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道理”?说到底,任何一种“道理”,都只是人对事物的某种自认为可以接受(说得过去的)理解或解释。
(二) 那么,什么是“真相”?真相一定是关于事物的真相。真相就是事物按照自身显示给人看见的那个样子。当然,这里的看见可以是肉眼的看见,更重要的是灵眼的看见。严格说,唯有灵眼才能够去掉层层遮蔽看见事物真正的“真相”。
(三) 人自认为看见的真相,可以是假的、扭曲的、片面的、不完全的、似是而非的。那么,人如何能够肯定地认为自己看见的就是真相?人可以怀疑自己看见的真相吗?如果怀疑,人怎样判断和思考这些怀疑呢?当然是用人的理性思维的能力。人的理性思维的产品就是“道理”。这样,“真相”与“道理”这对形影不离的孪生体,借着人的理性思维走到一起来了。
(四) 如果说,“真相”是事物按自身的样子显露给人的“那个样子”,“道理”是人对看见的“那个样子”所作的思考的“产品”。那么,我也可以说,“真相”不是别的,其实就是我们在创造力系列讲座里特别讨论过的“意识意向性模型”里的那个“第一性对象”了。而对应的,“道理”就是第三者“知识”。于是,我们讨论“真相”与“道理”的关系,其实等同于讨论“第一性对象”与“第三者知识”之间的关系。
(五) 事物显露出来的真相,可以被人理解,也可以不被人理解。那么,当我们达到了对真相的某种合理的理解时,我们可以不可以把这种合理的理解(即道理)看作真相或真相的一部分?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认识是,不可以。道理永远不等于真相,就好比影子永远不会变成本体一样。把道理看作真相,正是我们从真正的真相里逃离出来的常见伎俩和自欺。
(六)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可以在道理(影子)里看到真相,但这不是说,道理等于真相,而是说,我们可以在道理里,看到真相。这个看见的过程,是把一个领悟道理的经历,转换成看见真相的经历。而不是把道理转换成真相。
(七) 还有一个常见的把人领悟道理的经历,转换成人看见真相的经历,即我们始终看见“自己正在真相的启示下努力理解与这个真相有关的道理”这样一个真相。在这样的看见里,我们堵住了自己“从真相跌落在道理里”的后门。
(八) 区分了“真相”与“道理”以后,我们就可以区分另外一对概念:“看见”与“理解”。“看见”对应的是“真相”;“理解”对应的是“道理”。换言之,人无法理解真相,只有“看见”一个“真相”,并“理解”与这个“真相”相关的“道理”。人的理解永远只是道理,从来不会变成真相。
(九) 当我们与一个“真相”相遇时,我们如何可以做到,不让自己与“真相”擦肩而过,而让自己走进真相,活在真相里面?这里带出两个问题:1.“看见了”是否保证我们走进真相?对此,我的回答是,不保证。2.如果没有走进真相,是什么让我们不走进真相?对此我的回答是,是因为我们拒绝走进真相,却踏上了追求“理解道理”的道路。
(十) 问:“走进真相”不需要我们“理解道理”吗?回答是,不需要,只需要“看见真相”。如果说,人看见真相是 100%神的工,那么,“走进真相”却需要人把自己100%摆上。再问,“看见真相”需要“理解道理”吗?回答是:不需要,但“理解道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抓住真相不放。注意,“道理”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的主要功能不是望远镜(增强视力),而是帮助我们“去遮蔽”。我们“看见了”以后,努力去理解与真相有关的道理。如果不作这个努力,人就重新陷入看不见的遮蔽里去。换言之,“去遮蔽”是一个“看见真相 +理解道理”的过程。
