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讨论可以深入浅出,最简单的回答就是“意向性转向神”。当我们无法把意向性聚焦在神身上,就无法在经历里认识神,神赐的经历也就被白白浪费掉了。这里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1)眼光从“三维”跌落到“两维”
即“意向性”跌落。“真”、“善”、“是”构成了《圣经》的三个维度,而我们的眼光会从三维掉到两维,这也是世人最大的误区。在世人眼里,看来看去是两维在动:即“求是”和“求善”,对另外一个“求真”维度,则视而不见。(这个部分在《巴别塔》系列中有详细讲述)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基督徒也常出现维度的跌落。当我们来到教会、团契,觉得神真的是又高又大;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神就不知道丢哪儿去了?“真”的维度就跌落了。
(2)眼光无法穿越
即“意向性”不彻底、不完全、被拦阻了。本来是让你透过经历看见神,透过影子看见神,但是我们的眼光总不能穿越到内隐层面,被牢牢地拦在表面。我们前面讨论的“你羡慕什么”、“你夸耀什么”都是指向这个问题。灵恩派之所以不能深入,也是被表面的果子给拦阻了。
这个现象表现在读《圣经》上就是:只找“善”的维度,却不找“真”的维度;只找“外在果子”的榜样,而不找“内在生命改变”的榜样。因为,内在生命改变很难表达,表达出来很容易都是外在行为。比如说,我们从亚伯拉罕献以撒这个行为看到他里面有信心;我们从妓女拉赫救犹太人这个行为看到她里面有信心,而表达出来很容易让你误解为“行为很重要”。其实《圣经》启示的是:“这样的行为”说明“他里面有非常了不起的信心”。可是我们总是不跟着神的思路往里走,而被表面行为拦阻,总以为他有行为,你也要追求一模一样的行为。
(3)眼光偏离到果子
即“意向性”偏离。我们不想破除自己,想走捷径,就偏离到果子。果子是诱惑人的,果子也可以得人的荣耀,归根到底还是“老我的罪性”把你往偏离推。我们很想在《圣经》里寻找“外露出来的生命是完全”的榜样,我们很想自己能显露出与榜样相同的“完全的生命”,其潜在动机还是想赢得“人的荣耀”。
分析完这些问题,我们再来看如何“在经历里认识神”?
第一、建立“求真”的维度
即建立“求真”的“意向性”。请你不要用两维维度(“善”、“是”)而要用三维维度(“真”、“善”、“是”)看待你的生命和世界。“求真”的维度一定要建立起来,在你的经历里一定要集中你的“意向性”:你经历的背后有神,你的经历就是为了看见神。《圣经》里记录的全部人物都是告诉我们:他们的经历背后有神。不仅《圣经》,世上所有人的经历背后也有神。因为《圣经》说,我是全宇宙的神,我不只是犹太人的神,也是外邦人的神。祂也是我们每个基督徒的神。所以,重要的是你在自己的经历中有没有看到祂?
假如,你看见了、又放掉了,说明什么?说明你“信心不够”,所以你抓不住祂。当你说自己“信心不够”时,你就有救了;当你说自己“信心很大”时,你就没救了。为什么?只有当你发现“信心不够”的时候,你才会再去“求信心”。“信心”从哪里来呢?唯一的方法是读《圣经》。读经不是用嘴读,而是用生命读,用亮光读,当亮光打开你的眼睛,你的心就会安静下来,借着圣灵、借着《圣经》、借着经历,你会发现神真是又真又活!以至于当你向世人做见证的时候,世人都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因为他们看不见神,而你看见了。这时候的你可以是帝王、将军、成功人士,也可以是个一败涂地的人。你是谁根本不重要,因为这些都不妨碍你认识神,神根本不看你外在的东西。阿门!
