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因为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11 For sin, seizing an opportunity through the commandment, deceived me and through it killed me.
保罗再一次提到“罪趁着机会”和“藉着诫命”。上一次提到这两个短句是在经文8里“8 然而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叫诸般的贪心在我里头发动,因为没有律法,罪是死的”。我发现与上一次不一样的地方是,这次保罗把事态的严重后果直接说出来了,事关生死。其实,在前一节里保罗就说过,“10 那本来叫人活的诫命,反倒叫我死。这次把话说得更加明白,11 因为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保罗的逻辑是一致的:罪趁着机会,藉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
我发现这里有一个细节。中文“引诱”一词的英文是deceived,是“欺骗、误导”的意思。难道保罗在暗示,这一切背后涉及欺骗者的欺骗和误导(deceive)?
让我问得更直接一些。难道说,我们在“思”里遭遇到的“颠倒与混乱”,是因为我们被欺骗者“欺骗与误导”了,所以才会始终觉得保罗这里的字句(“罪趁着机会,藉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的意思,不是“罪”很坏,就是“诫命”很坏。因为诫命是良善的,所以问题一定出在“罪”身上。这样,那个保罗暗示的欺骗者就逃之夭夭了。不是吗?
看来,我需要警醒自己。若保罗的字句反而让我看不见那位狡猾的欺骗者,并得出荒谬糊涂的结论,不恰好说明了那位可恶的欺骗者是真的,而且它已经得逞了。
12 这样看来,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12 So the law is holy, and the commandment is holy and righteous and good.
看来,保罗的思路与我的思路完全一致。保罗再次重申了: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不是圣洁、公义、良善的律法“引诱我,并且杀了我”。——一定是欺骗者(它者)欺骗并误导了我,让我从保罗的字句里读出荒谬的结论来。
13 既然如此,那良善的是叫我死吗?断乎不是!但罪藉着那良善的叫我死,就显出真是罪,叫罪因着诫命更显出是恶极了。13 Did that which is good, then, bring death to me? By no means! It was sin, producing death in me through what is good, in order that sin might be shown to be sin, and through the commandment might become sinful beyond measure.
让我们紧紧跟住保罗的逻辑不放。——既然“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保罗再一次不厌其烦地问:那良善的是叫我死吗?对此保罗不厌其烦地重复已经给出的答案:断乎不是!——我突然有一个顽皮的想法,我完全可以模仿保罗的口气问保罗说,既然你对问题的答案没有怀疑,你为什么还要反复问呢?通过如此反复地问,你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让我们看看在保罗这句话里有什么新的含义?
前半句:但罪藉着那良善的叫我死,It was sin, producing death in me through what is good, ——我发现,这个句子是对经文8和经文11(8 然而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叫诸般的贪心在我里头发动;11 因为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内容的重复。
后半句:就显出真是罪,叫罪因着诫命更显出是恶极了。 through the commandment might become sinful beyond measure.——我发现,这里意思也很直白,就是叫罪因着诫命更显出是恶极了。换言之,我对保罗字句的理解似乎仍然是,人的“罪”(趁着机会并藉着诫命)让人“从产生恶念到结出死亡果子”这一过程背后的杀人凶手。换言之,不是神的律法与诫命杀死人,而是人的罪杀死了人自己。
可是,即便如此, 我发现在我的“思”里有2个疑问仍然悬而未决,催逼我继续思下去。这两个问题表达如下:
(1) 保罗在《罗马书》六章的结尾就表达过,“6:23 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如果我的“思”只停留在帮助我理解“罪是恶的”,“罪的工价乃是死”,这些“福音死的香气”的真理上,那么,我的“思”如何可以进一步帮助我更深刻准确地理解,“福音生的香气”的信息,并转化为我的生命呢?
(2) 如果我的“思”无法让我进入对“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这个恩典信息的准确理解,那么一定是躲在我的罪的背后的“欺骗者”(它者),趁着机会并藉着诫命,欺骗与误导了我的“思”。那么,这个“它”是谁?它是怎样在我的“思”里让我上当的?我又应该怎样学会在生活的各种遭遇中识别它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