(十一) 问:看见了,然后呢?答:看见了,不要逃离真相转回道理里,却要在真相里,努力用理性去追问,理解与真相有关的道理,破除遮蔽真相的假道理,以求更多更大更深的看见。再问:我们应该怎样在理性里追问?像无神论者那样问吗?像宗教徒那样问吗?都不是。重生基督徒的问,永远是在圣经启示的光照下,在圣经启示给我们的、活生生的、广阔无际的、超越时空和肉体的、属灵属世不分家的奇妙的世界里,不断发出我们热切惊叹的智慧之探索,理性之叩问。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相:教会里的反智主义是撒旦的化身,它逼迫我们交出了理性智慧的武器,让我们因此走向了绝路。一个基督徒在圣经里,或不会发问,或不敢发问,或不愿发问,只能算一个奴仆的生命,一个未老先衰的基督徒。
在创造力演讲里,有三个题目:1. 创造力就是思维力;2.创造力就是看见力;3.创造力就是经验力。对应在“真相与道理”系列的表达里,就是:1. 追问道理;2. 看见真相;3.走进真相。只是在《圣经》的启示里,我们明白了,对于一般的世界真相,三者的次序也许是:思维、看见、经历。但对于属灵属世不分家的世界,三者的次序应该是:看见、思维、经历。因为,真正意义上的“看见”,不是肉眼的、理性的看见,而是灵眼的、超越理性的看见。这样的看见,是 100% 神赐给人的。由此引出来的思维和经历,需要人把自己的100%摆上去。“思维”就是“去遮蔽”,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认罪悔改”和“出死入生”;“经历”就是“走进基督”、“活出基督”。
在属世里,真实世界的事物的真相,直接与我们的意向性相遇,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产生了第三者知识。知识可以解释真相。在这里,知识几乎等同于真相。至少在解释真相的功能上,几乎可以无限接近真相。但即便在这里(属世的认识论),海德格尔等哲学家也在努力发现,知识与真相在本质上的区别。并指出,我们的真理观,陷入了笛卡尔主客分裂的误区。用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表达:真相就是“让事物成为其自身显示的那样向我们显示出来”。换言之,真相就是“去遮蔽”。一个人的“去遮蔽”过程,就是一个人看见真相、进入真相、活出真相的过程;也是真相在这个人身上“发生”的过程。人与真相相遇,等于真相在人身上“发生”了。在这样的表达里,真相是自为的,是主动的,是活的。人反而是自在的、被动的、死的。真相激活了人,使人活。
这样以来,至少三个表达汇合在一起:创造力讲座的表达(真相是第一性对象);海德格尔的表达(真相是缘构发生);和圣经的表达(真相是耶稣基督)。
(十二) 什么是无神论的问?就是假定神不存在,在人的理性里质疑神的存在。什么是宗教徒的问?就是假定神存在,同时假定自己已经相信神的存在了,于是热衷于把问的意向性从神那里,转回了人自己。(比如,我如何才能活出耶稣的生命?神在我生命里的旨意是什么?)那么,重生基督徒的问是什么?就是假定神存在、却不假定自己已经相信了,于是把问的意向性都对准并死命抓住神已经启示给我们的真相。问,神啊,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里是这样,那里又是那样?为什么这里又不一样?花为什么这样红?彩虹从哪一天开始?它只是好看,还是另有深意?这里为什么不是一条直路,而有一个陡峭的拐角?那边的浓雾来自哪里?犹太人的命运为什么如此波折?先知的语言为什么如此怪异?哦,对了,挪亚是先知吗?他醉酒后赤身裸睡,应该吗?他对后裔的咒诅公平吗?为什么他的咒诅都应验了?等等。就好像一个充满好奇和疑惑的小孩子,父亲牵着他的手,走进了一个不熟悉的花园,孩子雀跃着,四处张望,不停地发问,父亲含笑着,耐心地解答。
(十三) 同样,也是在这样的看见里,我们明白了耶稣的话语:我是真理、道路和生命。请问,上述圣经启示的理性叩问之路,是一条宽路还是窄路?是窄路。在这条窄路的两边和前方,视野开阔,风景生动绝美。但路面上的每一块石板,和每一个攀升的台阶,不是别的,而是由一个接一个的连续的窄门,耶稣基督的身体组成的。因此,耶稣不仅是我们踏上重生之路的第一道窄门,耶稣就是这条道路,真相和生命。正是这条路本身带领我们不断地进入基督的荣耀和永生。阿门。