假如有的话,我们怎么遇见绝对真理,怎么抓到绝对真理?怎么变成在绝对真理里的那个人?所以也就是讲绝对跟相对的关系。怎么相对着、相对着,却出来一个绝对?这是悖论,语言悖论,既然我们此生在这个世界所有的经历都是相对,怎么出来一个绝对的?绝对难道不在这个世界上吗?不在我们经历里吗?假如不在世界上、不在经历里,我们怎么摸到它、碰见它呢?碰见的东西都是这个世界的东西,是不是悖论已经出来了?这时候,你假如找到一个:噢,世界上这个是绝对的,那其实已经违反了我们前面的论断,没有一件是绝对的!你以为找到这个是绝对的,比如来查经是绝对的,受洗是绝对的,成为基督徒是绝对的,认识神这个知识是绝对的……都不是,因为这些都是这个世界上的事情。
当我们做论断的时候,不能留任何空隙,因为有任何空隙,你前面那个真理就站不住了,这是我们教会犯的最大错误。教会把整本《哥林多前书》,把保罗对门徒、教会的教导,全当作绝对真理。其实保罗明确说,不是的,你结婚也好,不结婚也好,你生孩子也好,不生孩子也好,都不是绝对。但是我(保罗)建议,我这个人其实是不要结婚的,单身挺好的,保罗第 7 章基本就是这个信息,他还说了我们不能认可的话,对不对?
你看,保罗讲的很清楚,是相对真理,相对的领域。我们教会总在这里把它变成绝对,以为这个抓住,严格遵守就没事了,不断的找,到现在也还在找,没有一件事是绝对的。我们对神的律法也是这种态度,以为神的律法,遵守律法是绝对的,也不是!神的律法是说什么?你不要说谎话,你不要这个、不要那个……不是活不出来,是几乎不可能,《圣经》也告诉你不可能,神也不是这个意思。神说我颁布律法,压根儿不是让你活出来,是让你知罪,让你寻求救恩!《圣经》里太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在《新约》里神口中的那些诫命,简直是心中的意念、恨恶等等,已经到了不可能的地步;假如你还认为自己能行出来,还走这条路,那你就是虚妄的人,还是不认识真理的人,还不知道什么叫救恩,还是靠自己得救,对不对?《罗马书》的道理讲得很清楚,现在你想象一下,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