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来出发

吴少海 (爱因斯特中国创始人、理事长)

当写下这个题目时,我想起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段关于时间的格言。在一般人的角度看,时间犹如一条河流,总是从“过去”,到“现在”,再日夜不息地流向“未来”。海德格尔在他发表于1927年的重要著作《存在与时间》中说,时间的箭头应该是倒过来的:从“未来”、到“现在”,再到“过去”。他的意思是说,“过去”已经是死去的东西;“现在”正在不断地流向“过去”而死去;只有“未来”才是仍然活着的可能性。“现在”一边无可奈何的归向了“过去”,一边又积极地谋划着“未来”。正是人对“未来”的谋划,才使“现在”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

上述关于时间的议论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爱因斯特中国的事业,正是一个从未来、到现在、到过去的事业。我们是否可以说,爱因斯特中国,不是从2000年开始,而是启动于我们对未来的信念。赋予我们参与热情的,是发自我们内心对爱因斯特中国事业的共同远景(Vision)。

让我们从未来出发,鼓起想象力的翅膀吧!这里有三个不同的出发点:

学生-----爱因斯特学生,是从众多学生中严格遴选后脱颖而出的。爱因斯特独特的跨文化国际交流经验,将使他(她)们更加成熟和自信。让我们想象吧---未来10-20年后,他(她)们将成为我们国家、社会和企业的栋梁,成为今天培育他(她)们成长的家长、老师和企业的荣誉和骄傲。

学校-----中国大学培育人才的思路和方法正在受到时代的挑战。参与爱因斯特交流的学校是中国众多高学中的佼佼者。不是由于它们过去的所拥有的实力和规模,而是由于它们对未来的勇敢和自信的选择:选择开放,向世界开放,向世界的企业开放,让学子们到跨文化的世界舞台上经受锻炼。这是一个重要的起步。让我们想象吧---未来10-20年后,我们的大学也将由此在国际人才培育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完成质的飞跃。

企业-----未来的优秀中国企业只能在世界标准下加以定义。就好像国际竞争是中国企业不可避免的宿命,参与爱因斯特项目交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未来”中国企业对其今天的召唤和鼓舞:召唤意味着机会,鼓舞象征着希望。让我们想象吧---未来10-20年后,中国企业中将出现许多类似西门子、微软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这些中国企业的名字,将和现在全球6000 多个优秀企业一起,在与来自全球的爱因斯特学生共同成长的独特体验中,成就自身走向国际的梦想!

我想说,起步于2000年的爱因斯特中国事业,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是联系学生、学校与企业的通道,更是一个衔接“未来”和“现在”以及“过去”的机会的舞台!让我们爱护她,珍惜她,支持她,成就她,就好像我们心中拥有“未来”,而爱护、珍惜、支持和成就我们所拥有的“现在”---从未来出发!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rticle: We are in establishing IAESTE CHINA official magazine titled "从未来......(From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