当你带着“求真”的维度来读《圣经》,你就可以有“单纯的意向性”理解《圣经》中任何一个人物的故事。譬如说亚拿,当你读到《路加福音》第2章36-38节“又有女先知名叫亚拿,是亚设支派法内力的女儿,年纪已经老迈,从作童女出嫁的时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现在已经八十四岁,并不离开圣殿,禁食祈求,昼夜侍奉 神。正当那时,她进前来称谢 神,将孩子的事对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讲说。”这个故事说明什么?说明一个人的生命可以过得那么简单,但她还是可以认识神。亚拿的生活是不是很简单?她寡居了八十四年,就住在圣殿里面不出来,每天敬拜神,然后她告诉身边的人说:“我看到圣婴了,我看见救恩了。”她的故事记录在《路加福音》,两千年以后的我们还在读,这就是她生命的意义。你无需要求你的生命一定很丰富、很精彩、很复杂才能认识神,这些都不重要。《圣经》里记载过很多经历简单的人,当然也有很复杂的像是大卫、摩西,前半生和后半生几乎完全翻转。
第二、透过经历穿越到里面
即建立“穿越”的“意向性”。我们的眼光不要盯着表面经历的事情看,而要穿越表面往最里面看。我提过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创世纪》从创造宇宙万物开始描写,可为什么到第12章就变成讲一个家族四代人的生活?这让人很费解!其实,《创世纪》讲宇宙也好、万物也好,都是为了“创造新人类”做预备。那些亚当里的生命,成千上万都没有意义。只有真正重生得救、在救恩里面有份的那个生命才是《创世纪》的核心。神把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这四代人全部展现给我们看,祂描绘得那么细致,还特别让这四代人的个性完全不一样,尽量把“广泛性”包容进来,把“人类的东西”包容进来。祂要告诉你:无论你是什么性格,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都可以得着神!神的救恩与你有份!看吧,那么复杂的东西最后变得如此简单!
你要有“穿越”的眼光。你会看到亚伯拉罕是怎样一步一步“在经历里”被神带领,成为“因信称义”的人?以撒是怎样一步一步“在经历里”被神带领,成为“因信称义”的人?他们的经历不同,性格也不同,但他们都在神的带领下最终成为了“义人”。约瑟是什么样的经历啊?被自己的亲兄弟卖掉,坐过牢,当过宰相,有几个人能有这样大风大浪的经历啊?以撒是什么经历?没什么经历,一生都在挖井,但他挖个井就能遇见神。雅各是什么经历?多有趣!十二个族类全都由他出来!你可以看到雅各最初是个怎样的人,后来经历了那么多磨难竟然变得那么顺服。他晚年见到埃及法老时说“我要替你祝福”,他当时是一个沦落到埃及的穷光蛋,可是他还要替法老祝福!你看这是什么样的口气?法老是谁?是埃及长老,极其富裕,有生杀大权。但雅各说:“法老你不认识神,如果你不认识神,最后就是虚空。所以,你要认识神还真要通过我的祝福,请你透过我的祝福看到我后面的那个神。”这样的新生命从雅各身上“外露”出来了,这种生命是在“神给他的经历里”绽放的。
我曾建议你们在《圣经》里找一个与你经历、性格比较相近的人,跟他学习。假如,你比较安静、简单,可以学以撒;假如,你觉得自己比较复杂,可以学雅各。无论怎样,只要你“走进神”,你就得着神的祝福,你就蒙福了,你的折腾都有意义了!但是,假如你没走进神,即使你再聪明、再荣耀、自我感觉再良好,那也都是虚空!阿门!所以,只要这个折腾是神的旨意,折腾背后就是有意义的。经历对你的全部意义是最终认识神。这里很难掌握的是:一边是“百分之百神的安排”;一边是“百分之百人的作为”。因为这个真的很奇妙,所以我们的人生真的很有趣!
第三,活得真实
即建立“就光”的意向性。假如,我们不妄求“人的荣耀”,我们会活得更“真实”。在神的面前,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掩藏;在人的面前,你可以掩藏,虚伪就这样出来了。《圣经》有很多这样的教导,要破除虚伪,让你活得真实,包括接受自己的缺陷、缺点、诸多的不完美,不要隐藏。这一点实在是很重要!基督徒特别容易掩藏,美其名曰:“我是为主做见证,所以我的缺点不能暴露出来。如果我暴露自己的缺点,会跌倒一大片。”可是,你“伪装”起来更害了一大片!《圣经》上说“有祸了”就是指这些人,对不对?因为,你骗人家以为这个就是新生命、就是完全,但其实你什么都没有,这个祸更大。所以,当我们认识到真相,很多负担就可以放下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